图书介绍

中华文化通志80 第八典艺文 景观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文化通志80 第八典艺文 景观志
  • 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9030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78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4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文化通志80 第八典艺文 景观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景观机制7

第一节 特征透视8

一、历史特征8

二、地域特征12

第二节 生态机制14

一、文化生态14

二、生态制约15

第三节人口迁移18

一、迁移的障碍19

二、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20

三、人口重心南移30

第四节 文化扩散34

一、扩散35

二、辐射36

第五节 分化与整合39

一、“一点四方”:民族文化结构的模式39

二、文化整合:汉文化之多民族化50

三、文化整合:胡文化之汉化55

四、文化整合: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之吸收58

第二章 景观过程64

第一节 定居前时代65

一、早期和中期65

二、晚期67

第二节 定居时代67

一、黄河流域69

二、长江流域71

第三节 多核时代72

一、中国文化核心区之形成72

二、文化核心区之一:黄河流域75

三、文化核心区之二:长江流域77

第四节 中原时代80

一、文化源地80

二、势能扩散86

第五节 江南时代89

一、文化中心南移89

二、人才渊薮91

第三章 环境背景96

第一节 地缘文化舞台96

一、地理屏障97

二、文化腹地102

第二节 气候与文明105

一、季风文化105

二、气候与土地生产率107

三、气候与农业类型109

四、气候区与人口分布116

第三节 地貌与文化117

一、流域与水的文化119

二、平原文化122

三、山地文化124

四、岛屿文化127

第四节 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之响应128

一、语言文字130

二、神话和命相132

三、学术文化134

第四章 聚落景观136

第一节 演化过程136

一、聚落的产生136

二、聚落的扩展140

三、聚落风水142

第二节 农村聚落145

一、个体类型146

二、聚落群类型148

三、农村聚落体系151

四、中国农村聚落区153

第三节 城市155

一、城的分布155

二、城的布局159

三、城的防御功能170

四、城市的近代化173

五、现代城市景观178

第五章 产业景观182

第一节 中国农业文明182

一、理论总结183

二、农具的进步184

三、农业耕作技术186

第二节 农业景观187

一、耕地系统188

二、刀耕火种的畲田194

三、北方:旱地195

四、南方:圩田(垛田、垸田)197

五、山区:梯田202

六、作物培育与食物构成205

七、农业区211

第三节 工商业景观215

一、手工业215

二、传统商业220

三、近现代工业区226

第六章 公共事业景观231

第一节 政治和经济边界231

一、疆界232

二、行政区界线和经济边界242

三、意境边界246

第二节 水利工程247

一、大运河248

二、农田灌溉工程253

三、堤防工程258

四、海塘259

第三节 水陆交通景观261

一、陆上交通与驿道系统262

二、丝绸之路273

三、水上交通与漕运276

第四节 旅游名胜景观281

一、中国人的旅游行为281

二、园林景观288

三、旅游名胜区292

第七章 民俗景观296

第一节 特征296

一、具有农业文明特征的中国民俗296

二、民俗的地域特征298

第二节生·婚·死301

一、生的庆祝301

二、婚嫁礼俗305

三、死的祭奠308

第三节 节庆活动312

一、农事节日312

二、春节314

三、中秋317

第四节 纪念与纪念物318

一、祖先祭祀318

二、纪念物327

第八章 语言文学景观330

第一节 语言的演进330

一、距离331

二、自然条件333

三、其他因素333

四、人口迁移334

五、语言的整合334

第二节 中国语言地图335

一、汉藏语系336

二、其他语系338

第三节 现代汉语方言340

一、现代汉语方言区341

二、方言岛356

第四节 地名景观357

一、中国地名的起源与移植358

二、中国地名的特征361

三、双语(多语)地名363

第五节 文学景观366

一、文学艺术景观366

二、诗的地理景观374

第九章 宗教景观386

第一节 发展过程387

一、人为宗教前的信仰387

二、儒教的发展397

三、道教的发展398

四、佛教的传入与兴衰400

五、中国宗教文化区401

第二节 佛教景观402

一、佛教名山402

二、佛寺404

三、佛塔407

四、石窟和摩崖造像409

五、藏传佛教寺庙景观412

第三节 道教景观412

一、道教名山413

二、道教宫观416

三、道教意象景观419

第四节 其他宗教景观421

一、伊斯兰教:清真寺景观421

二、基督教景观424

第十章 中华文化景观区划427

第一节 文化区概念427

一、文化区427

二、文化区的模糊性429

第二节 划分中国文化区的判据430

一、环境指标430

二、时态指标439

三、区位指标441

第三节 中国的文化区442

一、中国文化区地图442

二、东南部农业文化大区(A)概述445

三、西北部牧业文化大区(P)概述461

参考文献4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