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 2013 农民市民化与制度变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 2013 农民市民化与制度变革
  • 廖洪乐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 ISBN:978754760784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农民-城市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 2013 农民市民化与制度变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形成与演变1

一、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背景: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镇1

(一)1950—1959年:城镇人口持续、快速增长1

(二)农村人口流入对1950年代城镇人口增量的贡献率达69%3

二、制度变革是1950年代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入城镇的根本原因7

三、中央政府应对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入城镇的对策:由劝阻、遣返到制止13

(一)1950年代农民进城的季节性特征13

(二)中央政府应对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入城镇的对策13

四、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形成与固化14

(一)建国初期(1951—1957年)的城乡户口登记制度14

(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形成15

(三)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固化与城乡人口流动反向调节15

五、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变革与微调17

(一)逐步放松小城镇户籍管理,允许农民落户小城镇转为非农业户籍17

(二)放松随迁人员户籍限制,农业户籍人口也可能随迁进入城镇转为非农业户籍20

第二章 城乡户籍九大权益差异与户口买卖21

一、城乡居民选举权差异21

二、城乡居民主要农副产品供应差异23

(一)城乡居民主要农副产品人均消费水平差异23

(二)统派购制度对城乡居民主要农副产品人均消费水平的影响24

三、城乡居民非农就业机会差异26

(一)政府严格限制农村劳动力到城镇从事非农业26

(二)政府严格限制政策并没有完全禁止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29

(三)政府严格限制政策确实使大量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业内部30

四、城乡居民教育差异32

(一)城乡教育投入差异32

(二)城乡办学条件差异32

(三)城乡学生接受教育机会差异33

五、城乡居民死亡赔偿差异35

六、城乡居民集体土地权利与集体收益分配权差异36

(一)城乡居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差异36

(二)城乡居民宅基地使用权差异37

(三)城乡居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差异38

七、城乡居民住房保障与房屋拆迁补偿差异39

(一)城乡居民住房保障差异39

(二)城乡居民房屋拆迁补偿差异43

八、城乡居民生育政策差异46

(一)新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46

(二)城乡居民生育政策差异46

九、城乡户口买卖49

(一)地方政府向农民出售城镇非农业户口49

(二)大中城市郊区的农业户口也值钱51

第三章 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异53

一、1951—1990年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异53

(一)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双轨制”53

(二)农民没有社会保险59

(三)城乡居民困难救济差异59

二、1991年以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差异60

(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种类60

(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差异61

(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对缩小城乡养老保险差异贡献有限64

三、1991年以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差异68

四、1991年以来城乡居民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差异69

(一)城乡居民工伤保险差异69

(二)城乡居民失业保险差异70

五、1997年以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传统困难救济差异71

(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71

(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传统困难救济差异72

第四章 二元户籍背景下的城市化进程与待转农民数量、年龄结构74

一、市镇数量变化与城市建成区扩张74

(一)市镇数量74

(二)城市建成区扩张75

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76

(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特征76

(二)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波动或停滞的原因78

(三)当前各地区所处的城市化发展阶段80

三、二元户籍与被高估的城市化水平81

(一)从全国看,实际城市化水平低于名义城市化水平81

(二)分地区看,各地区实际城市化水平均低于名义城市化水平82

四、待转农民数量与年龄结构83

(一)1958—2009年待转农民数量83

(二)待转农民年龄分组84

(三)估算各年龄组待转农民数量的两种方法85

(四)2009年待转农民数量与年龄结构86

(五)2020年待转农民数量与年龄结构87

第五章 外出农民工的相关特征89

一、外出农民工的数量、去向与来源89

(一)外出农民工的数量89

(二)外出农民工的去向与来源90

(三)跨省流动农民工的去向与来源92

二、外出农民工的年龄、性别与就业特征94

(一)外出农民工的年龄与性别特征94

(二)外出农民工的就业特征96

三、外出农民工的收入特征98

(一)外出农民工的收入远低于城镇职工的收入98

(二)外出农民工收入低于城镇职工收入的原因100

第六章 农民市民化的七大传统途径102

一、通过高考和参军转为城镇居民102

二、通过接班顶替转为城镇居民102

三、直接购买非农业户口转为城镇居民103

四、通过投资转为城镇居民104

(一)通过投资先获得蓝印户口,再转为城镇常住非农业户口104

(二)通过投资直接获得城镇常住非农业户口106

五、通过投靠转为城镇居民107

六、土地被征收后转为城镇居民107

(一)部分集体土地被征收,农民转为城镇居民107

(二)所有土地被征收,农民转为城镇居民108

七、符合其他特定条件的农民工就地或异地转为城镇居民109

(一)优秀农民工就地或异地转为城镇居民109

(二)温州市放宽农转非限制,让农民转市民110

(三)广东本省农民工和外省优秀农民工,获取一定积分后可转为城镇居民111

第七章 农民市民化新途径探索115

一、整户农民转市民:重庆市九龙坡区的探索115

(一)九龙坡区整户农民转市民115

(二)九龙坡区T镇整户农民就地转市民118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河南省新乡市的探索119

(一)新型农村居住社区建设120

(二)产业聚集园和农民创业园建设124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成效与问题125

三、农民自主城镇化:北京市郑各庄村的探索127

(一)郑各庄村自主城镇化的主要做法127

(二)郑各庄村自主城镇化的主要经验130

(三)郑各庄村自主城镇化引发的问题131

第八章 农民市民化的城镇制度障碍与改革探索133

一、城镇就业制度障碍与改革探索134

(一)城镇就业制度障碍:户籍歧视、就业不稳定134

(二)地方政府的改革探索135

二、城镇社会保险制度障碍与改革探索135

(一)农民就地转市民的养老保险制度障碍与改革探索135

(二)农民就地转市民的医疗保险制度障碍与改革探索139

(三)外来农民转市民的社会保险制度障碍:参保率低且不能跨区接转140

三、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障碍与改革探索141

(一)农民就地转市民的住房制度障碍:原有住房补偿太低141

(二)外来农民转市民的保障性住房制度障碍:无购买资格、无住房公积金142

(三)地方政府的改革探索142

四、义务教育制度障碍与改革探索143

(一)义务教育制度障碍:流入地城镇公办学校向农民工子女收取高额费用143

(二)地方政府的改革探索145

五、中考和高考制度障碍与改革探索146

(一)中考和高考制度障碍:外来农民工子女不能在流入地参加中考和高考146

(二)地方政府的改革探索146

第九章 农民市民化的农村(产权)制度障碍与改革探索148

一、农村土地及房产制度障碍与改革探索148

(一)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障碍:放弃农民身份就要放弃集体土地所有权148

(二)农地承包经营制度障碍: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完整、不充分150

(三)农村宅基地与房屋管理制度障碍:不可买卖、不可变现151

(四)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障碍:公共利益界定不清,政府垄断城镇建设用地市场,农民不能自主城市化152

(五)地方政府的改革探索154

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障碍与改革探索156

(一)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障碍:产权不清、股份权利不稳定156

(二)九龙坡区共和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探索157

(三)温州市广化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探索158

(四)温州市京岸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探索162

(五)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的意义163

第十章 农民市民化的资金需求与财政负担164

一、农民市民化资金需求量大164

(一)一些地方政府估算的农民市民化资金需求量164

(二)相关研究机构估算的农民工市民化资金需求量165

二、农民市民化所需资金的筹集渠道167

三、农民市民化财政资金需求规模估算168

(一)农民市民化新增社会保障支出169

(二)农民市民化新增住房建设补贴支出173

(三)农民市民化新增教育费用支出176

四、农民市民化的财政压力分析178

第十一章 农民市民化:相关认识、制度创新与建议182

一、农民市民化的两层含义182

二、农民市民化的五大片面认识182

(一)以土地换保障182

(二)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并不歧视农民184

(三)城镇只能建在国有土地上185

(四)农地规模经营的希望在于农民市民化187

(五)农民愿意转为市民188

三、农民市民化的三大原则188

(一)自愿原则188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189

(三)城乡一体化原则189

四、农民市民化的三类重点人群190

五、农民市民化的城镇五大制度创新190

(一)就业制度创新190

(二)社会保障制度创新191

(三)保障性住房制度创新192

(四)教育制度创新193

(五)城镇建设、管理与维护制度创新193

六、农民市民化的农村五大制度创新194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创新194

(二)农村宅基地及房产制度创新194

(三)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创新195

(四)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创新195

(五)建立农村产权登记、交易管理系统196

七、农民市民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创新197

八、农民市民化的顶层制度设计197

附录1 我国农副产品统、派购制度的建立与退出198

附录2 1953年以来粮食“统购统销”的主要文件与相关规定200

附录3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相关文件与政策规定204

附录4 1986年以来的设市标准208

附录5 历年全国相关统计数据211

附表1 1952—1992年全国城乡居民粮食、食用植物油、猪肉和棉布人均消费量211

附表2 1952—2010年全国三次产业就业人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格)212

附表3 1952—1985年全国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及其比值214

附表4 1949—2010年全国城乡人口、户籍人口、城乡就业人员与待转人口215

附表5 历年全国城乡传统救济人数217

附表6 1949—1977年全国省级、地级、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数量218

附表7 1978—2010年全国省级以下行政区划单位、乡村户数和乡村人口219

附表8 1980—2010年北京、上海、天津和全国建成区面积221

附表9 1952—1985年年末全国城镇职工人数、工资及福利水平222

附录6 著者推算数据223

附表10 依据不同比值推算的1953—2009年我国农业部门滞留(剩余)劳动力比例223

附表11 2009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样本农户农业户籍人口和常住家外农业户籍人口各年龄组比例225

附表12 2009年全国常住家外农业户籍人口总量及各年龄组人口数量(依据附表11的两种口径推算)227

附表13 2020年3亿农民常住家外时各年龄组人口数量(依据附表11的两种口径推算)229

附表14 2020年4亿农民常住家外时各年龄组人口数量(依据附表11的两种口径推算)231

附表15 2009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样本农户家庭成员17岁以上农业户籍人口外出务工目的地分布233

附表16 200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7周岁以上外出农民工去向235

附表17 200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7周岁以上外出农民工来源237

附表18 200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7周岁以上跨省流动农民工去向239

附表19 200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7周岁以上跨省流动农民工来源241

附表20 2009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样本农户17周岁以上外出人口(常住在家、常住在外)的性别与年龄分布243

附表21 依据不同方法推算的待转农民常住城镇所需住房套数和面积244

附表22 根据城乡学生生均(财政)经费和生均固定资产差值以不同比例递增估算的新增财政支出(2020年)246

附录7 2013年年初各省份“异地高考”方案及相关规定247

主要参考文献251

后记2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