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整脊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整脊学 第2版
  • 韦以宗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6410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777页
  • 文件大小:216MB
  • 文件页数:813页
  • 主题词:脊柱病-中医治疗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整脊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整脊医学史1

第一节 中国传统医学脊柱相关理论形成和发展史2

一、天人相应生化观2

(一)人与天体运动2

(二)人与地理环境3

(三)人与其他动物3

(四)天人相应生化观的人体结构4

二、整体观5

(一)系统观5

(二)类比法6

(三)脊柱的整体观和生物节律6

三、体相观8

四、“肾主骨”和“肾主腰脚”学说10

(一)肾主骨10

(二)腰者,肾之府11

(三)肾主腰脚11

五、外伤劳损六淫病因病机学说11

(一)外伤和劳损11

(二)六淫致病13

(三)七情内伤15

(四)瘀血16

第二节 脊柱伤病史16

一、战国、秦、汉时期17

(一)筋、骨、肌肉痹、痿、厥病的认识17

(二)《内经》论腰痛、腰背痛19

(三)张仲景虚劳腰痛的病因学说和辨证方药疗法产生20

(四)按脊、按摩、导引练功康复疗法的产生20

(五)针灸法、刺血法、火针法和药熨法的应用21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

(一)华佗发明“夹脊灸”和“五禽戏”22

(二)葛洪灸命门、承山治急性腰扭伤及“摩膏”疗法和“独活汤”的应用23

(三)《针灸甲乙经》和《脉经》的针灸疗法23

三、隋、唐、五代十国时期25

(一)脊椎旋转法、牵引法和过伸屈曲练功法的发明25

(二)针灸、药熨、温浴疗法30

(三)《诸病源候论》论五种腰痛和孙思邈创独活寄生汤30

四、宋、辽、金、元时期32

(一)整脊技术形成32

(二)针灸、膏摩、淋浴疗法经验36

(三)辨证论治的方药疗法39

五、明、清时期43

(一)整脊技术的发展44

(二)针灸、药熨疗法经验51

(三)导引等功能体育疗法的经验53

(四)辨证方药疗法经验54

六、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7

第三节 脊柱外科史与美国脊骨神经医学史略60

一、脊柱外科史略60

(一)脊柱骨折的治疗史60

(二)脊柱矫形外科史略61

(三)颈椎疾病和手术的历史65

(四)颈腰椎间盘突出疾病史66

二、美国脊骨神经医学史68

第一章 脊柱功能解剖学72

概述72

第一节 脊柱的发生、发育和退化75

一、脊柱的发生和发育75

(一)胚胎发育脊索形成期75

(二)体节发育椎骨形成期75

(三)脊椎发育骨化期76

二、椎骨、关节软骨的退变79

(一)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79

(二)脊柱关节软骨构造及其退变79

三、椎间盘的形成与退变81

(一)椎间盘的形成81

(二)椎间盘的退变82

(三)退变椎间盘的结局91

四、椎间盘突出的病理转归92

(一)椎间盘突出的力学因素92

(二)椎间盘突出的病理改变93

第二节 脊柱进化发育与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关系94

一、遗传基因和形态结构94

二、功能与颈曲和腰曲形成的关系95

三、站立承重压强与椎体结构形态97

四、椎曲的压强与椎体骨骺环排列关系97

第三节 脊柱整体观的系统论102

一、静态骨关节结构系统的结构形态与功能102

(一)静态椎骨结构系统102

(二)静态关节结构系统113

二、动态肌肉韧带系统114

(一)肌肉动力系统114

(二)韧带维系系统127

三、脊髓神经调控系统131

(一)脊髓131

(二)脊神经132

(三)自主神经系统141

(四)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143

(五)肾对脊柱功能的调控146

第二章 脊柱运动生物力学149

第一节 脊柱的四维弯曲体结构与圆运动规律150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四维观150

(一)四维观与圆运动150

(二)四维观与脊柱圆运动151

二、脊柱的四维弯曲体结构运动力学153

(一)脊柱整体的四维弯曲和运动力学153

(二)脊柱局部的四维结构及其运动功能157

(三)脊柱圆运动规律163

三、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的临床意义171

第二节 脊柱圆筒枢纽学说172

一、以体相观看脊柱运动的圆筒和枢纽表象172

二、枢纽关节结构的特殊性173

(一)枢纽关节椎体和中轴结构与运动功能的统一性175

(二)枢纽关节突关节结构与运动功能的统一性175

(三)枢纽关节运动力的作用线180

(四)枢纽关节与纵轴旋转侧弯拐点182

三、脊柱圆筒枢纽学说的临床意义183

第三节 脊柱轮廓动力平行四维平衡理论184

一、进化论的脊柱轮廓动力图186

二、脊柱轮廓矢状面平行四边形四维组织190

(一)颈胸维190

(二)颈背维190

(三)腰腹维192

(四)腰背维192

三、脊柱轮廓冠状面的平行四边形及上下三角平衡关系193

四、脊柱轮廓动力平行四维与阻尼振动平衡规律196

五、脊柱轮廓动力平行四维平衡理论的临床意义197

第四节 椎曲论200

一、腰曲、颈曲形成的力学原理200

(一)脊柱直立后纵轴垂力形成腰曲200

(二)腰大肌作用力与腰曲关系200

(三)站立行走——腰大肌运动与腰曲216

(四)腰曲、颈曲的相互关系220

二、颈腰椎曲与遗传关系229

三、颈腰椎曲形成后与脊柱结构及运动力学的关系231

(一)椎曲对椎间隙的影响231

(二)椎曲对椎管长度的影响231

(三)椎曲对椎管宽度的影响233

(四)椎曲改变对椎间孔和神经排列的影响234

(五)椎曲与脊柱肌肉韧带关系234

(六)椎曲决定了脊柱的运动功能238

(七)椎曲与髓核的位置和运动的关系238

(八)椎曲改变对椎间盘的影响240

(九)颈曲对颈髓的影响243

四、正常腰曲、颈曲测量及其分级标准243

(一)腰曲、颈曲的测量法概况243

(二)韦以宗弓形面积测量法及椎曲分级标准246

五、影响椎曲的原因253

(一)脊椎椎体板块移动及其规律253

(二)腰大肌一侧缩小肌力下降260

(三)竖脊肌对腰曲的影响263

六、椎曲的发育与代偿性异常265

(一)发育期椎曲代偿性异常265

(二)病变后代偿性异常265

七、椎曲论的临床意义269

(一)诊断的依据269

(二)治疗的目标和疗效评定的标准269

(三)脊柱劳损病的预防意义269

第三章 整脊诊断学概论274

第一节 症状诊断275

一、头痛275

二、头晕276

三、颈项痛276

四、肩背痛277

五、上肢痹痛277

六、胸背痛278

七、腰痛279

八、腰胯痛279

九、下肢痹痛280

十、下肢痿躄280

第二节 辨证诊断280

一、疼痛的辨证281

(一)从环境、时间和动态辨证281

(二)从疼痛表现和全身证候辨证281

二、麻痹辨证282

第三节 体征诊断283

一、颈椎体征283

二、胸椎体征284

三、腰骶体征285

四、四肢体征286

第四节 神经系统检查法292

一、感觉的检查法293

(一)感觉的种类及其检查法293

(二)感觉障碍的种类294

(三)感觉病变的定位诊断295

二、神经反射检查法299

(一)反射的生理与解剖299

(二)反射的检查法、性质与反射弧的部位300

(三)反射的异常303

三、运动功能的检查法306

(一)检查方法306

(二)运动障碍308

(三)运动系各部病变的定位诊断312

第五节 影像学与物理诊断简介314

一、X线诊断314

(一)脊柱正常X线片314

(二)X线片测量319

(三)X线片常见病理改变323

二、CT扫描检查法343

(一)CT扫描在脊柱方面的应用344

(二)脊柱常见疾病的CT表现345

三、MRI检查法352

(一)正常脊柱MRI表现352

(二)脊柱病变的MRI表现353

(三)病案举例356

四、肌电图检查法363

(一)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肌电图364

(二)原发性肌病的肌电图364

(三)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肌电图364

(四)诱发电位及其临床应用365

五、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法366

第六节 误诊病案分析367

一、容易误诊的几种病367

二、误诊案例分析368

第四章 整脊治疗学总论376

第一节 整体方法论的整脊治疗学376

一、整体方法论的治疗原则377

(一)理筋377

(二)调曲378

(三)练功378

二、整体方法论的治疗方法378

(一)针灸推拿法378

(二)正脊调曲法378

(三)内外用药法378

(四)功能锻炼法379

三、整体方法论的治疗策略379

(一)医患合作379

(二)筋骨并重379

(三)动静结合379

(四)内外兼治380

(五)上病下治380

(六)下病上治380

(七)腰病治腹381

(八)腹病治脊381

第二节 理筋类治疗方法381

一、急性期理筋法381

(一)针刺法381

(二)封闭疗法381

(三)经穴注射疗法382

(四)腰大肌间沟药物介入疗法383

二、针灸理筋法384

(一)骨空针灸法384

(二)针灸调压疗法387

(三)针刺调经法390

(四)铍针(针刀)松解疗法394

(五)钩针疗法394

三、拔罐、刺血和束悗调血疗法394

(一)拔罐疗法394

(二)刺血疗法395

(三)刺血拔罐调血疗法397

(四)束悗疗法397

四、推拿理筋法399

(一)概述399

(二)推拿理筋法作用原理399

(三)推拿理筋法操作要领、适应证、禁忌证400

(四)常用推拿理筋手法401

五、膏摩药浴理筋法401

(一)膏摩疗法402

(二)药熨疗法404

(三)药浴疗法405

第三节 调曲类治疗方法408

一、正脊调曲法策略和禁忌证408

(一)正脊调曲法策略——点线结合408

(二)正脊调曲法的禁忌证410

二、正脊骨法424

(一)按脊松枢法425

(二)寰枢端转法426

(三)牵颈折顶法427

(四)颈椎旋提法428

(五)提胸过伸法430

(六)胸腰旋转法433

(七)腰椎旋转法434

(八)腰骶侧扳法435

(九)过伸压盆法437

(十)手牵顶盆法438

三、牵引法439

(一)颈椎布兜牵引法446

(二)仰卧骨盆牵引法447

四、韦以宗四维牵引调曲法448

(一)器械设备448

(二)具体操作法450

第四节 练功类治疗方法455

一、韦以宗健脊强身十八式455

(一)颈椎劳损练功法455

(二)胸椎劳损练功法458

(三)腰椎劳损练功法461

二、少林腰胯功467

(一)移星摘月势467

(二)仙虎拜佛势470

(三)豹子撞林势471

(四)青龙探爪势472

(五)仙女拜月势473

(六)金刚伏虎势475

(七)回头望月势478

(八)古树盘根势480

第五节 辨证方药疗法482

一、传统经验方药及现代临床应用482

(一)汉至唐代辨证论治经验482

(二)宋元时代经验483

(三)明清时代经验方药486

二、韦以宗经验方490

第六节 临床误治病案分析491

一、颈椎误治案491

二、腰椎误治案494

第五章 脊柱伤病诊疗各论502

第一节 脊柱劳损病503

一、颈椎劳损病概述503

二、急性斜颈症503

三、寰枢关节错位症506

四、钩椎关节紊乱症512

五、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518

六、颈椎椎曲异常综合征525

七、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症544

八、颈肩综合征557

九、颈肘综合征564

十、退变性颈腰椎间盘病568

十一、颈胸枢纽交锁症576

十二、劳损性胸椎侧凸症579

十三、胸背肌筋膜炎583

十四、胸椎间盘突出症585

十五、胸椎管狭窄症589

十六、腰腿痛概述594

十七、腰椎后关节错缝症594

十八、腰背肌筋膜炎598

十九、腰大肌损伤综合征600

二十、腰椎间盘突出症607

二十一、腰椎滑脱症621

二十二、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636

二十三、腰骶后关节病657

二十四、臀部皮神经卡压症662

二十五、骶髂关节错缝症664

二十六、梨状肌损伤综合征665

二十七、耻骨联合分离症668

二十八、坐骨结节滑囊炎669

第二节 脊源性疾病671

一、中医传统论治脊源性疾病简介674

(一)对脊源性疾病的认识674

(二)对脊源性疾病的治疗675

二、颈脊源性血压异常症677

三、颈脊源性失眠症679

四、颈脊源性眩晕症681

五、颈脊源性耳鸣耳聋症684

六、颈脊源性咽感异物症687

七、脊源性咳喘症689

八、脊源性胸痛症692

九、脊源性心悸怔忡症694

十、脊源性腹胀痛症698

十一、脊源性腹泻症699

十二、脊源性慢性胆囊炎700

十三、脊源性性功能障碍症702

十四、脊源性妇科病703

十五、脊源性股骨头坏死症706

十六、脊源性髋关节痛709

十七、脊源性膝关节痛712

第三节 脊柱痹痿骨病与创伤骨折715

一、骶髂类风湿关节炎715

二、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718

三、强直性脊柱炎椎曲异常症720

四、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723

五、脊椎骨骺软骨病731

六、骨质疏松脊椎并发症733

七、老年人脊椎骨关节痛736

八、脊髓空洞症737

九、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741

十、脊柱创伤骨折752

(一)胸腰椎骨折752

(二)陈旧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757

附录一:整脊治疗方法索引764

附录二:葛宝丰院士论整脊和正骨774

跋(第一版)7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