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史 1919-1949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桧林主编;郭大钧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28897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95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516页
- 主题词:中国-现代史-1919~1949-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史 1919-1949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1919年5月—1923年12月)1
第一节 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4
一、袁世凯统治的垮台 军阀割据纷争局面的出现4
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新社会力量的成长8
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2
四、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9
第二节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22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六三”以后的发展22
二、新文化运动的扩展和深入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31
三、各派新思潮的竞起 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争论35
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45
第三节 军阀的混战和政治争斗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51
一、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协同侵略”51
二、直皖战争和第一次直奉战争北京政府权力的更迭53
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迟滞 一度兴起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57
四、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和宣传61
五、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和各界群众运动的新发展67
六、孙中山继续奋斗和国共合作的酝酿72
第二章 国民革命 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年1月—1927年7月)78
第一节 军阀势力的演变 国民革命高潮的掀起81
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共合作正式建立81
二、第二次直奉战争和北京政变84
三、国共合作建立后革命工作的开展 五卅运动86
四、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同国民党右派及国家主义派的斗争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93
五、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初步形成101
六、各派军阀势力的演变和中国政局105
第二节 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109
一、北伐的胜利进军109
二、反帝运动和工农运动的大发展113
三、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反对军事独裁的斗争116
第三节 国民革命的失败119
一、奉系军阀在北方的统治119
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20
三、工农运动继续高涨和二期北伐 武汉政府的转向124
四、革命的紧急形势和共产党的对策128
五、七一五“分共” 国民革命的失败131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苏维埃革命的开展(1927年8月—1931年9月)134
第一节 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中国革命的低潮136
一、国民党各派系的争斗与合流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136
二、“二次北伐”和东北“易帜”139
三、国民党“训政”的开始 国民政府初期的内政和外交141
四、中国革命的低潮146
第二节 苏维埃革命的开始148
一、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148
二、各地武装起义的发动和苏维埃口号的提出152
三、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57
第三节 国民党军阀的混战 中间政派的活动和主张159
一、各派国民党军阀的争斗 中原大战159
二、“国民会议”和《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63
三、中间政派的活动和主张 国民党对他们的破坏与镇压165
第四节 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扩大170
一、各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70
二、苏区土地革命的开展177
三、李立三“左”倾错误及其被纠正 王明“左”倾错误的出现179
四、国民党军对红军“围剿”和红军反“围剿”作战183
第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 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1931年9月—1937年7月)187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 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兴起190
一、九一八事变 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掀起 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190
二、王明“左”倾错误的发展 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及其各项政策197
三、国民党统治的危机一·二八事变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国策200
四、伪“满洲国”的成立 国联调查团的调查及其报告书205
第二节 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强 抗日民主运动继续发展208
一、国民党独裁政权的强化和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208
二、国民政府的土地法令 关于农村问题和农民土地问题的各种主张215
三、日本帝国主义向关内侵略扩张和国民政府的退让219
四、中间政派的抗日民主要求和抗日民主运动的持续发展223
第三节 苏区革命的深入和严重挫折 红军长征227
一、鄂豫皖和湘鄂西红军的转移 中央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川陕苏区的开辟227
二、苏区土地革命的深入和各项建设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229
三、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开始长征232
四、遵义会议 反对张国焘反党分裂主义的斗争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236
五、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 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242
第四节 华北事变 一二·九运动243
一、日本对华北的经济掠夺和华北事变243
二、“八一宣言”的发表一二·九运动249
三、中共瓦窑堡会议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252
四、共产党在白区工作的恢复和发展255
五、少数民族地区的革命斗争和维护国家权益的斗争257
第五节 共产党政策的调整 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变化西安事变 全国团结抗日局面的基本形成262
一、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对日政策的变化 国共两党开始接触 法币政策和国民政府统治地区经济的增长262
二、共产党政策的调整 对东北军西北军的统战工作270
三、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两广事变绥远抗战和援绥运动273
四、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278
五、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中共苏区代表会议全国团结抗日局面基本形成282
第五章 抗日战争(1937年7月—1945年8月)289
第一节 全国抗战的开始 正面战场的作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292
一、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全国抗日高潮的涌起292
二、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沦陷和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日军的“南京大屠杀”298
三、共产党的洛川会议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303
四、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和《抗战建国纲领》 国民参政会的设立 中间集团的抗战主张313
五、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沦陷区伪政权的建立316
六、抗战初期的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321
第二节 战略相持阶段前期抗战形势的演变324
一、日本侵华策略的变化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324
二、相持阶段前期正面战场的作战 敌后战场成为重要战场328
三、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强和国共摩擦的激化335
四、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阐发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342
五、汪伪政权的成立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统治345
六、皖南事变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348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抗战中期的国民党统治区和解放区353
一、太平洋战争爆发 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353
二、敌伪的“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 敌后军民的艰苦奋斗解放区的政权建设、整风和大生产运动356
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统治日趋腐朽大后方经济由发展到衰落362
四、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之命运》的发表和中共对它的批判370
五、少数民族地区的抗日、争取民主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374
第四节 抗战后期的政治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377
一、日本太平洋战线的崩溃 缅北滇西作战的胜利 敌后战场转入局部反攻377
二、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的大溃败 民主运动的新发展381
三、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386
四、雅尔塔会议 日本帝国主义的最后挣扎和投降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391
第六章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崩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5年9月—1949年10月)399
第一节 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 中国人民力争和平民主402
一、战后国际国内形势 各党派的建国主张402
二、重庆谈判 国民党挑动内战和解放区的自卫反击 国统区人民的反内战运动405
三、停战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409
四、国民党破坏政协协议和准备发动全面内战 解放区准备自卫战争414
第二节 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418
一、国民党的军事进攻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418
二、“制宪国大”和“改组政府” 反蒋的第二条战线形成424
三、中间路线的宣传及破灭428
四、少数民族的政治斗争432
第三节 国民党南京政权的覆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435
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国民党政府的“戡乱总动员”435
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中共十二月会议441
三、国民党召开“行宪国大” 国统区民主运动的深刻演变445
四、解放军的战略决战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450
五、国民党南京政权的全面崩溃455
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60
第四节 哲学 科学 文学467
一、哲学467
二、史学473
三、经济学477
四、社会学480
五、自然科学482
六、文学485
学习参考书目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