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木工程专门地质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土木工程专门地质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0458890.jpg)
- 姜晨光主编;宋艳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810748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187MB
- 文件页数:325页
- 主题词:土木工程-工程地质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土木工程专门地质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地质学概貌1
1.1.1 地质学的研究范围及学科分支1
1.1.2 地质学的特点和历史演进1
1.1.3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及历史沿革2
1.2 土木工程专门地质学的作用及学科特点4
1.2.1 土木工程专门地质学的作用4
1.2.2 土木工程专门地质学的学科特点5
1.2.3 土木工程专门地质学的研究方法5
1.2.4 土木工程专门地质学的重要成果6
1.2.5 土木工程专门地质学的历史沿革7
思考题与习题8
第2章 地球概貌9
2.1 地球的圈层与地壳9
2.1.1 地球的基本参数10
2.1.2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10
2.1.3 地球的内部圈层12
2.1.4 地球的外部圈层13
2.1.5 地球表面的形态16
2.2 岩石中的矿物16
2.2.1 矿物的内部结构和晶体形态17
2.2.2 矿物的化学成分18
2.2.3 矿物的集合体形态和物理性质20
2.2.4 典型矿物的认识与鉴别24
2.3 地壳中的岩石27
2.3.1 火成岩28
2.3.2 沉积岩30
2.3.3 变质岩33
2.3.4 岩石的转化35
思考题与习题35
第3章 地球的地质作用37
3.1 地球地质作用的特点37
3.1.1 地质作用能源的特点37
3.1.2 地质作用的分类38
3.2 火山的形成机制38
3.2.1 火山构造38
3.2.2 火山喷发物39
3.2.3 火山喷发的类型40
3.2.4 地球上的火山分布情况及特点41
3.3 地壳运动42
3.3.1 地球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42
3.3.2 地球构造运动的证据44
3.3.3 岩层的产状45
3.3.4 岩石的变形46
3.3.5 褶皱构造47
3.3.6 断裂构造49
3.3.7 韧性断层与区域性大断裂51
3.3.8 地质图的特点及阅读分析方法53
3.4 外力地质作用53
3.4.1 风化作用53
3.4.2 地面流水地质作用54
3.4.3 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58
3.4.4 海洋的地质作用59
3.4.5 风的地质作用60
3.4.6 冰川的地质作用60
3.4.7 负荷地质作用61
3.4.8 剥蚀作用61
3.4.9 搬运作用62
3.4.10 沉积作用62
3.4.11 成岩作用64
思考题与习题65
第4章 地球的地质历史66
4.1 地质历史的确定依据66
4.1.1 地层66
4.1.2 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67
4.1.3 化石67
4.2 地质历史的分期68
4.2.1 地质年代单位70
4.2.2 年代地层单位70
4.3 地质历史与地貌的关系71
4.3.1 太古代(宙)特征73
4.3.2 元古代(宙)特征74
4.3.3 古生代特征74
4.3.4 中生代特征78
4.3.5 新生代特征80
4.3.6 地球上现在仍生存的史前生物81
思考题与习题81
第5章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82
5.1 地球的大陆与大洋的分布82
5.1.1 大陆的地势特征82
5.1.2 海底的地势特征82
5.2 地球大陆和海底的地貌特点83
5.2.1 地貌形态83
5.2.2 大陆及构造地貌84
5.2.3 风化作用92
5.2.4 重力地貌95
5.2.5 海底地貌99
5.3 地球地貌的成因99
5.3.1 地球地貌的形成机理99
5.3.2 地貌的地带性102
5.3.3 地球海底地貌的形成机理105
思考题与习题105
第6章 地球表面的流水地质作用106
6.1 流水地质作用的特点106
6.2 流水的侵蚀作用106
6.3 流水的搬运作用与堆积作用107
6.3.1 流水的搬运作用107
6.3.2 流水的堆积作用108
6.4 流水的地貌特征109
6.4.1 暂时性流水地貌109
6.4.2 河流地貌112
6.4.3 流域地貌122
思考题与习题125
第7章 地壳的岩溶地质作用126
7.1 岩溶作用的特点126
7.1.1 溶蚀作用127
7.1.2 冲蚀作用128
7.1.3 崩塌作用128
7.1.4 堆积作用128
7.1.5 岩溶水的分布和运动对岩溶的影响128
7.2 岩溶的地貌特征129
7.2.1 喀斯特地表地貌形态130
7.2.2 地下岩溶地貌133
7.2.3 岩溶地貌发育的基本规律138
7.3 我国岩溶地貌的分布139
思考题与习题141
第8章 地壳的冰川地质作用142
8.1 冰川作用的特点142
8.1.1 冰川的形成142
8.1.2 冰川的类型144
8.2 冰川的地貌特征146
8.2.1 冰川地貌146
8.2.2 冻土地貌151
8.3 我国的冰川分布154
8.3.1 中国冰川概况154
8.3.2 中国冻土概况156
思考题与习题157
第9章 地壳的风沙地质作用158
9.1 风沙地质作用的特点158
9.2 风沙地貌的基本特征159
9.2.1 风蚀地貌159
9.2.2 风积地貌160
9.2.3 沙丘移动规律162
9.3 荒漠的特点163
9.3.1 常见荒漠的类型163
9.3.2 荒漠化问题164
9.4 我国的荒漠分布165
思考题与习题167
第10章 黄土地质作用168
10.1 黄土地质作用的特点168
10.1.1 黄土特性169
10.1.2 黄土的成因170
10.2 黄土地貌的特点171
10.3 我国的黄土分布174
思考题与习题176
第11章 海水的动力地质作用177
11.1 海水动力地质作用的特点177
11.1.1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177
11.1.2 海水的剥蚀作用178
11.1.3 海水的搬运作用179
11.1.4 海水的沉积作用180
11.2 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182
11.2.1 海岸侵蚀地貌182
11.2.2 海岸堆积地貌183
11.2.3 第四纪海平面的变化184
11.3 我国海岸地貌的特点186
思考题与习题188
第12章 山地的成因与地貌特征189
12.1 山地概况189
12.2 山地的形态特征189
12.3 山地的成因189
12.3.1 新构造运动的特点189
12.3.2 新构造运动的形式190
12.3.3 我国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191
12.3.4 新构造运动研究的基本方法192
12.3.5 第四纪气候193
12.4 我国山地地貌的特点196
思考题与习题197
第13章 岩土工程测试198
13.1 岩土工程测试的基本要求198
13.2 原位密度测试200
13.2.1 核子射线法200
13.2.2 灌砂法201
13.2.3 灌水法202
13.2.4 资料整理203
13.3 基坑回弹原位测试203
思考题与习题205
第14章 岩土承载力探查206
14.1 岩土载荷实验206
14.1.1 浅层平板载荷实验206
14.1.2 深层平板载荷实验207
14.1.3 螺旋板载荷实验207
14.1.4 湿陷性土载荷实验208
14.1.5 膨胀岩土浸水载荷实验208
14.1.6 岩基载荷实验209
14.1.7 循环荷载板载荷实验210
14.1.8 浅层平板载荷实验数据处理210
14.1.9 深层平板载荷实验数据处理211
14.1.10 螺旋板载荷实验数据处理212
14.1.11 湿陷性土载荷实验数据处理212
14.1.12 膨胀岩土浸水载荷实验数据处理212
14.1.13 岩基载荷实验数据处理212
14.1.14 循环荷载板载荷实验数据处理213
14.2 单桩静载实验213
14.2.1 实验方法214
14.2.2 实验数据处理215
14.3 标准贯入实验217
14.3.1 实验方法217
14.3.2 数据处理217
14.4 圆锥动力触探218
14.4.1 实验方法218
14.4.2 实验数据处理219
14.5 电测十字板剪切实验220
14.5.1 实验方法221
14.5.2 实验数据处理222
14.6 静力触探223
14.6.1 实验方法224
14.6.2 实验数据处理225
14.7 旁压实验227
14.7.1 实验方法228
14.7.2 实验数据处理229
14.8 扁铲侧胀实验230
14.8.1 实验方法231
14.8.2 实验数据处理232
14.9 现场直剪实验233
14.9.1 地基土直剪实验233
14.9.2 岩体直剪实验234
14.9.3 地基土直剪实验数据处理237
14.9.4 岩体直剪实验数据处理237
思考题与习题238
第15章 岩土水环境探测239
15.1 压水实验239
15.1.1 实验过程241
15.1.2 实验数据处理241
15.2 注水实验242
15.2.1 试坑单环注水法实验过程242
15.2.2 试坑双环注水法实验过程243
15.2.3 钻孔降水头注水法实验过程243
15.2.4 钻孔常水头注水法实验过程244
15.2.5 注水实验数据处理244
15.3 抽水实验245
15.3.1 实验方法247
15.3.2 实验数据处理248
15.4 原位冻胀量实验249
15.4.1 实验方法249
15.4.2 实验数据处理250
15.5 原位冻土融化压缩实验250
15.5.1 实验方法250
15.5.2 实验数据处理251
思考题与习题251
第16章 岩土动力响应特性测试252
16.1 岩土波速原位测试252
16.1.1 单孔法测试253
16.1.2 跨孔法测试253
16.1.3 面波法测试253
16.1.4 岩体声波测试254
16.1.5 单孔法数据处理254
16.1.6 跨孔法数据处理255
16.1.7 面波法数据处理255
16.1.8 岩体声波测试数据处理255
16.2 动力机器基础地基动力特性测试255
16.2.1 强迫振动测试方法257
16.2.2 自由振动测试方法257
16.2.3 强迫振动数据处理257
16.2.4 自由振动数据处理260
16.2.5 地基动力参数换算260
16.3 岩体应力测试261
16.3.1 表面应力测试262
16.3.2 孔壁应力测试263
16.3.3 孔底应力测试264
16.3.4 孔径变形法测试264
16.3.5 资料整理264
16.4 振动衰减测试265
16.4.1 测试方法265
16.4.2 数据处理266
16.5 地脉动测试266
16.5.1 测试方法267
16.5.2 数据处理267
16.6 地电参数原位测试267
16.6.1 电阻率原位测试268
16.6.2 大地导电率原位测试268
16.6.3 数据处理268
思考题与习题269
第17章 工程地质灾害及预防270
17.1 工程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特点270
17.1.1 工程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270
17.1.2 工程地质灾害的分类271
17.1.3 工程地质灾害的评估与预测271
17.1.4 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272
17.2 地震灾害及预防272
17.2.1 地震的基本特点272
17.2.2 地震防御277
17.3 火山灾害及预防278
17.4 崩塌灾害及预防279
17.4.1 崩塌灾害的基本特点279
17.4.2 崩塌灾害的防御281
17.5 滑坡灾害及预防282
17.5.1 滑坡灾害的特点282
17.5.2 滑坡灾害的防御284
17.6 泥石流灾害及预防286
17.6.1 泥石流的特点286
17.6.2 泥石流的防御287
17.7 水土流失灾害及预防289
17.7.1 水土流失灾害的特点289
17.7.2 水土流失灾害的治理与防御289
17.8 地面塌陷灾害及预防290
17.8.1 地面塌陷灾害的特点290
17.8.2 地面塌陷灾害的防御291
17.9 地裂缝灾害及预防292
17.9.1 地裂缝灾害的特点292
17.9.2 地裂缝灾害的防御292
17.10 土地盐渍化灾害及预防293
17.10 .1 土地盐渍化灾害的特点293
17.10 .2 土地盐渍化灾害的防御294
17.11 沼泽化灾害及预防295
17.12 地面沉降灾害及预防296
17.12 .1 地面沉降灾害的特点296
17.12 .2 地面沉降灾害的防御297
17.12 .3 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的特点298
思考题与习题308
参考文献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