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胸外科手术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胸外科手术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0465320.jpg)
- 赵珩,高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4829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869页
- 文件大小:197MB
- 文件页数:676页
- 主题词:胸部外科手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胸外科手术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胸外科发展史3
第一章 中国普胸外科发展史3
第二章 上海胸科医院胸外科发展简史5
第二篇 胸外科手术前常规检查9
第三章 肺功能9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9
第二节 肺容量10
一、基本概念10
二、测定原理和方法10
三、临床意义12
第三节 肺通气功能13
一、每分通气量13
二、肺泡通气量13
三、最大通气量13
四、用力肺活量14
五、流量-容积曲线14
第四节 气体交换15
第五节 胸外科手术中应用的肺功能指标17
一、术前检测肺功能的目的17
二、胸外科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因素17
三、胸外科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17
四、胸外科手术评估的肺功能指标18
第六节 胸外科手术围术期呼吸生理19
一、胸外科手术引起的生理紊乱19
二、胸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20
三、胸外科手术后常见肺部并发症20
第四章 食管功能检查23
第一节 静态食管测压23
一、测量设备24
二、测量方法24
三、食管测压使用指征26
四、食管功能异常性疾病的典型测压表现26
第二节 多导腔内阻抗测量27
一、测量设备和原理28
二、测量技术28
三、阻抗-pH监测的使用指征29
四、阻抗食管测压的使用指征29
五、小结30
第五章 消化内镜31
第一节 上消化道内镜的发展历史31
第二节 消化内镜的基本操作和管理31
一、术前准备和麻醉31
二、基本操作32
三、食管和胃以及十二指肠内镜检查的要点32
第三节 食管病变的组织学检查33
一、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33
二、组织学活检34
第四节 超声内镜34
一、工作原理34
二、EUS的设备34
三、EUS和EUS-FNA的诊断价值35
第五节 食管早癌的染色、窄带、放大内镜技术染色内镜35
第六节 窄带与放大内镜36
第七节 食管早癌的内镜下切除37
第六章 气管镜及EBUS38
第一节 气管镜检查及气道解剖基础知识介绍39
一、硬质气管镜39
二、软性气管镜检查41
三、气管镜下解剖42
四、气管镜下所见47
五、常见并发症48
第二节 气管镜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49
一、普通气管镜检查49
二、经支气管肺活检53
三、超声支气管镜引导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55
第七章 核医学检查61
第一节 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在胸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61
一、显像原理61
二、胸部术前评估肺功能及预测术后肺功能61
三、术前评估肺癌浸润范围及程度62
四、肺功能检测在肺减容手术中的作用63
五、了解移植肺功能情况63
六、在诊断胸外科患者术后肺栓塞中的应用63
七、SPECT/CT同机融合成像的增益作用64
第二节 骨显像在诊断胸部肿瘤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65
一、显像原理65
二、显像特点与比较影像学65
三、临床应用68
第三节 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评估中的作用68
第四节 甲状腺显像在诊断胸骨后甲状腺肿中的临床价值69
第五节 99mTc-MIBI肺癌SPECT成像70
第六节 PET/CT的临床应用70
一、概述70
二、肿瘤代谢显像71
三、肿瘤乏氧显像及其他75
四、PET/CT在胸部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前的定性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75
五、18F-FDG PET/CT评价预后83
六、18F-FDG PET/CT用于疗效监测83
七、18F-FDG PET/CT成本效益分析84
第八章 磁共振成像88
第一节 总则88
一、运动88
二、呼吸门控88
三、心脏运动89
四、线圈89
五、对比剂89
六、特殊应用89
七、胸部MRI的伪影90
第二节 肺病变90
一、良性病变90
二、恶性病变90
第三节 纵隔病变91
一、胸腺瘤91
二、胸腺癌91
三、胸腺神经内分泌癌91
四、胸腺脂肪瘤92
五、胸腺囊肿92
六、反跳性胸腺增生92
七、胸腺淋巴瘤和转移92
八、先天性纵隔囊肿92
九、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93
十、间叶性肿瘤94
十一、神经源性肿瘤94
十二、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的MRI95
十三、甲状腺95
十四、甲状旁腺95
第四节 头颅MRI96
一、脑转移96
二、脑膜转移96
三、颅骨转移96
第九章 CT在胸部疾病中的应用98
第一节 早期肺癌筛查98
第二节 CT扫描在胸部术前的应用99
一、检出病灶99
二、准确定位99
三、准确显示病灶的形态、轮廓、边缘情况99
四、准确显示病灶的密度分布99
五、准确显示病灶的内部结构99
六、分析病灶与支气管的关系99
七、分析病灶与血管的关系99
八、分析病灶与胸膜、胸壁、心包和横膈的关系100
九、肺癌的TNM分期100
十、纵隔肿瘤101
十一、食管肿瘤101
十二、胸部创伤102
十三、冠状动脉CT检查102
十四、骨转移102
第三节 CT扫描在胸部术后的应用105
一、术后并发症105
二、随访106
第十章 超声在胸外科的应用107
第一节 胸膜腔疾病的诊断107
一、胸膜腔解剖概要107
二、仪器和频率107
三、探测方法107
第二节 肺部疾病的诊断112
一、肺脏解剖概要112
二、仪器和频率112
三、探测方法112
四、正常肺组织声像图113
五、肺实变113
六、肺间质性病变113
七、肺气肿声像图114
八、肺栓塞声像图114
九、肺占位性病变声像图114
十、临床意义116
十一、超声新技术在肺部疾病中应用116
第三节 胸壁疾病的诊断120
一、胸壁脓肿120
二、胸壁肿瘤121
三、浅表淋巴结肿大121
四、肋骨及胸骨疾病121
第四节 纵隔疾病的诊断122
一、纵隔解剖概要122
二、仪器和频率122
三、探测方法122
四、正常纵隔声像图123
五、纵隔常见肿瘤的诊断123
六、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126
七、临床意义126
第五节 食管疾病的诊断127
一、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127
二、食管常见疾病的诊断128
三、临床意义129
第六节 小结129
第十一章 纵隔镜132
第一节 纵隔镜技术的发展史132
第二节 纵隔镜检查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132
一、诊断性适应证132
二、治疗性适应证135
三、纵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禁忌证135
第三节 纵隔镜检查术的操作135
一、标准颈部纵隔镜手术的操作135
二、扩大颈部纵隔镜手术的操作137
三、前纵隔切开术的操作138
四、斜角肌淋巴结活检的手术操作138
第四节 纵隔镜检查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139
第三篇 胸外科围术期准备及处理145
第十二章 胸外科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145
第一节 术前评估145
一、病史采集145
二、全面的体格检查145
三、物理和生化检测145
四、系统评估146
第二节 术前准备146
一、术前生理准备146
二、术前心理准备148
第三节 术后处理149
一、全面的术后评估149
二、生理状态的监测149
三、一般性术后管理155
四、胸外专科术后管理162
第十三章 胸外科手术切口选择167
第一节 后外侧切口167
一、手术指征167
二、体位168
三、手术操作168
第二节 前外侧切口169
一、手术指征169
二、体位169
三、手术操作169
第三节 胸骨正中切口170
一、手术指征170
二、体位170
三、手术操作170
第四节 双侧前胸切口171
一、手术指征171
二、体位172
三、手术操作172
第五节 颈、胸和腹部三切口172
一、手术指征172
二、体位172
三、手术操作172
第六节 右胸、上腹二切口173
一、手术指征173
二、体位173
三、手术操作173
第七节 胸腹联合切口173
一、手术指征173
二、体位174
三、手术操作174
第八节 颈、胸前径路L形切口174
一、手术指征174
二、体位174
三、手术操作174
第九节 微创切口175
一、指征175
二、体位175
三、切口175
第十四章 胸外科的术后ICU管理178
第一节 胸外科术后感染178
一、肺部感染178
二、胸外科术后肺部感染治疗179
三、胸外科术后肺部感染预防180
四、脓胸181
五、血流感染182
第二节 胸外科术后低氧血症与机械通气183
一、发生机制183
二、引起胸外科围术期低氧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184
三、引起胸外科围术期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185
四、低氧血症的机械通气治疗186
第三节 胸外科术后围术期液体管理187
一、液体管理的目的和影响因素187
二、普胸外科围术期的液体平衡187
三、高危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188
第四节 纤维支气管镜在胸外科监护室中的应用及进展189
一、支气管镜在胸外科监护室中的应用189
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并发症190
三、纤维支气管镜对胸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亦有特殊价值191
四、纤维支气管镜在临床应用中的新进展193
第五节 胸外科术后的镇痛镇静193
一、概述193
二、疼痛及躁动焦虑的危害193
三、ICU镇痛和镇静的目的193
四、镇静的分类194
五、过度镇静的危害194
六、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194
七、非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195
八、谵妄195
九、肌松药在ICU中的运用196
十、纤维支气管镜中镇静药物的使用196
第六节 胸心外科术后早期血糖控制197
第七节 肺栓塞199
一、流行病199
二、诊断199
三、治疗201
第八节 胸外科术后急性肾损伤及肾脏替代治疗202
一、流行病学202
二、危险因素203
三、临床诊断203
四、预防和治疗203
五、血液净化与肾脏替代治疗204
六、肾脏替代治疗与严重感染和MODS205
七、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206
第九节 普通胸部外科手术后心律失常206
一、房性心律失常207
二、心动过缓及室性心律失常208
第十五章 胸外科手术麻醉前评估、术中麻醉管理、术后镇痛215
第一节 胸外科手术麻醉前评估215
一、麻醉前评估的目的和要点217
二、麻醉前评估的主要内容218
三、胸外科患者系统评估和常见内科合并症的术前准备219
四、胸科手术的术前准备228
第二节 胸科手术术中麻醉管理229
一、概述229
二、肺隔离和单肺通气技术230
三、开胸手术中的液体容量管理237
四、术中体温管理239
五、麻醉技术240
六、常见胸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243
第三节 胸科手术麻醉复苏及术后疼痛管理254
一、麻醉复苏254
二、术后镇痛255
三、并发症及防治256
第四篇 肺部疾病261
第十六章 肺应用解剖学261
第一节 肺的位置和形态261
第二节 肺叶与支气管肺段261
一、肺裂与肺叶划分的关系262
二、肺段262
三、肺门与肺根263
四、肺的血管、淋巴和神经265
五、肺动脉265
六、肺静脉265
七、支气管动脉266
八、肺的淋巴266
九、肺的神经266
第十七章 良性肺部疾病267
第一节 肺部良性肿瘤267
一、肺部良性肿瘤概述267
二、肺部良性肿瘤269
第二节 肺结核的外科治疗284
一、病因285
二、临床表现285
三、诊断285
四、肺结核的药物治疗289
五、肺结核的手术治疗289
六、肺结核外科治疗的疗效评价305
第三节 支气管胸膜瘘306
一、流行病学306
二、病因306
三、病理生理307
四、临床症状307
五、检查方法307
六、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308
七、预防318
第四节 肺真菌病318
一、概述318
二、分类319
三、不同真菌病的诊治319
四、抗真菌药物324
五、肺组织胞浆菌病324
六、外科治疗在肺真菌病中的作用324
七、预防326
第五节 肺棘球蚴病(肺包虫病)326
一、概述326
二、临床表现326
三、诊断327
四、以外科为主的治疗327
五、预防措施331
第六节 肺阿米巴病331
一、概述331
二、流行病学332
三、发病机制332
四、临床表现333
五、诊断334
六、鉴别诊断334
七、治疗334
八、疗效评价335
九、预后335
第七节 肺大疱336
一、概述336
二、临床表现336
三、诊断336
四、治疗337
第八节 肺气肿342
一、概述342
二、临床表现342
三、诊断342
四、治疗342
第九节 肺囊肿346
一、概述346
二、临床表现347
三、诊断347
四、治疗348
第十节 肺隔离症349
一、概述349
二、临床表现349
三、诊断350
四、治疗351
第十一节 肺动静脉瘘353
一、概述353
二、临床表现354
三、诊断354
四、治疗355
第十二节 肺脓肿355
一、概述355
二、临床表现356
三、诊断356
四、治疗357
第十三节 肺栓塞358
一、概述358
二、临床表现358
三、诊断358
四、治疗359
第十八章 恶性肺部肿瘤的外科治疗365
第一节 原发性肺部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365
一、流行病学365
二、病因365
三、病理类型365
四、肺癌的转移途径366
五、临床表现367
六、诊断和肺癌分期367
七、TNM临床分期368
八、手术适应证370
第二节 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375
一、概述375
二、病因375
三、病理生理表现376
四、临床表现376
五、诊断376
六、鉴别诊断378
七、治疗378
八、预后情况380
第三节 肺部毛玻璃样病变的外科治疗381
一、概论381
二、磨玻璃样病灶的诊断、病理类型及预后381
三、磨玻璃样病灶的手术治疗382
第四节 继发性肺肿瘤383
一、历史展望383
二、病理384
三、症状384
四、诊断384
五、转移性或原发性支气管癌386
六、肺转移瘤的治疗386
七、化疗386
八、放疗387
九、手术388
十、肿瘤的肺转移392
十一、预后分析指标399
十二、新治疗策略401
第十九章 肺切除术407
第一节 概论407
第二节 肺切除术的体位与切口407
一、后外侧切口407
二、前外侧切口409
三、胸骨正中切口409
四、腋下切口410
五、经颈前入路方式411
六、不切断肌肉的切口412
七、蚌壳式切口(经胸骨双侧开胸)412
八、胸腹联合切口413
九、胸、腹二切口与颈、胸、腹部三切口413
第三节 肺切除的基本操作414
第四节 肺叶切除415
一、右肺上叶切除术415
二、右肺下叶切除术417
三、右肺中叶切除术418
四、左肺上叶切除术419
五、左肺下叶切除术420
第五节 袖状肺叶切除421
一、手术过程421
二、有关袖状肺叶切除的几个观点422
三、单纯的气管隆突切除424
四、特殊情况424
五、气管隆突全肺切除术(气管隆突余肺切除术)425
六、术中意外的处理425
七、术后处理425
八、结果425
九、小结426
十、气管隆突重建术刍议426
第六节 全肺切除术426
一、肺叶并气管隆突切除427
二、左全肺并气管隆突切除427
三、吻合技术427
四、游离方法427
五、术后管理428
第七节 同期双肺切除428
一、患者的选择和术前评估428
二、手术方式的选择429
三、手术效果429
第八节 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疾病430
一、胸腔镜的设备430
二、胸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430
三、肺段切除的手术指征435
四、展望436
第九节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切除术436
一、概述436
二、机器人辅助胸外科手术437
三、评语438
第十节 肺移植术439
一、单肺移植439
二、受体全肺切除440
三、移植肺的植入440
四、双肺移植441
五、活体肺叶移植441
第十一节 肺移植术后处理443
第五篇 胸壁及胸膜疾病457
第二十章 胸壁和胸膜应用解剖457
第一节 胸壁与胸廓的应用解剖457
一、概述457
二、应用解剖458
第二节 胸膜和胸膜腔的应用解剖461
一、胸膜461
二、胸膜腔463
第二十一章 胸壁畸形464
第一节 漏斗胸464
一、概述464
二、病因464
三、病理生理464
四、临床表现465
五、诊断465
六、治疗466
第二节 鸡胸472
一、概述472
二、病因学472
三、病理生理学472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472
五、手术治疗473
六、手术并发症和预后474
第三节 Poland综合征474
一、概述474
二、病因和病理生理474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474
四、治疗475
第四节 胸骨裂475
第二十二章 胸壁肿瘤478
第一节 概述478
第二节 临床表现478
一、症状478
二、体征478
三、影像学检查478
四、超声检查479
五、实验室检查479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479
第四节 治疗480
一、治疗原则480
二、手术肿瘤切除480
三、胸壁重建481
第五节 并发症483
一、呼吸道感染483
二、手术区积液及感染484
三、脊柱侧弯484
第六节 各类胸壁肿瘤的临床特点484
一、良性肿瘤484
二、恶性肿瘤484
第二十三章 恶性胸腔积液的外科治疗486
第一节 胸膜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外科治疗)486
一、概述486
二、病理生理表现486
三、临床表现486
四、诊断486
五、治疗487
第二节 脓胸490
一、概述490
二、病理与临床490
三、急性脓胸491
四、慢性脓胸492
第三节 自发性气胸的外科治疗496
一、概述496
二、以暂时缓解或者消除症状为目的的治疗措施498
三、以彻底去除病因为目的的治疗措施498
四、以不再复发为目的的治疗措施503
第四节 乳糜胸505
一、定义505
二、分型506
三、病因506
四、乳糜成分506
五、病理生理学507
六、诊断507
七、诊断学试验508
八、手术方法509
九、其他方法509
十、结论510
第五节 胸膜肿瘤510
一、概述510
二、胸膜间皮瘤分类510
三、局限型胸膜间皮瘤511
四、弥漫型胸膜间皮瘤511
五、胸膜其他良性肿瘤515
第二十四章 胸廓出口综合征519
第一节 概述519
一、解剖学特点519
二、病因学特点519
三、病理生理学特点520
第二节 临床表现521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521
一、诊断521
二、鉴别诊断522
第四节 治疗522
一、保守治疗和手术指征522
二、手术治疗522
三、手术效果及评价524
第二十五章 胸部创伤526
第一节 肋骨骨折526
一、概述526
二、临床表现528
三、诊断528
四、治疗528
五、评语529
第二节 胸骨骨折531
一、概述531
二、检查531
三、疾病诊断531
四、并发症531
五、治疗531
第三节 开放性气胸531
一、病理生理532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532
三、治疗532
第四节 张力性气胸532
一、概述及病理生理532
二、临床表现533
三、治疗533
第五节 血胸533
一、概述533
二、临床表现534
三、诊断534
四、治疗535
五、手术结果536
六、评语536
第六节 创伤性湿肺536
一、概述536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536
三、治疗537
第七节 肺挫裂伤537
一、概述537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537
三、治疗537
第六篇 气管外科543
第二十六章 气管的外科解剖和切除重建技术543
第一节 气管的外科解剖结构543
第二节 气管重建的方法和解剖松解545
一、气管重建545
二、解剖松解545
第三节 气管外科546
一、麻醉546
二、手术入路547
第四节 上段气管重建548
第五节 下段气管重建548
第六节 先天性气管狭窄552
第七节 假体气管置换552
第八节 气管移植/异体气管代用品553
第二十七章 气管良恶性肿瘤555
第一节 症状和结果555
第二节 诊断556
一、影像学特点556
二、支气管镜检查556
第三节 良性肿瘤558
一、软骨瘤558
二、乳头状瘤558
三、纤维瘤558
四、血管瘤558
第四节 其他良性肿瘤559
一、颗粒细胞瘤559
二、纤维组织细胞瘤559
三、血管球瘤559
四、脂肪瘤559
五、子宫肌瘤559
六、神经源性肿瘤559
七、错构瘤559
第五节 原发性恶性气管肿瘤559
一、鳞状细胞癌560
二、腺样囊性癌560
三、类癌561
第六节 其他恶性原发性肿瘤561
一、气管腺癌561
二、小细胞癌561
三、其他少见恶性肿瘤561
第七节 继发性恶性气管肿瘤和其他恶性肿瘤561
一、继发性恶性气管肿瘤561
二、其他恶性肿瘤562
第八节 手术治疗的原则和结果562
一、历史562
二、外科手术的选择563
三、鳞状细胞癌563
四、腺样囊性癌563
五、其他恶性肿瘤563
第九节 预后564
一、鳞状细胞癌564
二、腺样囊性癌564
三、放疗564
四、内镜治疗565
五、侵及气管的继发性肿瘤565
第二十八章 气管非肿瘤性疾病的治疗569
第一节 感染569
一、结核569
二、组织胞浆菌病569
三、其他炎性疾病过程569
第二节 创伤后病变570
一、钝伤570
二、吸入烧伤570
三、术后狭窄570
四、插管后损伤570
第三节 外在病变572
一、甲状腺肿572
二、血管压迫573
三、纵隔肿块573
四、全肺切除术后综合征573
第四节 多种性质的其他气管病变574
一、复发性多软骨炎574
二、韦格纳肉芽肿574
三、结节病574
四、淀粉样变574
五、骨质沉着性气管病574
六、巨气管支气管症574
七、刀鞘状气管574
八、特发性气管狭窄574
九、气管软化575
十、诊断研究575
十一、X线检查575
十二、支气管镜检查576
十三、其他诊断性研究577
十四、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577
十五、气管插管后狭窄的预防577
十六、治疗结果578
第二十九章 支气管扩张症583
第一节 患病率583
第二节 病因583
第三节 病理生理585
第四节 分类585
第五节 血流动力学因素586
第六节 临床特征586
第七节 诊断587
一、胸部X线片587
二、高解析度CT587
三、肺功能检查587
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588
五、细菌学检查588
第八节 治疗588
一、感染控制589
二、支气管保健589
三、黏液清除589
四、支气管扩张剂590
五、抗炎疗法590
六、手术590
七、并发咯血的处理591
第九节 小结和争议593
一、小结593
二、争议593
第七篇 纵隔疾病599
第三十章 纵隔应用解剖学599
第一节 纵隔的界定和分区599
一、纵隔的界定599
二、纵隔的分区599
第二节 胸腺的解剖600
第三节 迷走神经和膈神经600
一、迷走神经600
二、膈神经600
第四节 胸导管601
第三十—章 胸腺瘤603
第一节 临床表现603
一、局部症状603
二、系统性疾病症状603
第二节 诊断605
一、影像学诊断605
二、鉴别诊断605
第三节 临床分期605
第四节 治疗606
一、外科治疗606
二、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治疗607
第三十二章 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610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610
第二节 重症肌无力的自然经过611
第三节 临床表现611
一、暂时性新生儿重症肌无力612
二、先天性重症肌无力612
三、家族性婴儿型重症肌无力612
四、胆碱酯酶缺乏612
五、青少年重症肌无力612
六、成人重症肌无力612
第四节 重症肌无力的合并症613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613
一、诊断613
二、鉴别诊断614
第六节 治疗614
一、内科治疗614
二、外科治疗615
第七节 结语618
第三十三章 纵隔神经源性肿瘤620
第一节 概述620
一、起源和分类620
二、病因及病理生理620
第二节 临床表现621
一、症状和体征621
二、影像学检查621
三、创伤检查621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622
一、诊断622
二、鉴别诊断622
第四节 治疗与预后622
一、治疗和预后622
二、手术方式623
第五节 各类神经源性肿瘤临床特点623
一、神经纤维瘤623
二、神经鞘瘤624
三、神经源性肉瘤624
四、交感神经节细胞瘤624
五、交感神经节母细胞瘤624
六、交感神经母细胞瘤624
七、副交感神经节起源的肿瘤624
八、Askin瘤624
第三十四章 纵隔生殖细胞瘤626
第一节 定义、分类和起源626
一、定义626
二、分类626
三、纵隔生殖细胞肿瘤的起源626
第二节 临床表现627
一、胞瘤的临床特点627
二、性腺外非精原细胞性肿瘤临床特点628
三、不同肿瘤分泌激素情况628
第三节 诊断和治疗628
一、诊断628
二、分期628
三、治疗628
第四节 预后629
一、非精原细胞瘤的预后629
二、精原细胞瘤预后630
第三十五章 纵隔畸胎瘤631
第一节 病因和病理631
一、病因631
二、病理631
第二节 临床表现和诊断632
一、临床表现632
二、诊断632
第三节 手术治疗和预后632
一、手术治疗632
二、预后635
第三十六章 原发性淋巴瘤637
第一节 概述637
第二节 病因和病理分类638
一、病因学638
二、病理分类639
第三节 临床表现640
一、局部表现640
二、全身表现641
第四节 诊断和分期642
一、诊断642
二、分期643
第五节 治疗和预后644
一、治疗644
二、预后647
第三十七章 纵隔囊肿649
第一节 纵隔囊肿分类649
第二节 气管支气管囊肿650
第三节 食管囊肿651
第四节 心包囊肿652
第五节 肠原性囊肿652
第六节 胸腺囊肿652
第七节 手术方法652
第三十八章 纵隔间叶源性肿瘤654
第一节 病因和病理654
一、病因654
二、病理654
第二节 临床表现655
一、纵隔脂肪源性肿瘤655
二、纵隔纤维组织源性肿瘤655
三、孤立性纤维性肿瘤656
四、纵隔血管源性肿瘤656
五、纵隔淋巴管源性肿瘤656
六、纵隔肌源性肿瘤657
七、其他657
第三节 诊断和治疗657
一、辅助检查657
二、诊断657
三、手术治疗657
第三十九章 胸骨后甲状腺肿660
第一节 病因和病理生理660
一、病因660
二、病理生理660
第二节 临床表现661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662
一、诊断662
二、鉴别诊断664
第四节 治疗和预后664
一、治疗664
二、预后673
第四十章 达芬奇机器人在纵隔肿瘤中的应用674
第一节 达芬奇机器人的简介674
第二节 达芬奇机器人的优势674
一、突破人手的极限——更灵活易控的操作674
二、重现人手动作的机器人系统674
三、Endo Wrist突破人手局限的可转腕器械675
四、突破人眼的局限——3D放大高清成像系统675
五、手术中确保安全与方便675
六、更紧凑易控和舒适的医生控制台676
七、全新增强的高清晰三维立体成像系统676
八、操作优化的床旁手术机械臂系统676
九、1080i扩展级的3DHD676
十、手术室布局更简洁679
第三节 达芬奇机器人在上海胸科医院的应用679
一、对象和方法679
二、结果679
三、达芬奇机器人在纵隔肿瘤中应用的经验682
第八篇 食管疾病687
第四十一章 食管应用解剖学687
第一节 食管的长度687
第二节 食管的分段687
一、食管分段687
二、胸段食管分段688
第三节 食管的三个生理狭窄688
第四节 食管的组织结构689
第五节 食管的淋巴系统689
第六节 食管的功能689
第七节 食管的神经分布690
第四十二章 食管憩室691
第一节 发病机制691
一、按憩室壁厚度和形成机制分类691
二、按其发病部位分类691
三、按憩室壁结构分类692
第二节 病因692
一、咽食管憩室692
二、食管中段憩室692
三、膈上憩室692
第三节 临床表现692
一、咽食管憩室692
二、食管中段憩室692
三、膈上憩室693
第四节 诊断693
一、咽食管憩室693
二、食管中段憩室693
三、膈上憩室693
第五节 手术治疗694
一、总原则694
二、手术方法694
三、手术路径选择695
第六节 膈下食管憩室698
第四十三章 贲门失弛缓症700
第一节 概述700
第二节 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70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700
二、病理生理701
第三节 临床表现702
一、吞咽困难702
二、疼痛703
三、呕吐及食物反流703
四、消瘦及其他症状703
第四节 诊断方法703
一、X线检查703
二、食管镜检查704
第五节 鉴别诊断705
一、食管癌及贲门癌705
二、弥漫性食管痉挛706
三、反流性食管炎706
四、食管神经症706
第六节 治疗706
一、非手术治疗706
二、手术治疗708
三、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713
四、各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原因及相应预防措施713
第七节 预后714
第四十四章 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部腺癌718
第一节 食管癌718
一、概述718
二、流行病学718
三、胸段食管癌TNM分期概述718
四、外科治疗原则722
五、围术期处理725
六、早期食管癌的治疗730
七、Ⅰ~Ⅲ期食管癌的外科治疗733
八、手术后并发症754
九、补救治疗763
第二节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767
一、定义767
二、分型767
三、流行病学768
四、诊断与分期768
五、外科治疗769
第四十五章 良性食管肿瘤及食管囊肿774
第一节 良性食管肿瘤774
一、概述774
二、病因774
三、临床表现774
四、诊断775
五、治疗775
六、分论775
七、食管良性肿瘤的手术切除779
第二节 食管囊肿782
一、病因782
二、临床表现782
三、辅助检查782
四、外科治疗783
第四十六章 食管穿孔788
第一节 食管穿孔的历史溯源与变迁788
第二节 病因学789
第三节 颈段食管穿孔790
一、颈段食管穿孔的病理生理学790
二、颈段食管穿孔的临床表现790
三、颈段食管穿孔的治疗791
第四节 胸段食管穿孔792
一、胸段食管穿孔的临床表现与诊断792
二、胸段食管穿孔的治疗793
第五节 食管穿孔的预后796
第四十七章 食管胃反流病798
第一节 概述798
第二节 临床表现800
一、典型的食管症状800
二、非典型的食管症状800
三、食管外症状800
第三节 诊断801
一、临床症状801
二、影像学801
三、内镜检查801
四、食管测压801
五、pH监测和阻抗监测801
六、PPI试验802
第四节 治疗802
一、保守治疗802
二、外科手术治疗803
第四十八章 膈疝809
第一节 食管裂孔疝810
一、概述810
二、食管裂孔疝的分型810
三、临床表现810
四、诊断811
五、治疗811
第二节 先天性膈疝813
一、先天性膈疝的分型813
二、临床表现813
三、诊断814
四、治疗815
第三节 创伤性膈疝815
一、概述815
二、创伤性膈疝的分类816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816
四、治疗816
第四十九章 食管灼伤819
第一节 概述819
第二节 临床表现820
第三节 诊断821
一、损伤的严重程度、范围821
二、临床表现及检查821
第四节 治疗822
一、紧急处理823
二、急诊手术823
三、食管瘢痕狭窄的预防823
四、食管瘢痕狭窄的外科治疗825
五、结语829
第五十章 视频腔镜辅助食管切除术833
第一节 手术入路833
第二节 胸腔镜部分834
一、体位834
二、操作孔定位835
三、人工气胸835
四、气管插管方式835
第三节 腹腔镜部分836
第四节 气腹的建立836
一、气腹的建立方法836
二、患者体位、术者站位及操作孔的选择836
第五节 胸腔镜部分837
第六节 腹腔镜部分838
一、手辅助防漏气装置838
二、营养管的置入840
三、Ivor-Lewis胸腹腔镜联合胸内吻合技术840
第五十—章 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手术845
第一节 da 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845
第二节 手术方法846
第三节 概论846
第四节 da Vinci机器人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848
第九篇 胸外科术后并发症及处理853
第五十二章 术后出血853
一、出血病因853
二、临床表现853
三、诊断854
四、治疗854
五、预防855
第五十三章 术后心律失常856
一、窦性心动过速856
二、房性期前收缩856
三、心房颤动856
四、室性期前收缩857
五、心室颤动857
第五十四章 术后急性心功能不全858
一、急性右心衰竭858
二、急性左心衰竭858
第五十五章 心疝860
第五十六章 呼吸衰竭861
一、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861
二、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861
第五十七章 肺栓塞865
一、临床症状865
二、肺栓塞的治疗865
第五十八章 肺不张的处理867
第五十九章 肾功能不全868
一、肾前性868
二、肾后性868
三、肾性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