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李达全集 第9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李达全集 第9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0467166.jpg)
- 汪信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6904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75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591页
- 主题词:李达(1890-1966)-全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李达全集 第9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理论与实践的社会科学根本问题(1930.10)3
译者例言3
原序5
第一章 序论8
一、理论与实践之统一8
二、获得辩证法的唯物论底斗争14
第二章 存在与思维底问题27
一、哲学上底党派性27
二、哲学上底两个基本倾向——唯物论与观念论31
三、事物本体与现象39
四、当作真理底标准看的实践、当作过程看的知识43
五、客观的真理与主观的真理、绝对的真理与相对的真理48
六、物质、运动、空间及时间底概念53
七、辩证法的唯物论与形而上学的唯物论60
八、自然科学与唯物辩证法64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底问题68
一、为哲学底继承者的唯物论的辩证法68
二、形式论理学与辩证法的论理学72
三、抽象底问题中的辩证法的唯物论与浅薄的经验论74
四、唯物论的抽象之具体的性质、联结底范畴78
五、运动底范畴、转化85
六、对立底统一87
七、发展底范畴90
八、当作以行动为基础的知识底方法论看的辩证法95
九、伊里奇底对于黑智儿辩证法的地位100
第四章 社会的方法论底问题103
一、史的唯物论与社会学103
二、史的唯物论底抽象底具体性107
三、社会现象底形式与内容底特性113
四、阶级底范畴、诸阶级底运动116
五、社会的方法论上底党派性底要素120
六、社会的方法论上底行动底要素123
第五章 普罗列达里亚狄克推多底问题127
一、伊里奇与马克思及恩格斯底国家论127
二、普罗列达里亚国家之历史的地位130
三、当作阶级斗争底新形态中底连续看的普罗列达里亚狄克推多132
四、布尔乔亚国家与普罗列达里亚国家138
五、普罗列达里亚国家与强权141
六、获得政权底问题148
七、普罗列达里亚国家底组织问题、民主的中央集权主义、苏维埃选举权153
八、普罗列达里亚国家底组织问题、为国家权力机关的苏维埃157
第六章 文化问题162
一、文化底内容162
二、文化形成、文化、阶级及民族164
三、为康民尼斯谟文化底前提的普罗列达里亚革命175
四、文化形成底连续性179
五、伊里奇对于普罗列达里亚文化底标语的态度184
六、马克思主义与布尔乔亚文化190
七、文化革命底问题197
政治经济学教程(1932.6—1933.2)205
译者例言205
绪论206
第一节 生产及生产关系的一般概念206
第二节 广义经济学与狭义经济学(研究商品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及消灭的法则之狭义经济学)212
第三节 经济学与苏维埃经济的理论214
第四节 商品经济与其特征217
第五节 单纯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220
第一篇 价值论225
第一章 商品经济的诸矛盾之一般的特征225
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生产之社会的性质——生产的社会性质与占有的个人形式之矛盾225
第二节 商品经济的交换之意义227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诸矛盾及其在商品上的表露为布尔乔亚社会之细胞的商品230
第二章 商品的矛盾 价值的一般概念232
第一节 商品 它的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 为价值基础的劳动232
第二节 当做商品经济的一般矛盾之表现看的商品之内的矛盾236
第三章 产生价值的劳动之特性239
第一节 抽象的劳动与具体的劳动239
第二节 个别的劳动与社会的必要劳动243
第三节 社会的劳动之生产性与价值246
第四节 单纯劳动与复杂劳动247
第四章 价值形态与货币250
第一节 价值的实体及其显现 价值形态的一般概念250
第二节 相对的价值形态与等价形态252
第三节 价值形态的发展255
第四节 货币及价值的货币形态260
第五章 商品的物神性 由价值表现的社会关系之历史的性质263
第一节 社会关系与其物的表现 关于商品物神性的一般概念263
第二节 商品物神性之一种即货币物神性266
第三节 价值中间所显现的生产的生产关系之历史的性质269
第六章 货币的机能274
第一节 为价值尺度的货币 价值与价格274
第二节 为价格本位的货币275
第三节 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流通所要的货币量277
第四节 为价值符标的货币280
第五节 为贮藏物的货币及为支付手段的货币282
第六节 货币的其他诸机能 从单纯商品经济到资本主义经济284
关于第一篇的研究资料286
关于第一、二、三章的质疑及课题286
关于第四、五章的质疑及课题287
读书资料288
关于读书的练习问题288
第二篇 剩余价值的生产293
第七章 剩余价值与资本的一般概念293
第一节 资本家的利润不是从交换发生293
第二节 当作商品看的劳动力 劳动力的价值295
第三节 决定劳动力价值的诸要因297
第四节 剩余价值的形成299
第五节 资本301
第六节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302
第七节 榨取率306
第八章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的技术之发达与对于劳动阶级榨取之增大308
第一节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一般概念308
第二节 相对剩余价值之形成312
第三节 绝对剩余价值对于劳动阶级状态的影响316
第四节 相对剩余价值及资本主义的技术之发达320
第五节 资本家的技术之发达 各个企业中生产之组织化与全社会生产之无政府状态间的矛盾327
第六节 资本主义下技术发展的界限329
第七节 榨取的增大331
关于第二篇的研究资料335
问题及课题335
读书资料336
第三篇 工资341
第九章 工资的一般概念 工资的形态及其对劳动阶级的地位的影响341
第一节 当作劳动价值的变形看的工资341
第二节 工资的诸形态 期间工资344
第三节 产额工资346
第四节 工资的赏与形态350
第五节 额外劳动351
第六节 其他的工资形态352
第七节 现物工资和货币工资353
第八节 名目工资和实质工资354
第九节 工资之国民的差异355
关于第三篇的研究资料357
质问及习题357
读书资料359
第四篇 资本的再生产与积蓄363
第十章 再生产及积蓄之一般概念363
第一节 再生产之概念363
第二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364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单纯再生产365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370
第十一章 资本积蓄与大生产的长成375
第一节 资本的集积与集中375
第二节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小产业的地位378
第三节 资本的有机构成及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相伴随的资本的高度化380
第十二章 资本的积蓄与劳动者阶级的地位 资本主义积蓄之一般法则384
第一节 在以不变的技术为基础的积蓄中,劳动的工资如何384
第二节 技术的成长与劳动阶级的地位 产业预备军与资本主义的人口法则386
第三节 失业者对于工资与劳动阶级的一般地位之影响390
第四节 劳动组合及其在为工资水准而斗争时的作用391
第五节 在国民所得中劳动者份额的低减 劳动阶级状态之绝对恶化倾向393
第六节 资本主义的积蓄之一般法则397
第七节 资本之原始的积蓄398
关于第四篇的研究资料401
质问及课题401
读书资料402
第五篇 利润及生产价格论407
第十三章 资本的循环与利润率407
第一节 关于资本循环的一般概念407
第二节 利润及利润率409
第十四章 决定利润率高度的诸要因412
第一节 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412
第二节 总资本的回转与利润率415
第三节 资本的各部分的回转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416
第四节 结论 利润率和剥削率的交互关系419
第十五章 利润率平均化的倾向421
第一节 利润追求与资本的移动 利润率平均化的倾向421
第二节 平均利润率的法则及其意义423
第十六章 生产价格与价值428
第一节 生产价格的一般概念428
第二节 生产价格与价值430
第三节 为商品——资本主义经济史的发展产物的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关于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间的所谓“矛盾”的问题436
第十七章 平均利润率低落的法则与其意义442
第一节 平均利润率低落的倾向 使低落缓慢的反作用的倾向442
第二节 利润率低落的倾向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法的矛盾的发展446
关于第五篇的研究资料451
质疑451
读书资料454
第六篇 商业资本及商业利润459
第十八章 商业资本及商业利润的一般概念459
第一节 再论资本的循环 生产期间与流通期间459
第二节 在商品流通及流通领域中有用的追加资本之必要460
第三节 商业资本的派生与商业利润462
第四节 利润平均化上的商业资本的任务及商业利润的高度生产价格与商业利润 商业资本的回转速度与商业利润464
第十九章 商业从业员的劳动 协同组合利润468
第一节 商业从业员的劳动468
第二节 商业从业员的剥削472
第三节 商业资本与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形态473
第四节 合作社商业及合作社利润474
关于第六篇的研究资料477
质疑及课题477
读书资料477
第七篇 放款资本与信用 信用货币与纸币481
第二十章 放款资本与放款利息481
第一节 概论481
第二节 休息资本的形成482
第三节 放款利息与放款资本483
第四节 利率485
第五节 货币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机能之分离 高利贷资本487
第六节 企业利润和放款利息的分离488
第二十一章 信用及银行490
第一节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490
第二节 为保证的票据492
第三节 票据的贴现 贴现利息494
第四节 银行的一般概念495
第五节 银行的受信用业务496
第六节 银行的贷出业务498
第七节 银行与信用利润500
第二十二章 信用货币与纸币501
第一节 信用货币的一般概念501
第二节 银行券能够替代有完全价值的货币到什么程度503
第三节 纸币及其与信用货币的差异504
第四节 纸币的购买力505
第五节 概要及结论508
第六节 通货膨胀及其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511
第七节 货币流通的常态恢复513
第八节 资本主义诸国的货币流通之现状514
第九节 国际间的清算516
关于第七篇的研究资料519
质疑及课题519
读书资料521
第八篇 地租525
第二十三章 差额地租与绝对地租525
第一节 关于地租之一般的考察525
第二节 差额地租的第一形态(第一种差额地租)526
第三节 差额地租的第二形态(第二种差额地租)531
第四节 “土地的收获递减法则”533
第五节 差额地租的源泉535
第六节 绝对地租536
第七节 绝对地租的源泉538
第八节 地租与农产物的价格 独占的地租540
第九节 土地的价格542
第十节 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相伴随的地租腾贵的倾向543
第十一节 地租之社会的意义545
第十二节 土地的国有化与地租547
第二十四章 地租之前资本主义的形态 农民经济中的地租问题549
第一节 地租之前资本主义的形态549
第二节 差额地租与小农民经济552
第三节 绝对地租与小农耕作556
第二十五章 农业上生产的集积559
第一节 农业的时代落后的原因559
第二节 农业上大规模生产对于小规模生产的优位561
第三节 农业上生产的集积与小农业的地位564
第四节 资本主义下之农业协同组合569
关于第八篇的研究资料573
质问及课题573
读书资料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