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进孔子 孔子思想的体系、命运与价值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韩星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347458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115MB
- 文件页数:430页
- 主题词:孔丘(前551-前479)-思想评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走进孔子 孔子思想的体系、命运与价值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孔子的思想与人格3
第一章 孔子的历史使命感和文化担当意识3
一、对道的自觉与对道统的承传3
二、对学术的自觉与对学统的开创9
三、政治的意识与对政统的开创12
四、孔子与教统的形成和现代转换18
第二章 孔子的思想体系24
一、关于孔子的思想体系24
二、孔子之谓集大成26
三、道、德、天(命)、性与天道层面38
四、仁、礼、中庸层面46
第三章 孔子的政治思想与为政之道60
一、正己正人,德风德草——为政的首要前提60
二、民无信不立——为政的基本原则62
三、德、礼、政、刑——为政的总体构架64
四、王道政治——为政的理想模式71
五、天下大同——为政的最高理想73
第四章 孔子教育教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78
一、孔子教育教学思想是以成人为目标的全面发展的教育78
二、孔子教育教学思想中的平等意识83
三、孔子教育教学方法的因材施教86
四、孔子教育教学方法的启发式90
五、孔子教育教学思想的现代价值94
第五章 孔子的祭祀观念及其人文精神98
一、春秋时期中国文化精神的转换98
二、对鬼神的看法102
三、重人事轻鬼神104
四、心理情志的人道反省108
五、报本反始的道德教化110
六、崇德报功的人文意蕴113
七、亲亲尊尊的伦理秩序115
八、丧祭之礼的仁爱精神117
第六章 孔子的中和之道与君子人格119
一、儒家中和之道的思想渊源119
二、孔子的中庸与中和122
三、孔子论人格的层级性与君子人格128
四、中和之道在君子人格建树中的多样化体现132
五、君子人格的现代意义148
第七章 超凡入圣:孔子的人格境界151
一、即凡而圣、超凡入圣、人格境界151
二、儒家人格层次的划分152
三、圣人、凡人与西方基督教的上帝、教主的比较155
四、孔子是怎样超凡入圣的157
五、后人对孔子圣人人格的肯认和争议170
第二编 孔子在20世纪中国的命运183
第一章 世纪之交思想交锋中的孔子183
一、中体西用183
二、康梁维新派186
三、顽固派189
四、革命派的订孔与排孔191
五、国粹派193
第二章 清末民初围绕孔教问题的争论195
一、废止读经与孔教运动195
二、康有为、陈焕章孔教思想198
三、清政府与北洋政府的态度202
四、围绕孔教问题的争论203
第三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不同声音208
一、新文化运动批孔思潮208
二、辜鸿铭与“新传统主义”217
三、学衡派219
四、甲寅派221
五、早期马克思主义派222
六、自由主义西化派225
七、东方文化派228
第四章 三四十年代国共分立与现代新儒家崛起233
一、国共两党关于孔子儒学的意识形态之争233
二、蒋介石与毛泽东244
三、中国文化本位派249
四、第一代现代新儒家250
五、全盘西化论258
六、新启蒙运动260
七、古史辨派262
第五章 孔子儒学在海外264
一、海外新儒家264
二、海外自由主义西化思潮271
三、国民党在台湾的“中国文化复兴运动”273
四、海外华人孔教思想与活动275
第六章 1949年以后孔子在中国大陆的曲折命运278
一、“文革”前十七年关于孔子儒学研究和争论278
二、“批林批孔”运动283
三、拨乱反正重评孔子292
四、大陆80年代自由主义西化思潮298
五、马克思主义的综合创新论299
六、90年代后大陆的儒学研究301
七、大陆儒学复兴思潮305
八、和合学的文化战略论309
第三编 孔子儒学的当代价值315
第一章 孔子: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315
一、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危机315
二、中国文化的近代危机317
三、五四以来批孔批儒的反思323
四、孔子: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327
第二章 孔子儒家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建332
一、精神、精神家园、民族精神家园332
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335
三、孔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导师343
四、儒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轴心348
第三章 三纲六伦:反思与转换351
一、问题的提出351
二、“三纲”的历史演变351
三、六伦的基本蕴涵358
四、三纲六伦的现代转换及其意义364
第四章 忠恕之道与多元文明的和平共处371
一、忠恕之道的诠释371
二、忠恕之道作为全球伦理的“金规则”383
三、多元文明的和平共处,共同发展386
第五章 东南亚的儒学与孔教394
一、从儒教文化圈说起394
二、新加坡儒学和孔教395
三、印度尼西亚的孔教407
四、马来西亚的儒学和孔教412
五、海外孔教与儒学、孔教发展道路的反思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