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疗政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疗政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3/30049896.jpg)
- 李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80257869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164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健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疗政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2
(一)对医疗制度的研究3
(二)对医疗机构的研究7
二、国内相关研究11
(一)旧农合制度的历史遗产11
(二)新农合制度的发展13
三、研究方法与调查地点选择18
四、主要观点19
第一章 新农合前农村居民的病患观念22
一、病患的概念22
二、农村居民的病患观与健康贫困24
(一)村民的“健康”与“病患”观的建构25
(三)村民的健康意识28
(三)村民主观认定的致病原因29
(四)K村农民的病患谱30
(五)K村居民的疾病与其经济状况32
(六)职业病与健康—贫困反应链34
三、健康公正如何可能37
第二章 农民工的医疗保障39
一、农民工医疗问题研究40
(一)国外相关研究40
(二)国内对农民工医疗问题的研究45
二、研究思路49
三、研究方法50
(一)资料收集方法50
(二)调查地点51
(三)调查样本53
四、农民工面临的健康问题54
(一)看病难、看病贵54
(二)职业病正威胁农民工54
(三)农民工工作生活条件较恶劣55
五、农民工医疗保障意识、现状及行为56
(一)农民工的健康意识56
(二)农民工健康状况与承受的威胁61
(三)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意识67
(四)农民工参与的城乡医疗保险70
(五)农民工参与医疗保障的个体差异性73
(六)农民工的医疗行动76
六、用人单位规避农民工健康问题79
七、医疗保障制度对农民工没有约束力83
(一)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存在问题83
(二)医疗保障制度运行效果差84
第三章 参合农民的出资意愿87
一、问题的提出87
(一)筹资模式89
(二)合作医疗中的筹资理论及其实践90
二、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94
(一)研究方法94
(二)样本选择95
(三)样本概况97
三、农民的出资意愿98
(一)新农合的筹资标准98
(二)参合农民对现行筹资水平的感受100
(三)农民的主体特征影响出资行为101
(四)民间话语影响农民出资意愿106
四、就医行为与农民出资意愿110
五、政府行为与农民出资意愿111
六、发现与讨论113
第四章 新农合制度的报销行为分析115
一、问题的提出115
二、研究对象120
(一)X县及新农合简介120
(二)问卷样本121
三、新农合的报销政策122
四、新农合的报销制度及运行127
(一)针对不同就诊机构而设的报销制度127
(二)针对疾病而设的报销制度137
五、报销制度运行结果142
六、报销补偿政策的关键问题146
(一)补偿比的设置146
(二)起付线的设定148
(三)封顶线的确定149
第五章 村医的行动逻辑151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对象的限定151
二、制度变迁规制村医行为153
(一)集体性:旧农合时期的赤脚医生153
(二)个体性:市场转型期的村医155
(三)变通性:新农合时期的村医156
三、讨论160
第六章 乡镇卫生院的行动逻辑162
一、乡镇卫生院的发展164
(一)乡镇卫生院发展的阶段特征164
(二)乡镇卫生院面临的困境169
二、理论判断170
三、研究地点的选择172
四、乡镇卫生院职能变迁174
(一)卫生院基本情况174
(二)卫生院的发展175
(三)卫生院职能变迁179
(四)新农合制度规范乡镇卫生院181
五、乡镇卫生院与各级政府关系的变化183
(一)卫生院与县以上政府的关系183
(二)卫生院与县卫生局的关系184
(三)卫生院和乡镇政府的关系186
六、乡镇卫生院在医疗体系内部的变化188
(一)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的关系188
(二)乡镇卫生院与底层个体医生的关系193
七、乡镇卫生院的组织行为200
(一)追求组织效益200
(二)追求合法性206
(三)两种机制及其转换211
八、新农合制度的约束性212
(一)新农合制度的合法性要求213
(二)合法性机制分析214
九、发现与讨论215
(一)发现215
(二)对策建议217
第七章 县医院的行动逻辑219
一、问题的提出219
二、研究地点的选择221
三、新农合制度对县级医院产生的影响222
四、县级医院对新农合制度的回应226
(一)程序住院227
(二)过度医疗228
五、讨论230
第八章 新农合的分流机制232
一、问题的提出232
(一)国外医疗服务等级体系234
(二)国内医疗机构体系的就诊率236
(三)影响患者分流的因素237
二、研究设想与对象设定239
(一)研究假设241
(二)研究对象设定243
三、新农合的制度取向245
(一)有关分流的制度规定245
(二)制度产生的分流结果249
(三)对分流结果的分析253
四、医疗机构的策略254
(一)村卫生室吸引患者的策略256
(二)乡镇卫生院吸引患者的策略257
(三)县医院吸引患者的策略258
五、参合农民的就医选择259
六、发现与讨论260
(一)发现260
(二)讨论261
第九章 新农合转变农民就医理性264
一、问题的提出264
二、分析框架:客体理性与主体理性265
三、参合农民就医理性转移267
四、讨论271
第十章 医患关系变动274
一、问题的提出274
二、国内外研究回顾275
(一)医患关系的三个视角275
(二)医患关系及其紧张化解283
三、新农合制度变动医患关系286
(一)新农合制度规范化程度提升287
(二)新农合制度帮助医患关系回归理性289
(三)医院服务规范化促使医患关系变化291
四、医患关系的结局292
(一)医院的组织行为影响医患关系292
(二)影响医患关系图式结局的要素294
(三)构建好的关系结局297
五、发现与建议298
(一)发现298
(二)政策建议299
第十一章 新农合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301
一、问题的提出301
二、研究样本的选择302
(一)研究地点的选择302
(二)调查方式以及样本构成302
三、参合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303
(一)新农合前:农民与国家的关系304
(二)新农合实施:农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305
四、农民和医疗机构的关系307
(一)农民与县医院之间的关系308
(二)农民与镇医院之间的关系310
(三)农民与村卫生室之间的关系312
五、农民之间的关系315
(一)新农合制度有利于维护家庭关系316
(二)新农合制度有利于维持既有的邻里关系317
六、参合农民对利益相关者的评价318
七、发现与讨论321
(一)研究发现321
(二)讨论322
第十二章 新农合整合逻辑:文本与实践324
一、问题的提出324
二、研究设计327
(一)研究判断327
(二)研究框架328
(三)调查地点选择329
三、整合或分化:新农合制度文本331
(一)国家层面的制度文本331
(二)省级层面的制度文本334
(三)县级层面的制度文本337
四、整合与分化:新农合制度实践340
(一)筹资环节的实践机制340
(二)补偿环节的实践机制347
(三)补偿机制整合的可能性355
五、整合效益:参合农民的评价356
(一)参合率反应信任度356
(二)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评价358
六、新农合制度整合之可能359
(一)新农合制度整合的基础359
(二)新农合制度整合之可能选择360
第十三章 新农合整合逻辑:经验与效果362
一、社会整合及其途径362
二、认知整合:农民的认同度365
(一)农民对政府的认同365
(二)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认同370
(三)农民对医疗机构的认同度375
三、行为整合:参合农民的就医行为376
(一)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整合376
(二)农民就医行为的整合378
四、关系整合:新农合制度变动农村中群体的关系379
(一)农民之间的关系379
(二)农民与干部的关系380
(三)农民与医疗机构的关系381
五、讨论与发现382
(一)基本发现382
(二)讨论383
讨论与建议385
参考文献388
附录403
后记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