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六编 第21册 《楞严经正脉疏》“十番显见”之研究 兼论与《楞严经会解》的比较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六编 第21册 《楞严经正脉疏》“十番显见”之研究 兼论与《楞严经会解》的比较 下
  • 林庆彰主编;黄琛杰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86322146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31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1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十六编 第21册 《楞严经正脉疏》“十番显见”之研究 兼论与《楞严经会解》的比较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1

第二节 前人研究成果14

壹、题目与「十番显见」相同或相近的研究14

一、胡健财〈从《楞严经》「十番辨见」试论真心之体认〉15

二、胡健财〈《楞严经正脉疏》「指见是心」诠释意涵之探析〉18

三、释常海〈《楞严经》见性思想探微——《楞严经》系列研究之二〉19

贰、涉及「十番显见」的研究20

一、李治华《《楞严经》哲学之研究》20

二、张成钧《《楞严经》中身心关系之探究》21

三、熊师琬〈《楞严经》思想之特色——富有文学与哲学价值〉23

四、黄明仪《《楞严经》缘起观之研究》24

参、其馀有关《楞严经》的研究24

第三节 研究策略、范围与方法27

壹、研究策略与范围27

贰、研究方法28

第四节 交光真鉴的生平及其著作简介——兼介惟则与《会解》30

壹、交光真鉴的生平简介30

贰、交光真鉴的著作简介35

参、简介惟则与《会解》43

第二章 《正脉疏》「十番显见」的结构与脉络的探讨45

第一节 《正脉疏》「十番显见」的结构特色46

壹、《会解》及其所征引诸师的结构方式46

一、《会解》所征引诸师的结构方式47

(一)惟悫的结构方式47

(二)子璇的结构方式49

(三)仁岳的结构方式51

(四)戒环的结构方式53

二、《会解》的隐结构56

贰、《正脉疏》独标「显见」的结构方式59

一、「十番显见」的结构与层次59

二、「巧取」《合论》之说的考察64

第二节 「十番显见」在全经结构中的定位67

壹、就全经判科而言的定位68

贰、就全经「宗趣通别」而言的定位75

参、就「入道方便」而言的定位77

第三节 关于重视结构一事的探讨78

壹、「十门分别」的诠释方法79

贰、特重经文结构的诠释方法82

一、科判重要性之简介82

二、方法学的转向与建立:特重语脉与科判83

(一)独标「正脉」,特重语脉84

(二)建立有关科判的方法学90

参、对于以结构为方法的反省94

一、结构优先于主体的反省94

二、共时性优先的反省98

第三章 有关「十番显见」诠释进路的探讨101

第一节 《正脉疏》单提「正脉」,以显真为主的诠释进路101

壹、显真主题的确立——首番的「指见是心」102

贰、显真主题的集中发明——由二番的「示见不动」至十番的「显见离见」108

参、显真主题的延续发挥——「十番显见」之后127

第二节 《会解》破、显并存,以破妄为主的诠释进路130

壹、破妄进路的提出130

贰、破、显并存的诠释134

第三节 真鉴对于《会解》破妄进路之辩破143

壹、辩破《会解》看重「眼见」的思路145

一、辩「心目双征」的用意在心145

二、辩「举拳类见」的用意在心149

三、辩「盲人瞩暗」喻的用意不在「破目」150

贰、突出本经的用意在由根性显真心152

第四节 寻找一个可能对话的新诠释空间154

壹、前人对于显真与破妄二者关系的处理157

贰、由真妄的角度来观察161

一、真鉴显见性之说的「真」与《会解》显真见之说的「真」161

二、真鉴之混淆见精与见性164

三、真鉴将破妄与显真截然划分所造成的问题170

四、有关假方便与不假方便、顿与渐的问题174

(一)妄与真非为二体174

(二)真鉴「十番显见」之显真也是方便渐显176

参、由双方对于破与显二者的认识来考察179

下册183

第四章 「十番显见」所揭示的心性意涵183

第一节 「十番显见」中对于心性五义的诠释184

壹、「示见不动」与「显见无还」揭示心性之「寂」184

贰、「显见不灭」与「显见不失」揭示心性之「常」187

参、「显见无还」与「显见无碍」揭示心性之「妙」189

肆、「显见无还」与「显见不杂」揭示心性之「明」191

伍、「显见不失」与「显见不分」揭示心性之「周圆」193

第二节 「十番显见」中提出心性五义的用意197

壹、对于真心的正面揭露198

贰、证成十番所言之见性通于后之藏性,为本经特重之「本修因」201

第三节 心性五义在全经心性意涵中的地位及其未尽之意206

壹、「十番显见」之心性五义足以涵盖全经之心性意涵206

贰、「示见超情」与「显见离见」弥补了心性五义的未尽之意213

第五章 「十番显见」的深层意涵——「舍识从根」221

第一节 「舍识从根」即为本经所言之真性定——楞严大定224

壹、本经的发起因缘——多闻示堕,为揭示大定为性定、为真定224

贰、依识心而修者为生灭之伪定226

参、依根性而修者为不生灭之真定230

肆、《会解》以根为色法,另立天台止观之诠释简介235

第二节 「舍识从根」即为《法华经》所言之实教237

壹、《法华经》所言之权实二教简介239

贰、以《楞严经》的根、识之别来诠释《法华经》的实、权二教241

参、由真鉴对于权实二教所预设的诠释立场来看246

第三节 「舍识从根」即为《法华经》所言之佛知见248

壹、《法华经》所言之「佛知见」简介249

贰、以《楞严经》所言之根性来诠释《法华经》的「佛知见」250

一、重新界定《法华经》之「开、示、悟、入」双含性具与修成两义251

二、就《楞严经》言根性即为佛知见254

三、以《法华经》之「开、示、悟、入」为结构来诠释《楞严经》256

第四节 「舍识从根」即为禅宗所言之「直指人心」260

壹、真鉴之前发明《楞严经》与「直指人心」二者关系之举隅261

贰、以《楞严经》之明示根性来诠释禅宗的「直指人心」264

一、直指与曲指分属于宗与教二门264

二、《楞严经》双兼直、曲二指,有直指人心之处267

三、辩《楞严经》之根性即为禅宗直指之心269

四、发明《楞严经》全经为「纯指人心」273

五、关于「直指人心」与「纯指人心」276

第五节 有关对于「舍识从根」说的批评279

壹、钱谦益《楞严经疏解蒙钞》中的批评280

贰、灵耀《楞严经观心定解》与《楞严经观心定解大纲》中的批评284

参、真鉴对于由识修入圆通的看法297

第六章 结论301

主要参考资料3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