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后乡土中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后乡土中国
  • 陆益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3014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71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农村社会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后乡土中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后乡土性1

一、关于乡村变迁的几种理论解释1

二、后乡土性:特质与性质的维度6

三、后乡土性的历史与经验事实10

四、后乡土社会的理论解释效度13

五、后乡土社会的来临15

第二章 基本问题17

一、乡土中国与后乡土中国17

二、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23

三、后乡土中国的未来出路28

四、乡村发展的合力31

第三章 空巢社会33

一、劳动力流动与乡村“空巢社会”34

二、劳动力流动产生的社会影响39

三、劳动力流动的社会影响机制42

四、制度化转移与乡村“留住机制”45

第四章 村庄未来47

一、村庄的前景问题47

二、村庄的自然及社会状况51

三、村庄的现代化建设59

四、村庄的未来预测63

五、村庄不会终结65

第五章 村民生活67

一、村民的社会特征67

二、村民的观念世界75

三、村民的生活方式82

四、村民的收入和支出89

五、村民的生活问题97

六、教育和医疗成重点问题101

第六章 社会心态103

一、农民的幸福感104

二、农民的公平感107

三、农民的阶层认同110

四、农民对政府的评价114

五、绝对发展与相对满足感119

第七章 进城意愿121

一、农民城镇化问题及理论121

二、农民城镇化意愿及特征125

三、影响农民城镇化意愿的因素128

四、乡村流动与结构再生产的并存132

第八章 生产要素134

一、农民的经济行为问题134

二、农民使用新生产要素的现状和特征138

三、影响农民新生产要素使用行为的主要因素141

四、农民新生产要素使用行为的理论解释145

五、嵌入性与情境混合动力机制147

第九章 现代农业149

一、现代农业发展问题149

二、现代农业的发展经验153

三、传统结构与现代农业的两难困境155

四、走出困境的变革路径159

五、后乡土中国的现代农业发展161

第十章 妇女角色163

一、乡村女性及其主体性问题163

二、皖东T村妇女的“做会”仪式167

三、仪式、表演与女性角色的建构172

四、仪式、隐性权力与女性主体性的建构175

五、后乡土中国的妇女角色179

第十一章 自力养老182

一、乡村社会的双重老年化182

二、乡村老年人的生活与养老状况184

三、乡村自力养老的形成机制187

四、乡村社会自力养老的限度191

五、后乡土中国的敬老文化194

第十二章 家族力量196

一、乡土社会中的宗族与家族196

二、乡村改造与家族力量的消退199

三、家族力量的再起201

四、后乡土中国的家族力量204

第十三章 贫困问题208

一、乡村贫困与扶贫问题208

二、个体贫困与连片贫困及其生成机制212

三、乡村扶贫的有效推进方式217

四、后乡土中国的扶贫机制219

第十四章 矛盾纠纷221

一、社会转型与矛盾纠纷221

二、乡村社会关系的变迁223

三、生活性矛盾纠纷226

四、结构性矛盾纠纷229

五、后乡土中国的多元化矛盾纠纷232

第十五章 乡土重建234

一、改造、断裂与乡土重建234

二、乡村转型、文化矛盾与秩序重建238

三、互惠、共识与乡土重建242

四、乡土重建与乡村发展245

五、后乡土中国的乡土特色保护247

第十六章 村官政治250

一、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与政治250

二、从“无为政治”到“村官政治”253

三、村官政治的运行效果及原因260

四、后乡土中国的村官政治264

第十七章 法礼秩序266

一、乡村秩序问题及理论266

二、乡土中国的礼治秩序及其机制275

三、后乡土中国的法礼秩序及其实践279

四、从法礼混合到法礼融合285

五、后乡土中国的理想秩序288

第十八章 治理创新291

一、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及意义291

二、乡村社会治理的现实基础293

三、乡村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298

四、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实现路径300

五、基层实践创新与顶层设计的结合304

第十九章 治理走向306

一、城乡一体化管理306

二、作为生活方式的村民自治309

三、走向社区建设的治理312

第二十章 典型建构315

一、大寨与集体主义乡村典型315

二、小岗村与农村改革典型320

三、两种乡村典型的结构与建构323

四、村庄特质与乡村典型的意义326

第二十一章 发展道路328

一、乡村发展的路线斗争329

二、乡村发展道路的理论之争333

三、“中间道路”问题336

四、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338

五、乡村发展道路的多样性340

主要参考文献342

人名索引351

主题索引355

后记3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