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药物治疗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临床药物治疗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0051004.jpg)
- 李明亚主编;郑仕中,常福厚,吕雄文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7424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642页
- 文件大小:102MB
- 文件页数:664页
- 主题词:药物疗法-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临床药物治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发展概况1
二、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内容和任务2
三、临床药物治疗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4
四、临床药物治疗学与药学服务5
第二章 药物治疗的原则和基本过程7
第一节 药物治疗的原则7
一、药物治疗学一般原则7
二、合理用药9
第二节 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11
一、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11
二、药物治疗方案的监护13
三、药动学和药效学在治疗方案设计中的应用14
四、治疗药物监测在治疗方案设计中的应用15
五、新型治疗方式的应用16
第三节 药物处方19
一、药物处方19
二、处方审核20
三、处方点评20
第四节 患者的依从性和用药教育21
一、患者依从性21
二、患者用药教育22
第三章 药物治疗及效果评价25
第一节 建立患者药历25
一、药历的含义和作用25
二、建立药历的对象26
三、建立药历需具备的能力26
四、药历信息的来源27
第二节 患者药历组成27
一、药历的模式27
二、药历的组成29
第三节 系统评估患者的治疗方案31
一、药物治疗方案评估的参考依据31
二、药物治疗方案评估的内容31
三、药物治疗计划33
第四节 药物治疗效果评价34
一、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的目的34
二、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的内容34
第五节 药学会诊37
一、药学会诊内容37
二、药学会诊程序38
第四章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39
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39
一、药品不良反应概述39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及机制41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评定依据与评定方法42
四、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43
五、药品不良反应的防治45
六、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与监测47
第二节 药源性疾病49
一、药源性疾病的概念49
二、引发药源性疾病的因素49
三、药源性疾病的分类、特点及发生机制50
四、常见的药源性疾病53
五、药源性疾病的诊治与预防56
第五章 药物配伍禁忌与相互作用59
第一节 药物配伍禁忌与相互作用概述59
一、联合用药59
二、药物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概念61
三、药物相互作用的分类63
第二节 药物配伍禁忌64
一、概述64
二、药物间物理化学的配伍变化64
三、配伍变化的处理方法67
第三节 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67
一、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67
二、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75
第四节 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76
第五节 有害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与临床对策78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79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对策80
第六章 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82
第一节 疾病对药动学的影响82
一、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82
二、疾病对药物分布的影响83
三、疾病对药物生物转化的影响85
四、疾病对药物排泄的影响87
第二节 疾病对药效学的影响88
一、疾病引起受体数目改变89
二、疾病引起受体敏感性改变89
三、疾病引起受体后效应机制的改变91
第三节 疾病状态下的临床用药原则92
一、肾脏疾病时临床用药92
二、肝脏疾病时临床用药95
三、循环障碍性疾病时临床用药96
第七章 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98
第一节 老年人用药98
一、老年人生理特点及用药特殊性98
二、老年人药动学的改变99
三、老年人应慎用的治疗药物101
第二节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用药105
一、妊娠期药动学特点105
二、妊娠期临床用药108
三、哺乳期临床用药113
第三节 小儿用药114
一、小儿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药动学的影响114
二、小儿应慎用的治疗药物116
三、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法118
第八章 药物基因组学与临床用药120
第一节 概述120
第二节 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123
一、表型分型124
二、基因分型125
三、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126
四、药物效应图谱及单核苷酸多态性126
五、基因芯片技术127
第三节 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129
一、药物代谢酶的遗传多样性129
二、药物转运蛋白的遗传多样性132
三、药物作用靶点的遗传多态性133
第四节 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用药中的应用134
一、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定134
二、在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应用135
第九章 药物经济学与药物流行病学的概念137
第一节 概述137
一、药物经济学与药物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137
二、药物经济学与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138
第二节 药物经济学评价与药物治疗139
一、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概念139
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140
三、药物经济学评价原则与步骤144
四、药物经济学评价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145
第三节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药物治疗风险管理147
一、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47
二、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药品风险管理中的应用149
第十章 循证医学与药物治疗151
第一节 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151
一、循证医学的产生与发展151
二、循证医学的概念与特点152
三、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153
第二节 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156
一、循证医学的实施步骤156
二、循证医学证据的评价方法157
三、循证医学常用的证据资源160
第三节 循证医学在药物治疗决策中的应用162
一、循证医学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162
二、循证医学在超说明书用药中的应用163
第四节 循证医学的局限性和展望164
一、循证医学的局限性164
二、循证医学的展望164
第十一章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166
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概述166
一、抗菌药物的发展史166
二、抗菌药物的分类167
第二节 细菌耐药现象及预防167
一、耐药性的发生与发展167
二、耐药性的预防措施168
第三节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168
一、抗菌药物常见不良反应168
二、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原则172
三、合理应用治疗药物监测173
第四节 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174
第五节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175
一、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目的和意义175
二、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效应175
三、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机制175
四、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适应证176
五、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配伍禁忌176
六、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注意事项176
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177
一、非手术感染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177
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179
三、特殊诊疗操作患者的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181
第七节 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182
一、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182
二、抗菌药物的给药间隔时间183
三、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疗程183
第十二章 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185
第一节 高血压病185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95
一、心绞痛196
二、心肌梗死200
第三节 心功能不全206
一、急性心功能不全207
二、慢性心功能不全212
第四节 心律失常217
第五节 血脂/脂蛋白异常血症226
第六节 风湿性心脏病232
第七节 休克234
第十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药物治疗239
第一节 咳嗽、咳痰239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42
第三节 肺炎245
第四节 支气管哮喘250
第五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57
第六节 肺结核261
第十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266
第一节 胃食管反流病266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269
第三节 炎症性肠病273
溃疡性结肠炎273
克罗恩病276
第四节 肝硬化279
第五节 胰腺炎285
急性胰腺炎285
慢性胰腺炎288
第十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291
第一节 水肿291
第二节 肾功能衰竭294
急性肾功能衰竭294
慢性肾功能衰竭301
第三节 肾小球肾炎307
急性肾小球肾炎307
慢性肾小球肾炎311
第四节 肾病综合征316
第五节 肾移植排斥反应321
第十六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327
第一节 脱水328
第二节 水中毒331
第三节 酸碱平衡失调333
代谢性酸中毒333
代谢性碱中毒336
呼吸性酸中毒339
呼吸性碱中毒342
第十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345
第一节 脑出血345
第二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349
第三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352
第四节 癫痫359
第五节 帕金森病366
第六节 阿尔茨海默病372
第七节 疼痛375
偏头痛377
癌痛380
第十八章 精神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385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385
第二节 情感性(心境)障碍392
抑郁症393
躁狂症397
第三节 焦虑症400
第四节 化学物质致精神障碍405
酒精中毒和酒精依赖406
阿片类药物的依赖409
第五节 睡眠障碍413
第十九章 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418
第一节 糖尿病418
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423
甲状腺功能亢进423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26
第三节 骨质疏松症428
第四节 痛风432
第五节 肥胖症435
第二十章 妇产科疾病的药物治疗440
第一节 不孕症440
第二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46
第三节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52
第二十一章 变应性疾病的药物治疗458
第一节 变应性鼻炎458
第二节 特应性皮炎463
第三节 食物过敏468
第二十二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472
第一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472
第二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476
第三节 强直性脊柱炎479
第二十三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484
第一节 贫血484
缺铁性贫血484
巨幼细胞性贫血487
再生障碍性贫血491
第二节 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495
第三节 血小板疾病所致出血性疾病49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98
其他血小板疾病所致出血性疾病502
第四节 血友病505
第二十四章 眼科及皮肤科疾病的药物治疗508
第一节 青光眼508
第二节 急性视神经炎512
第三节 湿疹514
第四节 银屑病517
第二十五章 细菌、真菌感染和性传播性疾病的药物治疗521
第一节 细菌、真菌感染和性传播性疾病概述521
第二节 细菌性脑膜炎525
第三节 细菌性心内膜炎529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532
第五节 细菌性骨髓炎及化脓性关节炎536
细菌性骨髓炎536
化脓性关节炎538
第六节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540
第七节 真菌感染性疾病544
浅部真菌病544
深部真菌病547
第八节 性传播性疾病551
梅毒551
淋病553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555
第二十六章 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559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559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562
第三节 艾滋病565
第四节 带状疱疹569
第二十七章 寄生虫病的药物治疗573
第一节 疟疾573
第二节 血吸虫病576
第三节 阿米巴病578
第四节 肠寄生虫病580
第五节 疥疮584
第二十八章 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586
第一节 概述586
第二节 肺癌590
第三节 乳腺癌597
第四节 原发性肝癌603
第五节 大肠癌607
第六节 白血病611
第二十九章 急性中毒的药物治疗619
第一节 常见药物中毒620
阿片类药物中毒620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621
吩噻嗪类药物中毒623
酒精中毒624
第二节 农药中毒626
有机磷农药中毒626
有机氮农药中毒628
菊酯类农药中毒629
杀鼠剂中毒630
第三节 有害气体和化学物质中毒631
一氧化碳中毒631
硫化氢中毒633
氰化物中毒634
亚硝酸盐中毒635
第四节 动植物毒素中毒636
毒蛇咬伤636
蜂类蜇伤637
河豚毒素中毒638
毒蕈中毒639
参考文献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