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建设的实证研究 以新中国成立初期黑龙江地区为中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建设的实证研究 以新中国成立初期黑龙江地区为中心
  • 黄进华,林木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8862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91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黑龙江-1949-1958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建设的实证研究 以新中国成立初期黑龙江地区为中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为什么要关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建设?1

一 本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3

第二节 为什么要聚焦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和黑龙江地区?6

一 为什么要聚焦于新中国成立初期7

二 为什么要聚焦于黑龙江地区8

第三节 本书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是什么?10

一 本书的基本思路10

二 本书的研究方法11

第二章 黑龙江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建设的双重动因13

第一节 黑龙江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建设的外在动因13

一 统一黑龙江地区人民思想意识的必要13

二 推动黑龙江地区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18

三 适应黑龙江地区经济社会建设的需求20

四 借鉴苏联建设宣传网成功经验的可能22

第二节 黑龙江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建设的内在动因28

一 黑龙江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遭遇“硬件瓶颈”28

二 黑龙江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遭遇“软件瓶颈”47

第三节 创建宣传网——黑龙江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合理选择58

一 在短期内难以突破“传播主体瓶颈”58

二 在短期内难以突破“传播内容瓶颈”59

三 在短期内难以突破“传播媒介瓶颈”60

四 在短期内难以突破“传播客体瓶颈”61

第四节 本章小结64

第三章 黑龙江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建设的新选择——建设宣传网66

第一节 黑龙江地区宣传网建设的纵向考察66

一 黑龙江地区宣传网的试点初创阶段:1950年3—12月67

二 黑龙江地区宣传网的全面展开阶段:1951—1952年69

三 黑龙江地区宣传网的巩固提高阶段:1953年—1954年4月73

四 黑龙江地区宣传网的调整反思阶段:1954年5月—1958年春76

五 黑龙江地区宣传网的缓慢消逝阶段:1958年4月—1966年79

第二节 黑龙江地区宣传网建设的横向探究83

一 黑龙江地区城市宣传网建设——以哈尔滨、牡丹江两市为例84

二 黑龙江地区农村宣传网建设——以肇东、讷河两县为个案112

第三节 本章小结134

第四章 黑龙江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机制——宣传网的基本内涵135

第一节 宣传网组成机制135

一 党的宣传网136

二 非党宣传网144

第二节 宣传网运行机制156

第三节 宣传网工作机制161

一 党组织领导机制161

二 报告员工作机制166

三 宣传员工作机制170

四 报告员—宣传员沟通机制181

第四节 本章小结184

第五章 黑龙江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机制——宣传网的主要功能185

第一节 宣传网机制下黑龙江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要素的“物理变化”185

一 优化传播主体186

二 优化传播内容188

三 优化传播媒介194

四 优化传播客体217

第二节 宣传网机制下黑龙江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要素的“化学反应”221

一 整合传播主体与传播客体221

二 整合传播主体与传播内容224

三 整合传播主体与传播媒介227

第三节 本章小结228

第六章 黑龙江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建设的基本评价230

第一节 黑龙江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建设的“标杆”地位230

一 黑龙江地区是新中国农村宣传网建设的“试验田”231

二 黑龙江地区是新中国宣传网建设的“排头兵”231

三 黑龙江地区宣传网是全国学习榜样232

第二节 黑龙江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建设的基本特点234

一 宣传队伍庞大234

二 传播范围广泛236

三 组织结构严密237

四 工作内容多样238

五 传播模式单一240

第三节 黑龙江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建设的历史作用241

一 促进黑龙江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42

二 发动黑龙江群众参与一系列政治运动243

三 推动黑龙江地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245

四 动员黑龙江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247

五 巩固党在黑龙江地区的执政地位252

第四节 黑龙江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机制建设的主要局限性254

一 宣传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倾向255

二 宣传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弊端256

三 宣传效果的有限性——程度受限259

第五节 本章小结265

参考文献266

后记2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