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中医瘀血病证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用中医瘀血病证治
  • 符为民等主编;王旭等编写(江苏省中医院名医堂)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7758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977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996页
  • 主题词:血瘀-辨证论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中医瘀血病证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概述1

一、瘀血的概念1

二、瘀血的辨别2

三、瘀血与气血津液及其他病邪的关系5

第二节 瘀血学说的历史渊源及发展6

第二章 古代医家、医籍关于瘀血的论述11

第一节 瘀血的形成11

第二节 瘀血的性质、特点20

第三节 瘀血与五脏32

第四节 瘀血的分类41

第五节 瘀血为病的表现49

第六节 瘀血证治则治法59

第三章 瘀血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76

第一节 瘀血证的病因76

一、寒凝(外、内寒)76

二、热熬(外、内热)77

三、气滞、气虚78

四、血虚、出血、污秽80

五、其他原因81

一、血滞凝而成瘀83

第二节 瘀血证的发病机制83

二、离经之血为瘀85

三、污血导致瘀血86

第四章 近现代医家论瘀血89

第一节 近现代医家论瘀血的成因89

第二节 近现代医家论瘀血的诊断93

第三节 近现代医家论瘀血的治疗与用药99

第四节 近现代医家从瘀论治各科疾病125

第五章 瘀血证诊断标准、定量诊断及辨证147

第一节 综合诊断标准147

一、临床表现148

二、瘀血病证的微观检查153

三、瘀血证综合诊断标准154

第二节 定量诊断标准155

一、定量瘀血诊断标准155

二、日本寺泽氏瘀血诊断标准157

三、国际瘀血诊断标准试行方案158

四、瘀血证症状分级量化159

五、日本中岛氏皮肤病瘀血证诊断标准(试行)160

第三节 瘀血证的四诊要点161

第四节 瘀血证体征的量化164

一、血液流变学的改变165

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169

三、微循环的改变170

四、红细胞的免疫功能171

五、病理形态学观察171

第五节 瘀血证的辨证方法172

第六节 瘀血证的现代分类179

第一节 瘀血证的基础研究184

一、血液流变学研究184

第六章 瘀血证的现代研究184

二、血小板功能研究190

三、凝血功能研究194

四、炎症与结缔组织代谢研究198

五、微循环研究201

六、血管活性因子研究203

七、血流动力学研究206

八、组织氧供研究208

第二节 瘀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212

一、瘀血证动物模型研究概况212

二、中医瘀血证动物模型212

三、模拟瘀血证客观病理改变的动物模型215

第三节 活血化瘀药药理研究219

一、活血化瘀药药物研究222

二、活血化瘀复方研究240

第七章 常见中医瘀血病证辨证论治246

第一节 肺(呼吸)系病证246

一、慢性支气管炎246

二、支气管哮喘256

三、弥漫性间质性肺纤维化265

四、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77

五、肺脓肿291

第二节 脾胃(消化)系病证300

一、慢性胃炎300

二、消化性溃疡313

三、上消化道出血324

四、病毒性肝炎333

五、肝硬化352

六、慢性胆囊炎367

七、溃疡性结肠炎375

第三节 肾(泌尿)系病证387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387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401

三、肾病综合征412

四、慢性肾衰竭428

五、慢性前列腺炎440

六、前列腺增生453

第四节 心(心血管)系病证468

一、冠心病心绞痛468

二、心肌梗死482

三、高血压病495

四、充血性心力衰竭509

五、心律失常519

六、高黏滞血症532

七、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42

第五节 肝(神经、精神)系病证552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552

二、原发性脑出血560

三、癫痫572

四、帕金森病584

五、面神经炎590

六、精神分裂症596

一、糖尿病606

第六节 其他病证606

二、高脂血症623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640

四、过敏性紫癜659

五、坐骨神经痛671

六、痛经680

七、大肠癌690

第八章 西医学常见疑难病从瘀论治705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705

一、肺气肿从瘀论治705

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从瘀论治708

三、渗出性胸膜炎从瘀论治714

四、矽肺从瘀论治716

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720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瘀论治720

二、食管癌从瘀论治725

三、胃癌从瘀论治728

四、原发性肝癌从瘀论治732

五、急性胰腺炎从瘀论治735

六、肠梗阻从瘀论治740

一、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从瘀论治743

第三节 泌尿系统疾病743

二、慢性肾盂肾炎从瘀论治748

三、多囊肾从瘀论治751

四、泌尿系结石从瘀论治759

第四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762

一、风湿性心瓣膜病从瘀论治762

二、雷诺病从瘀论治765

三、病毒性心肌炎从瘀论治768

四、心脏神经官能症从瘀论治772

五、多发性大动脉炎从瘀论治774

第五节 神经系统及精神疾病779

一、癔病从瘀论治779

二、脑萎缩从瘀论治781

三、血管性痴呆从瘀论治784

四、血管神经性头痛从瘀论治787

五、乙脑后遗症从瘀论治790

六、脑震荡后遗症从瘀论治793

七、三叉神经痛从瘀论治796

第六节 其他疾病799

一、痛风从瘀论治799

二、高脂血症从瘀论治802

三、颈椎病从瘀论治805

四、类风湿性关节炎从瘀论治809

五、闭经从瘀论治813

六、输卵管阻塞从瘀论治816

七、子宫肌瘤从瘀论治819

第九章 疑难病辨瘀论治验案选822

第一节 肺系疾病822

一、慢性支气管炎822

二、支气管哮喘824

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826

四、渗出性胸膜炎828

五、肺脓肿829

第二节 消化系疾病832

一、慢性胃炎832

二、胃、十二指肠溃疡834

三、上消化道出血836

四、术后粘连性肠梗阻837

五、慢性胰腺炎838

第三节 心系疾病841

一、冠心病心绞痛841

二、心肌梗死845

三、心律失常847

四、充血性心力衰竭850

五、高血压病853

第四节 脑系疾病856

一、帕金森病856

二、脑萎缩858

三、血管性痴呆861

四、脑出血863

五、脑梗死866

六、癫痫869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871

第五节 其他疾病871

二、食管癌873

三、直肠癌876

四、高脂血症879

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80

六、前列腺炎884

第十章 活血化瘀常用方剂886

第一节 清热化瘀剂886

一粒珠886

会厌逐瘀汤887

通经逐瘀汤888

仙方活命饮888

苇茎汤889

红宣汤890

清肺汤890

桔梗汤891

脓肿汤891

茵陈瞿芪汤892

芙蓉膏892

第二节 清气凉营(凉血)剂893

清营汤893

清宫汤894

清瘟败毒饮895

犀角地黄汤895

清热凉血汤896

解毒活血汤897

第三节 益气活血剂898

补阳还五汤898

鳖甲煎丸899

透脓散900

当归饮子900

理冲丸901

坐骨丸902

益肝行水汤902

消癥方903

第四节 温阳化瘀剂903

桂枝茯苓丸903

温经汤904

生化汤905

艾附暖宫丸905

养心汤906

附子薤白汤906

克冠汤906

第五节 凉血化瘀剂907

破血汤907

生蒲黄汤908

化瘀滋阴汤908

第六节 理气活血剂909

七厘散909

九分散910

失笑散910

小金丹911

丹参饮912

手拈散912

复元活血汤913

身痛逐瘀汤913

血府逐瘀汤914

活络效灵丹914

姜黄散915

桃红四物汤915

癫狂梦醒汤916

旋覆花汤916

和心汤917

加味失笑散917

痛心汤918

声带属肝汤918

蒌薤桃红汤919

通经汤919

柴胡四物汤919

棱莪丸920

冠心Ⅱ号方920

理气行瘀汤921

第七节 凉血止血剂921

四生丸922

十灰散922

咳血方923

小蓟饮子924

地槐汤924

第八节 少腹逐瘀剂925

化癥回生丹925

少腹逐瘀汤926

大黄?虫丸927

下瘀血汤927

抵当汤928

第九节 通腑逐瘀剂928

大黄牡丹汤929

桃仁承气汤929

通心汤930

第十节 膈下逐瘀剂930

膈下逐瘀汤931

第十一节 通窍活血剂931

通窍活血汤931

葱麝汤932

红藤933

第一节 清热活血药933

第十一章 活血化瘀常用药物933

败酱草934

虎杖934

地耳草935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935

丹参936

红花937

桃仁937

益母草938

泽兰939

牛膝940

王不留行941

第三节 养血化瘀药941

当归941

鸡血藤942

第四节 破血消癥药943

莪术943

三棱944

水蛭944

斑蝥945

?虫945

穿山甲946

第五节 理气活血药947

川芎947

月季花948

延胡索949

郁金949

姜黄950

乳香951

五灵脂952

没药952

第六节 凉血化瘀药953

牡丹皮953

赤芍954

大蓟954

小蓟955

地榆955

槐花956

侧柏叶956

羊蹄957

苎麻根957

凌霄花958

紫草958

第七节 化瘀止血药959

三七959

茜草960

蒲黄960

花蕊石961

降香961

刺猬皮962

血余炭962

第八节 活血通络药963

土鳖虫963

自然铜964

苏木964

骨碎补964

马钱子965

血竭966

儿茶966

刘寄奴967

雷公藤967

方剂汇编9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