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闻采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闻采访
  • 何志武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5038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5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新闻采访-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闻采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采访与新闻采访1

一、新闻采访的涵义3

(一)采访的涵义4

(二)新闻采访的涵义及其特点5

二、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起点11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先决条件11

(二)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的影响14

第二章 记者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16

一、记者的角色18

(一)记者的起源19

(二)记者的角色22

(一)职业精神28

二、记者的职业精神28

(二)记者的职业精神29

三、记者的素质31

(一)政治素质31

(二)理论素质33

(三)知识素质34

(四)道德素质35

(五)意志品质36

第三章 新闻采访的唯物主义基础38

一、新闻真实要求事实的每个细节都真实41

(一)新闻以事实的全部细节都真实为特征42

(二)新闻采写中如何避免“合理想象”44

二、新闻真实是客观真实而非主观导演的真实46

(一)新闻报道策划与导演事实不是一回事48

(二)“参与式”报道50

三、新闻真实是总体真实与局部真实的统一52

(一)新闻真实既是单个事实的真实也是总体真实52

(二)总体失真的原因及防止55

四、新闻真实是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56

(一)现象与本质并非完全一致56

(二)本质真实与事实说话60

第四章 新闻采访的辩证法基础62

一、新闻采写中的“度”63

(一)客观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内在价值64

(二)把握新闻报道的时机,即报道的“火候”66

(三)保持新闻信息的平衡69

二、新闻采访的时间与空间70

(一)新闻采访的时间71

(二)新闻采访的空间74

三、新闻报道的主题与切入口76

(一)个别比一般更具体、更生动、更令人信服77

(二)一般源自个别又高于个别80

第五章 记者的交往圈与采访路线83

一、记者要善于走“上层路线”86

(一)“上层”是个强大的信息场87

(二)记者必须学会与上层交往90

(一)中层是各类信息传播的中介92

二、记者要善于走中层路线92

(二)记者应善于与中层交往94

三、记者要善于走“下层路线”99

(一)记者用脚深入基层100

(二)记者用心深入采访对象103

(三)要建立自己的采访基地106

第六章 新闻发现109

一、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111

(一)发现是事实转化为新闻报道的关键111

(二)发现新闻是记者最重要的基本功113

(一)新闻敏感115

二、新闻发现的涵义115

(二)新闻价值与公众兴趣117

(三)新闻事实的宣传价值121

三、新闻发现的境界123

(一)显性新闻的发现123

(二)隐性新闻的发现124

(三)两重境界没有鸿沟130

第七章 新闻发现力的培养132

一、新闻发现力的培养和训练133

(一)新鲜感和探究欲134

(二)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135

(三)广博的知识和对新闻的敏感136

(四)创造性思维的品质139

(一)深入实际细心观察144

二、发现新闻的途径144

(二)从会议中发现新闻148

(三)热点、难点、冷点153

(四)善于读报,再生新闻信息资源155

(五)重视群众来信、来电和来访161

第八章 采访准备162

一、准备在采访中的作用164

(一)明确报道思想,找准采访突破口165

(二)认识采访对象,缩短双方距离167

(三)熟悉采访领域,减少盲目和失误168

(四)找准问题要害,开拓采访的深度和广度169

(五)制订采访方案,应对采访困难170

(六)节省采访时间,提高采访效率171

二、采访准备的内容172

(一)把握新闻事实的时空价值173

(二)熟悉要采访的领域175

(三)研究采访对象的“档案”176

(四)背景材料的准备177

(五)准备采访方案和提纲178

(六)采访的事务准备179

第九章 现场访问181

一、访问的价值186

(一)访问的过程是获得新闻材料的过程186

(二)访问的过程是认识得以深化的过程187

(三)访问的过程是验证材料的过程188

(四)访问的过程是发现新闻的过程189

(一)访问对象的选择190

二、访问的选择190

(二)访问时机的选择191

(三)访问场合的选择192

(四)记者自身形象的选择193

三、问题设计的原则194

(一)问题要具体194

(二)问题要特别195

(三)问题有新意197

(四)问到关键点199

(五)问题讲策略200

四、提问的方式201

(一)正问法202

(三)侧问法203

(二)反问法203

五、记者必须是个善听者204

(一)听出有新闻价值的材料205

(二)听出个性语言和弦外之音205

(三)听出不经意中流露出的重要信息205

(四)倾听时适当作出反应207

六、新闻发布会中的提问208

(一)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的关系208

(二)记者不应只做新闻发布会上的记录者209

(三)新闻发布会上的提问技巧210

第十章 开座谈会212

(一)开座谈会采访的好处215

一、开座谈会的利弊215

(二)开座谈会采访的弊病217

二、开座谈会的适用空间218

(一)熟悉情况,寻找线索218

(二)广泛搜集具体事实材料219

(三)搜集各方反应219

三、主持座谈会的技能221

(一)事先通知对方座谈的内容221

(二)精心选择参加座谈的人员221

(三)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223

(四)善于引导,不轻易下结论223

(五)善于在座谈会上发现新的新闻线索224

第十一章 现场观察225

一、现场观察的功能229

(一)有助于辨清事实真伪,提高新闻的可信度230

(二)有助于获得亲身感受,增强新闻主题表现的力度231

(三)有助于获取新的素材,并有新的新闻发现233

(四)有助于使新闻表现更生动、具体、丰富234

二、现场观察的目标235

(一)观察变化235

(二)观察不变236

(三)观察“小插曲”237

(四)观察现象背后238

三、现场观察的方法239

(一)“全景”式观察239

(二)“特写”式观察241

(三)多感官配合观察243

第十二章 体验式采访245

一、显性的体验式采访248

(一)体验式采访兴起的背景249

(二)体验式采访的方法252

二、隐性采访258

(一)隐性采访兴起的背景258

(二)隐性采访的类型260

(三)隐性采访的积极作用268

(四)隐性采访应注意的问题272

第十三章 电话采访与网上采访277

(一)电话采访的适用空间281

一、电话采访281

(二)电话采访的方法285

(三)要学会利用电话簿286

二、网上采访287

(一)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及优势290

(二)网上采访的方式291

(三)网上采访面临的问题293

(四)网上采访的合理利用296

第十四章 采访方法297

一、上下结合300

(一)自下而上的上下结合300

(二)自上而下的上下结合303

(一)由点而面的点面结合306

二、点面结合306

(二)由面而点的点面结合308

三、交叉采访308

四、抽样调查310

第十五章 采访的核实314

一、核实是采访的重要环节316

二、新闻失实的表现318

(一)完全失实318

(二)部分失实319

三、新闻失实的原因320

(一)新闻来源有误320

(二)记者采访不到位325

(一)检验消息来源330

四、核实是避免新闻失实的惟一途径330

(二)到新闻现场去332

(三)问得详细些332

(四)改进认识方法,提高认识水平333

第十六章 新闻分类与采访334

一、新闻的专业性分类与专业性采访335

(一)专业新闻采访的共性336

(二)专业性采访对记者的要求339

二、新闻的事件形态分类与采访342

(一)事件新闻342

(二)非事件新闻349

第一版后记358

第二版后记3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