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帝内经》与养生保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黄帝内经》与养生保健](https://www.shukui.net/cover/15/30516928.jpg)
- 施连芳,高桂莲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750383850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61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内经-基本知识;养生(中医)-方法;保健-方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黄帝内经》与养生保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3
一、人体发育生长的一般规律3
1.女性3
2.男性3
二、什么人能长寿7
1.上古时的真人7
2.中古时的至人8
3.圣人9
4.贤人10
三、天有“四时”——春秋冬夏的养生之道12
1.天有“四时”12
2.春季“发陈”13
3.夏季“蕃秀”14
4.秋季“容平”15
5.冬季“闭藏”16
6.不能违逆自然规律18
四、阴阳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19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19
2.阴阳不能违逆20
3.阴阳的重要性21
五、天地阴阳与人体相通23
1.古人的认识和解释23
2.顺应和违逆天地阴阳的问题24
3.阳气的重要性及其对人体的作用25
4.要保护好阳气26
1.营养物质阴阳的来源28
六、生活中注意切忌才能保养好阳气28
2.按食味归类30
3.切忌问题31
七、阴阳间的关系问题36
八、从虚邪贼风说起38
九、风是百病之始41
1.风41
2.风是各种疾病的起始原因42
十、切忌风邪44
1.风邪44
2.切忌风邪45
1.邪气47
2.受了邪气的侵袭要及时治疗47
十一、受了邪气的侵袭要及时治疗47
十二、季节性的邪气对人体的危害50
1.天有四时,春秋冬夏50
2.季节性的疾病51
十三、风邪致病其部位的一般规律53
1.东风生于春,病在肝53
2.南风生于夏,病在心54
3.西风生于秋,病在肺54
4.北风生于冬,病在肾55
十四、天有八风,经有五风是怎么回事58
1.风58
2.五个季节是怎么回事59
3.天有八风经有五风60
1.五谷62
2.五谷是怎样营养全身的62
十五、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离不开“五谷”62
十六、饮食中的“五味”64
1.五味64
2.五味不可过65
3.五味多食影响健康67
4.色味当五脏68
十七、“五脏”合“五色”和“五味”功能69
1.“五脏”合“五色”69
2.“五味”的功能和作用70
十八、切忌醉酒行房71
1.黄帝·岐伯·《内经》71
2.醉酒行房72
1.阴阳是中国哲学上的一对范畴76
十九、应该如何认识阴阳76
2.阴阳者,天地之道也77
3.阴阳与天地与人体与疾病关系密切78
4.阴阳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视觉、听觉等皆有密切关系80
5.运用阴阳科学说明一些具体问题81
6.阴阳不能偏盛(胜)83
7.阴阳二者相互为用85
8.对阴阳应有科学的认识86
二十、昼夜和人体亦有阴有阳88
1.四时阴阳88
2.昼夜有阴有阳89
二十一、阴阳与疾病91
1.二阳之病发心脾91
2.三阳为病发寒热92
4.二阳一阴发病93
3.一阳发病93
5.二阴一阳发病94
6.三阳三阴发病95
二十二、怎样保持阴阳的协调96
1.气血96
2.怎样使阴阳协调97
二十三、阴阳与梦100
1.梦100
2.阴阳与梦101
二十四、“五脏”与各自相类的事物是相应的103
1.五脏应四时103
2.“五脏”与各自相类的事物是相应的105
二十五、五脏六腑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108
1.心108
3.肝109
2.心者,君主之官109
4.肝者,将军之官110
5.肺110
6.肺者,相傅之官111
7.膻中,护卫之官111
8.胆112
9.胆者,中正之官112
10.脾和胃113
11.脾胃者,仓廪之官114
12.大肠和小肠114
13.大肠者,传道之官;小肠者,受盛之官114
14.肾115
16.三焦膀胱116
15.肾者,作强之官116
17.三焦者,决渎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117
二十六、“五脏”病的一般规律及其反映119
1.心病的一般规律及其反映119
2.肝病的一般规律及其反映120
3.脾病的一般规律及其反映122
4.肺病的一般规律及其反映123
5.肾病的一般规律及其反映125
二十七、病气的转变有一定规律127
1.从五脏病变说起127
2.风为百病之长128
二十八、十二经脉之气绝为临死前之先兆132
1.十二经脉132
2.十二经脉之气绝,其反映比较明显133
二十九、疾病与针灸135
1.针灸135
2.疾病与针灸135
3.春夏秋冬各有相应的针灸部位136
4.针灸的切忌139
三十、对人体应有科学的认识141
1.科学认识人体141
2.如何正确认识人体143
三十一、“五脏”与人体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146
1.五味所入146
2.五气所病147
3.五精所并149
4.五脏所恶150
5.五脏化液151
6.五味所禁152
7.五病所发153
8.五邪所乱154
9.五邪所见156
10.五脏所藏157
三十二、东西南北中与人体与疾病有密切关系160
1.东方160
2.南方161
3.中央162
4.西方163
5.北方163
6.自然事物五行归类表164
1.东方地域性的疾病166
三十三、地域性的疾病有哪些166
2.西方地域性的疾病167
3.南方地域性的疾病168
4.中央地域性的疾病169
5.北方地域性的疾病170
三十四、寒暑燥湿风和喜怒悲忧恐与疾病的关系171
1.寒暑燥湿风171
2.喜怒悲忧恐172
三十五、如何认识人体的形态174
1.黄帝提问说174
2.岐伯回答说175
三十六、医学涉及历法节气177
1.黄帝愿闻“天度”和“气数”177
2.黄帝愿闻气数何以合之179
3.黄帝愿闻何为气181
三十七、高明的中医183
1.中医诊断疾病的高明是非常重要的183
2.根据不同情况正确实施治疗原则184
3.诊病抓根本186
4.诊脉和观色密切结合188
5.观察面和目“五色”,能判定死症与否189
6.诊病的要领190
7.脉象与天有四时和疾病的变化191
8.脉象不同的原因与疾病194
9.正常人和不正常人脉象的区别197
1.脉的搏动及其脉名200
三十八、从脉的搏动说起200
2.将脉联系实际说明问题201
3.切脉能知道病症和部位203
4.看面色可判断病症和“五脏”的强健206
5.诊治疾病的大法内容209
6.色脉有说道210
7.诊脉的方法213
8.人面离不开五色215
三十九、从脉有阴阳说起217
1.脉搏217
2.脉有阴阳218
3.从真脏之脉说起219
4.诊脉的大法220
5.摸清脉象判断疾病221
6.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反映224
7.诊春夏秋冬的胃气之脉便知有无疾病225
8.头痛、背痛,病在人体内外诊脉便知229
9.脉与病的阴阳相一致231
10.“五脏”脉正常与不正常有何不同232
四十、春夏秋冬四时的脉象236
1.春天的脉主应肝脏236
2.夏天的脉主应心脏237
3.秋天的脉主应肺脏238
4.冬天的脉主应肾脏239
5.脾脏在五行属土241
四十一、大骨枯槁的疾病极为不好243
1.大骨枯槁大肉陷下243
2.大骨枯槁则肾败矣243
1.易治与难治246
四十二、从疾病易治与难治说起246
2.脉与四时相反则相克247
四十三、五实五虚亦可致死亦可治愈249
1.虚实249
2.五实五虚250
3.调治正气的虚实251
四十四、从脉象与冬为阴夏为阳相适应说起254
1.阴阳254
2.脉象与冬阴夏阳是相适应的254
四十五、喘和出汗的问题257
1.喘257
2.汗258
参考文献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