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医学导论 本科整合教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临床医学导论 本科整合教材](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0053443.jpg)
- 和水祥,黄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1374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737页
- 文件大小:133MB
- 文件页数:784页
- 主题词:临床医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临床医学导论 本科整合教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临床基本职业素养1
第一章 临床医学概述2
第一节 疾病概述2
一、生命与健康、疾病、衰老、死亡2
二、疾病的病因7
三、疾病治疗学9
四、疾病预防与控制11
第二节 临床诊疗思维13
一、临床思维基本原则13
二、临床诊断与思维要求14
三、临床治疗与思维要求16
第三节 医学发展概述16
一、影响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16
二、基础医学分科与进展17
三、临床医学分科与进展18
第四节 全科医学概述19
一、全科医学定义与特点19
二、以个体为中心的全科医学20
三、以家庭为单位的全科医学20
四、以社区为基础的全科医学21
五、以预防为导向的全科医学21
第二章 临床医学与伦理、法律24
第一节 伦理与法律概述24
一、道德与伦理24
二、法与法律25
第二节 临床医学与伦理26
一、医学与伦理26
二、临床中的伦理问题28
三、临床中的伦理原则30
第三节 临床医学与法律32
一、医事法32
二、临床实践中的主要法律规范35
第三章 医患关系学42
第一节 医生的角色与社会职责42
一、医生角色43
二、医生的权利45
三、医生的义务47
四、医生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49
第二节 患者的角色与心理需求50
一、患者角色行为:疾病行为、求医行为、遵医行为50
二、患者心理需求52
第三节 患者的求医行为与权利53
一、患者角色53
二、患者的权利54
三、患者的义务55
第四节 医疗过程中的沟通技巧57
一、医患沟通的准备和具体过程57
二、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原则58
三、医务人员的语言沟通及技巧59
四、医务人员的非语言沟通及技巧60
五、其他形式的医患沟通技巧60
第五节 临床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62
一、医疗纠纷的种类63
二、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64
第四章 职业与素养68
第一节 医学教育基本要求68
一、国际及我国医学教育标准的建立68
二、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68
三、我国对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69
第二节 医学综合能力培养70
一、职业素养要求与职业精神培养71
二、科研与创新是优秀医师的必要能力75
三、医生培养的三阶段规律78
第三节 临床职业暴露与防护79
一、临床职业暴露的定义79
二、临床职业暴露的病原种类及危险度分级79
三、临床职业暴露的原因80
四、临床职业暴露的处理80
五、临床职业暴露的预防81
第二篇 疾病诊断概述85
第五章 诊断学基础86
第一节 疾病症状学86
一、发热86
二、皮肤黏膜出血91
三、头痛92
四、眩晕93
五、抽搐与惊厥94
六、意识障碍95
七、咳嗽、咳痰96
八、咯血102
九、呼吸困难104
十、胸痛107
十一、心悸108
十二、恶心与呕吐109
十三、呕血与便血111
十四、腹痛113
十五、腹泻116
十六、黄疸118
十七、血尿121
十八、尿频、尿急、尿痛123
十九、少尿、无尿与多尿123
二十、水肿125
二十一、消瘦127
二十二、发绀128
二十三、贫血129
第二节 问诊131
一、问诊的重要性与医德要求131
二、问诊的内容132
第三节 体格检查概述137
一、基本检查法137
二、一般检查139
三、系统体格检查169
第四节 临床辅助检查175
一、辅助检查概述175
二、内镜175
三、心电学的基础178
第五节 实验诊断学概述189
一、实验诊断学的概念、内容及分类189
二、实验诊断学的重要性及应用范围190
三、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190
四、标本的采集、处理、运送和保存190
五、常用临床病原学检测194
六、新技术在实验诊断中的应用197
第六节 病历书写209
一、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210
二、住院病历211
三、门(急)诊病历220
四、表格式住院病历221
五、电子病历221
第六章 医学影像学基础224
第一节 放射诊断学225
一、X线的发现、产生和特性225
二、X线成像的原理和密度227
三、X线成像设备与X线成像性能230
四、X线检查方法234
五、X线检查中的防护236
六、影像诊断用对比剂237
七、高压注射器知识简介241
第二节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诊断学基础242
一、CT成像设备的发展243
二、CT成像的结构和基本原理244
三、CT图像特点及相关概念245
四、CT检查方法248
五、双源CT扫描251
六、 CT能谱成像251
七、CT图像后处理技术252
八、CT检查的安全性255
九、CT图像的分析256
十、CT检查的临床应用257
十一、CT成像的发展趋势261
第三节 磁共振诊断学概论261
一、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学基础261
二、常用脉冲序列265
三、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组成273
四、磁共振成像质量及其控制276
五、磁共振特殊成像序列及其临床应用概论284
第七章 超声成像294
第一节 超声波的定义及其物理特性294
一、超声波的定义和原理294
二、超声波的物理特性294
三、多普勒效应296
四、生物学效应296
第二节 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297
一、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297
二、二维图像的基本原理298
三、频谱多普勒的基本原理298
四、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的基本原理299
第三节 超声仪器设备299
一、超声仪器的类型299
二、超声探头及其种类300
三、超声仪器的设置和调节301
第四节 超声诊断技术302
一、M型超声302
二、二维超声303
三、频谱多普勒超声303
四、彩色多普勒超声303
五、三维超声304
六、超声弹性成像304
七、超声造影305
八、术中超声305
第五节 超声检查方法305
一、检查前准备305
二、超声探测的方法306
三、超声图像方位308
第六节 超声图像特点310
一、二维回声特点310
二、频谱特点311
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特点312
第七节 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313
一、超声诊断适应证313
二、介入性超声诊断及治疗314
第八章 核医学基础317
第一节 核物理基本知识317
一、原子和原子结构317
二、同位素、同质异能素、核素317
三、放射性核衰变318
四、放射性衰变类型318
五、放射性核衰变规律319
六、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20
第二节 核医学概论321
一、核医学的学科内容322
二、放射性药品322
三、核医学仪器323
四、核医学分子影像概述325
五、核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327
六、与其他影像技术比较328
七、分子影像技术的融合——多模式显像将成为趋势328
第三节 核医学的临床应用329
一、肿瘤显像329
二、心脏显像331
三、内分泌系统显像335
四、骨显像339
五、神经系统显像340
六、呼吸系统显像344
七、肾动态显像345
八、其他系统显像346
九、呼气试验347
十、体外标记免疫分析技术348
十一、放射性核素治疗348
第九章 医学影像学图像分析与合理应用354
第一节 各影像学诊断技术特点和限度354
一、X线诊断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354
二、CT诊断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355
三、MRI诊断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356
四、超声诊断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357
五、核医学诊断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358
第二节 图像分析要点359
一、客观审阅和评价图像技术的合格性和诊断价值359
二、不同影像技术图像观察注意点360
三、图像征象分析诊断的基本原则362
第三节 各系统常见病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综合利用和合理选择363
第十章 临床诊断思维373
第一节 临床诊断概述373
一、临床诊断过程373
二、临床诊断文件的内容与格式376
第二节 临床诊断思维379
一、临床思维的定义和要素379
二、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380
三、临床思维步骤383
第三节 临床治疗思维384
一、临床治疗的思维过程384
二、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384
三、临床治疗的步骤384
第四节 误诊误治386
一、误诊误治的定义386
二、误诊误治的原因386
三、误诊误治的分类386
四、误诊误治的影响386
第十一章 循证医学388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起源388
一、基本概念388
二、起源及发展388
三、实践及应用389
第二节 循证临床实践方法390
一、提出临床问题390
二、检索医学证据391
三、证据严格评价397
四、应用最佳证据397
五、循证实践后效评估397
六、临床实践实例397
第三节 研究证据的评估398
一、样本量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和结论的影响398
二、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估399
三、临床研究真实性的评价400
四、个体化原则407
第三篇 手术相关基本概念409
第十二章 外科学概论410
第一节 外科学基本概念410
一、外科学发展史410
二、无菌术414
三、输血417
四、围术期处理422
五、外科营养431
六、外科感染437
第二节 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445
一、概述445
二、水和钠代谢异常446
三、钾代谢异常450
四、钙、镁及磷代谢异常451
五、酸碱平衡失调453
六、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457
第三节 外科休克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458
一、休克概论458
二、失血性休克464
三、创伤性休克465
四、感染性休克466
五、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468
第十三章 创伤总论472
第一节 创伤概论472
一、创伤的概念及流行病学472
二、创伤的分类472
三、创伤的病理生理473
四、创伤的组织修复和愈合473
五、创伤愈合的类型474
六、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474
七、创伤的早期并发症474
第二节 创伤的检查与诊断475
一、受伤史475
二、体格检查476
三、辅助检查476
第三节 创伤的处理原则477
一、院前急救477
二、院内处理480
第四节 战伤的救治原则483
第十四章 麻醉学基础485
第一节 麻醉学485
一、绪论485
二、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485
三、全身麻醉487
四、局部麻醉499
五、椎管内麻醉504
六、麻醉期间和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512
七、控制性降压和全身低温514
第二节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516
一、重症监测治疗516
二、心肺脑复苏520
第四篇 烧伤整形与器官移植527
第十五章 烧伤528
第一节 热烧伤528
一、烧伤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528
二、伤情判断529
三、治疗原则531
四、现场救治531
五、烧伤休克532
六、创面处理533
七、烧伤全身性感染536
八、常见并发症的防治536
第二节 电烧伤538
一、电烧伤的机制538
二、临床表现538
三、治疗539
第三节 化学烧伤539
一、一般处理原则539
二、常见化学烧伤的处理539
第十六章 整形543
第一节 概论543
一、整形外科的治疗范围543
二、整形外科的特点543
三、整形外科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技术544
第二节 游离皮片移植545
一、概念545
二、分类545
三、游离皮片移植的适应证546
四、游离皮片移植术的操作过程546
五、皮片移植后成活过程547
第三节 皮瓣移植548
一、概念548
二、皮瓣的分类548
三、皮瓣移植的适应证548
四、带蒂皮瓣548
五、游离皮瓣550
第四节 瘢痕的防治551
一、概述551
二、瘢痕的分类551
三、瘢痕的防治552
第五节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555
一、概述555
二、临床应用555
三、操作步骤556
四、并发症的防治557
第十七章 移植学559
第一节 移植概况559
一、移植发展史559
二、细胞移植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560
三、组织移植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561
四、器官移植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562
第二节 器官移植的基本步骤563
一、供受者的选择、组织配型、器官保存、手术方式563
二、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应用、移植病理、感染的防治和术后随访566
第三节 器官移植的临床应用568
一、肾脏移植的临床应用568
二、肝脏移植的临床应用570
三、心脏移植的临床应用571
四、肺脏移植的临床应用571
五、胰腺移植的临床应用572
六、小肠移植的临床应用573
七、联合器官移植的临床应用574
第五篇 介入放射学579
第十八章 介入放射学基础580
第一节 介入放射学概述580
一、介入放射学概念580
二、介入治疗学发展简史580
第二节 介入治疗所需影像设备分类及意义581
一、影像监视设备581
二、介入治疗学所需器材582
三、介入治疗应用药物584
第十九章 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587
第一节 血管介入治疗587
一、经导管血管栓塞术587
二、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590
三、血管支架植入术592
四、经导管药物灌注术594
五、心脏疾病介入治疗596
第二节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600
一、滤器置入的适应证600
二、滤器置入的禁忌证601
三、置入技术601
四、并发症及其防治601
第三节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602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602
二、操作技术与步骤602
三、并发症及防治603
第四节 非血管介入治疗603
一、管腔狭窄成形术及支架治疗603
二、经皮穿刺引流与抽吸术605
三、经皮椎间盘突出切吸术607
四、经皮穿刺活检术608
五、经皮穿刺肿瘤消融术609
第六篇 康复医学613
第二十章 康复医学614
第一节 康复医学概述614
一、康复医学的内涵和特征614
二、残疾的分类和预防616
三、康复评定619
四、康复医学的形成与发展622
第二节 康复治疗的内容623
一、物理疗法一——物理因子治疗623
二、物理疗法二——运动疗法630
三、作业治疗633
四、言语治疗634
五、康复工程635
第三节 常见疾病的康复636
一、脑卒中的康复636
二、脑外伤的康复637
三、脊髓损伤的康复639
第七篇 临床护理643
第二十一章 护理学概论644
第一节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644
一、护理的概念644
二、护理学的概念以及演变644
第二节 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645
一、世界护理学的发展及形成646
二、中国护理学的发展概况649
第三节 护理专业的任务及范畴652
一、护士的基本角色652
二、护理学范畴653
第二十二章 护理工作方法656
第一节 分级护理656
第二节 护理程序657
一、护理评估657
二、护理诊断660
三、护理计划662
四、护理实施664
五、护理评价664
第三节 护理工作模式665
一、个案护理666
二、功能制护理666
三、小组护理666
四、责任制护理667
五、系统化整体护理667
第二十三章 医护人际关系669
第一节 医护关系概述669
一、医护关系的概念669
二、医护关系的模式669
三、医护关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670
第二节 促进和谐的医护关系671
一、医护协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671
二、医护协作中的法律问题671
三、促进和谐医护关系的方法及策略672
第八篇 医疗信息学概述675
第二十四章 医疗信息学概述676
第一节 医疗信息学676
一、医疗信息学的概念676
二、医疗信息学的发展阶段677
第二节 国外医疗信息技术的发展677
一、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677
二、电子健康档案的发展678
三、区域医疗信息学的发展678
第三节 国内医院医疗信息技术的发展680
一、发展初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680
二、发展加速期——医院信息系统680
三、数据互联及利用期——临床数据中心、商业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686
第四节 国家区域医疗服务691
一、区域卫生信息化691
二、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692
三、远程医学发展694
附录一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698
附录二 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701
附录三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710
附录四 新世纪的医师专业精神——医师宣言719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