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解蔽与重构 多维视界下的荀子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解蔽与重构 多维视界下的荀子思想研究
  • 杨艾璐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7014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117MB
  • 文件页数:342页
  • 主题词:荀况(前313~前238)-思想评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解蔽与重构 多维视界下的荀子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荀子研究综述1

一 国内外的荀子研究状况2

二 研究成果分析7

第二节 传统荀学的现代诠释9

一 观念·价值·体系的生成10

二 荀子文艺观的核心精神12

三 伦理本位与文学传统13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理路与思考15

第一章 人性与生命:荀子思想的历史发生19

第一节 情性之说与素朴之自然19

一 人之情性的关注20

二 人之能力的考量22

三 性·情·欲的语义构链23

第二节 性恶之论与欲望之功利26

一 从“人之性恶”到“情甚不美”26

二 情欲之“患”与礼义之“源”29

第三节 天人之思与生命之体认30

一 “天道观”的内蕴30

二 “制天命而用之”与主体教化的功能转向33

第四节 存生之道与制世之哲学35

一 王者之“政”与养生之道36

二 制世之治与生存的迁想38

第二章 教化与明道:荀子思想的理论基点44

第一节 问题意识与美善动因44

一 “性恶”的理论预设45

二 “解蔽”的逻辑指向45

第二节 “善假于物”的教化方式与“入世求存”的学术理想49

一 教化之多元呈现与审美表达50

二 “制”人之思与“教化”之质58

三 社会本位规约下的求“全”之术61

第三节 “心”·“言”·“道”63

一 从“修身”到“见善自存”的内美升华64

二 从“言教”到“君子必辩”的策略哲学66

三 从“立己之学”到“明己之道”的功利目标68

第三章 隆礼与重乐:荀子思想的伦理秩序70

第一节 “礼”论与化形于外70

一 “礼”之审美缘起71

二 “礼”之多维内蕴72

三 “礼”之理论基础78

四 “礼”之文化性征81

五 “礼”之价值功能82

第二节 “乐”论与感心于内85

一 “乐”之本体论85

二 “乐”之表现论87

三 “乐”之性征论90

四 “乐”之功能论94

第三节 “差序格局”的建构与传统视域的自觉反思96

一 可以“群”与“礼乐”之社会功用96

二 “礼乐”达道与至“士”之说100

三 文化的反思与意义的规训103

第四章 崇文与尚质:荀子思想的审美追求105

第一节 美的本质探寻与功利价值105

一 “美”的探问与“文”的提出106

二 审美诉求与功利价值108

第二节 美的艺术架构与文采修饰109

一 礼乐爱敬之达110

二 饰美修身之术114

三 巫祝卜筮之重116

四 复情俱文之悦118

五 文章辞彩之华120

六 溢美通明之治123

第三节 美之真纯“中和”与真伪之辩125

一 主体之内在修养与人格气度125

二 “去伪存真”与据“真”存“伪”127

三 “情文兼备”之下的审美愉悦132

第五章 诗意与和谐:荀子引《诗》及其学理分析137

第一节 《荀子》引诗与文本传统137

一 荀子引诗之历史缘起162

二 荀子引诗之文化表征165

三 荀子引诗之审美诠释168

第二节 《荀子》论诗与荀子诗学170

一 荀子论诗之文本呈现170

二 荀子诗论之审美构建174

第三节 荀子诗论与《上博楚简》178

第四节 《荀子》诗学观的核心探问与审美旨归178

第六章 赋谜与文本:荀子《赋》篇及其文艺实践181

第一节 文本·思想·价值域181

一 荀子“五《赋》”及其文本呈现182

二 “晦隐”之言与艺术审美的独特表述187

三 “赋”的文学价值与史学意义190

第二节 “谜”及其文学文体的尝试192

一 设覆与作答:文本的实践192

二 “谜”之隐逸与思维的想象196

三 “隐喻”:一种游戏197

第三节 文学观念的确立与理论实践的自觉198

第七章 争鸣与差异:荀学思辨的文化维度201

第一节 批判、裂变与整合的先秦学术视界201

一 先秦学术视界概观202

二 荀子与诸子思想比较研究的学术功能202

第二节 “善”“恶”之维:以荀子、孟子人性观为例205

一 人性之思205

二 善恶之质207

三 本质之辩209

四 心性之辩210

五 情欲之辩212

六 存生之辩213

七 标的之辩214

第三节 “礼”“乐”之美:以荀子、墨子礼乐观为例216

一 “非乐”与“乐教”217

二 “节用”与“功用”219

三 克己复“礼”与“礼”的超越222

第四节 “文”“质”之观:以荀子、韩非子文质观为例223

一 本体之辩:“重质轻文”与“重文尚饰”224

二 功用之辩:“以文害用”与“文质至备”225

三 主体之辩:“修身之饰”与“法度之约”226

四 政道之辩:“隆礼重德”与“轻德尚力”227

第五节 “有待”“无待”之间:以荀子、庄子“道”范畴为例229

一 “天为”与“人为”:释“道”之辩230

二 “类”与“游”:体“道”之辩233

三 “群分”与“自适”:存“道”之辩236

四 “言教”与“不言”:明“道”之辩238

第六节 “义”“利”之辩:以荀子与经学传统为例241

一 尚“义”与先秦文化的伦理基点242

二 趋“利”与价值理想的原思维248

三 义利兼顾与文化价值的转向253

四 义利并重与“法后王”的重建257

第八章 解蔽与重构:荀学对话的文化镜像262

第一节 文化与价值系的生成及其对话的可能262

一 价值理性与伦理转向263

二 审美理想与主体转向267

三 “和”之共融与文化价值的碰撞269

第二节 美与功利的纠缠及其对话的发生270

一 “美”的文化缘起与差异化征象271

二 审美诉求与功利价值274

第三节 “诗”与文化的去蔽及其对话的实践275

一 “诗教”观与礼、乐、诗的互动关系275

二 “崇高”的范式与诗、乐、舞的互融关系277

三 去蔽·还原·归真280

第四节 政道与原型的回溯及其对话的营构284

一 实用思想与文化原型284

二 政道逻辑与治世实践286

第五节 视界对话与荀学传统288

结语 文化透视与历史认同290

参考文献292

索引301

后记3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