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缺位到归位 中国转型期社会保险中的政府责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从缺位到归位 中国转型期社会保险中的政府责任
  • 杨方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4945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股票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从缺位到归位 中国转型期社会保险中的政府责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引言1

第一章 导论1

1.2 研究背景3

1.2.1 特殊转型背景下的“双重”路径依赖4

1.2.2 “双重”路径依赖背景下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7

1.2.3 改革呼唤政府责任的合理界定和充分履行9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10

1.3.1 转型与转型期10

1.3.2 社会保险14

1.3.3 政府责任17

1.4 研究目标与基本内容20

1.4.1 研究目标20

1.4.2 基本内容20

1.5.1 研究方法22

1.5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22

1.5.2 资料来源23

1.6 理论贡献与不足之处25

第二章 文献综述27

2.1 引言27

2.2 关于转型期政府在社会保险中的责任定位28

2.2.1 关于社会保险中政府责任的整体定位29

2.2.2 关于社会保险中政府责任的内容30

2.3 关于转型期社会保险中政府责任现状评价31

2.4 关于社会保险转制成本及其责任承担36

2.4.1 关于转制成本的口径36

2.4.2 关于隐性债务规模37

表2—1 隐性债务的不同测算结果38

表2—2 不同方案下的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38

2.4.3 关于转制成本的潜在风险39

2.4.5 关于化解转制成本的具体办法及其可行性40

2.4.4 关于转制成本的责任主体40

2.5 中国学者对其他转型国家社会保险中政府责任的研究42

2.5.1 中国学者对拉丁美洲转型国家社会保险中政府责任的研究42

2.5.2 中国学者对中东欧转型国家社会保险中政府责任的研究44

2.6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46

2.6.1 国外学者对中国转型期社会保险中政府责任的研究46

2.6.2 国外学者对其他转型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险中政府责任的研究48

2.6.3 国外学者对社会保险制度转型问题的研究52

2.7 综合评论56

2.7.1 总体评论56

2.7.2 现有研究的缺陷与不足57

2.7.3 基本结论59

3.1.1 国际背景60

3.1 综论60

第三章 国际借鉴60

表3—1 20世纪末的部分转型国家62

3.1.2 拉丁美洲地区国家的养老保险改革66

表3—2 拉丁美洲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三种模式67

表3—3 拉丁美洲转型国家的养老保险运行情况68

表3—4 退休年龄和最低缴费年限改革前后的比较70

表3—5 拉美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与法制建设时间72

表3—6 1995年部分转型国家的养老金隐性债务73

3.1.3 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社会保险改革75

表3—7 中东欧转型国家的养老保险改革进程77

表3—8 波兰养老保险的三支柱78

3.2.1 转型过程85

3.2 俄罗斯转型期的社会保险85

3.2.2 简要评析90

3.3.1 德国东部地区的转型93

3.3 德国东部地区转型期的社会保险93

3.3.2 简要评析95

3.4 智利转型期的养老保险96

3.4.1 智利模式的产生与发展97

3.4.2 简要评析101

3.5 启示102

表3—9 转制成本的化解方式103

第四章 理论分析106

4.1 社会保险政府责任理论的演进与分歧106

4.1.1 历史演进:从国家干预到共同负责107

4.1.2 转型期的分歧:个人负责与责任共担112

4.2 正常社会状态下需要政府承担社会保险责任116

4.2.1 国家认同说116

4.2.2 公共职责说121

4.3 转型期政府在社会保险中的责任需要强化126

4.3.1 渐进改革下的“双重”路径依赖127

4.3.2 社会和谐成本说130

4.3.3 必要劳动补偿说135

4.4 中国转型期社会保险中政府责任的构成138

4.4.1 任何情形下都需要政府承担的一般责任139

4.4.2 转型期需要政府承担的特殊责任144

表4—1 社会保险的转制成本构成153

4.4.3 政府与其他责任主体的关系与边界155

4.5 结束语159

第五章 责任演变161

5.1 引言161

5.2 转型期社会保险中政府财政责任的演变163

5.2.1 转型期社会保险中政府财政责任的整体情况164

表5—1 转型期历年来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险的财政补助166

表5—2 中央财政对“两个确保”的补贴169

图5—1 1998—2004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政补助情况170

表5—3 1998—2003年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资金筹集情况171

图5—2 全国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人员情况172

表5—4 2001—2003年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运行费用173

5.2.2 中央与地方财政分级承担的社会保险补贴责任174

表5—5 历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的基金情况及财政拨款174

表5—6 1998—2004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企业养老保险的补助175

表5—7 1998—2004年养老保险补助金额中中央与地方财政所占比重175

图5—3 1998—2004年养老保险补助金额中各级财政所占比重176

表5—8 1986—2004年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收入与支出比重176

表5—9 中央与地方财政补贴养老保险占其财政支出之比177

图5—4 中央与地方财政养老保险补贴走势178

表5—10 中央与地方财政对下岗职工生活保障的补助情况178

表5—11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在补助金中的整体分配179

图5—5 中央与地方对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补助支出179

5.2.3 分地区政府承担的社会保险财政责任180

图5—6 中央与地方财政补助之比重180

表5—12 中央财政对职工养老金的补助占各地养老金支出比重181

表5—13 地区类型划分183

图5—7 中央财政对辽宁、上海和湖南的养老保险补贴情况184

表5—14 1998—2004年各地区地方财政对养老保险补助占当地财政支出比重185

5.3 转型期社会保险中政府监管责任的演变187

图5—8 辽宁、上海和湖南对本省(市)养老保险补贴情况187

5.3.1 从盲目到理性:制度设计与规范责任的演变188

表5—15 社会保险方面的法规数量190

5.3.2 从失范到规范:行政管理责任的演变194

图5—9 1951—1966年的监管机构196

图5—10 1992—1997年社会保险的管理体制197

5.3.3 从全面管理到重点突出:基金监管力度的加大198

图5—11 目前的社会保险监管体制198

表5—16 转型期间养老保险金的实际收缴率201

表5—17 缴费工资相当于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202

表5—18 2004年社会保险的实地稽核情况203

表5—19 2001—2004年养老保险实地稽核情况203

图5—12 少缴、补缴养老保险费对比204

表5—20 核查冒领养老金情况206

5.3.4 从官管官办到官民结合:政府监管责任的社会化207

表5—21 1996—2003年养老保险金社会化发放率209

5.3.5 从制度规定到运行过程:监管责任的不平衡210

表5—22 2004年各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容及运行情况213

表5—23 1998年分地区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内容及运行情况215

5.4 责任演变趋势216

第六章 综合评估218

6.1 引言218

6.2 政府在社会保险制度转型中取得的成就219

6.2.1 新型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成效219

表6—1 社会保险制度框架221

表6—2 1989—2004年参加社会保险人数224

表6—3 1998—2004年企业和个人缴费占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比率225

6.2.2 对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贡献227

6.3 政府在转型期承担责任中存在的问题228

6.3.1 财政责任混乱——“相互转嫁”228

6.3.2 政府监管存在着低效、失职与不作为现象238

表6—4 2001—2003年养老保险人均运行成本241

6.3.3 地区发展失衡244

表6—5 2001—2004年东7省、东北3省、中、西部地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情况245

图6—1 2001—2004年东7省、东北3省、中、西部地区征缴收入占全国的比例246

表6—6 2001—2004年东7省累计结余占全国结余比例246

图6—2 2004年工伤保险参保人数构成247

图6—4 2004年全国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比例构成248

图6—3 1998—2004年全国平均费率比较248

6.3.4 未来的政府财政责任将更加严峻249

表6—7 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缺口250

表6—8 1998年以来的养老金替代率251

6.4 现实问题造成的不良后果252

6.4.1 社会保险制度层面的不良后果252

表6—9 个人账户的每月退休金额的工资替代率252

6.4.2 社会层面的不良后果254

6.4.3 经济层面的不良后果255

6.4.4 政治层面的不良后果257

6.4.5 其他不良后果259

6.5 现实问题的原因剖析260

6.5.1 改革环境:双重路径依赖的负面影响261

图6—5 造成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261

图6—6 双重路径依赖示意图263

6.5.2 政府组织的缺陷:资源与体制上的限制264

表6—10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及中央财政收入所占比重265

表6—11 2003年部分地区的财政调控能力267

图6—7 社会保险组织管理结构270

图6—8 社会保险的监督机构271

6.5.3 社会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影响272

6.6 基本结论276

第七章 出路探寻278

7.1 引言278

7.2 基本思路281

7.2.1 立体型的解决方案281

7.2.2 合理、规范和具体的责任划分284

7.2.3 渐进的化解过程285

7.2.4 内外结合的化解方法286

7.3 财政责任的合理化解288

7.3.1 政府责任:分项、分级加以明晰289

7.3.2 资金筹集:存量投入、增量投入与投资收益相结合293

7.3.3 转制成本化解:纵向消化与横向分摊相结合295

表7—1 调整系数的指标构成298

表7—2 工作成效系数的指标构成299

7.3.4 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自我平衡能力301

7.4 监管责任的科学配置305

7.4.1 立法机关尽快承担制度设计与规范的责任305

7.4.2 完善政府行政监管体系308

图7—1 社会保险管理结构建议311

7.4.3 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313

7.5 相关的配套措施314

7.5.1 劳动就业制度的配套315

7.5.2 财政制度的配套316

7.5.3 相关环境的营造317

第八章 结论及建议320

8.1 本书的基本结论320

8.2 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324

参考文献327

后记3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