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友好型公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友好型公民
  • 陈彩棉,康燕雪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780209329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36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70页
  • 主题词:公民-环境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友好型公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全球性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1

一、环境的概念1

第一章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出现1

二、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2

三、现代绿色思潮的兴起7

四、全球环境保护的第一个里程碑——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0

五、全球环境保护的第二个里程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2

六、《21世纪议程》与《中国21世纪议程》15

第二节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诞生17

一、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历史来源17

二、中国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21

三、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22

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途径23

一、环境友好型公民的概念26

第二章 环境友好型公民综述26

第一节 环境友好型公民的内涵26

二、环境友好型公民的涵义27

三、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特征28

第二节 环境友好型公民成为时代的要求29

一、塑造环境友好型公民的必要性29

二、塑造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现实条件39

第三节 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理论基础45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培养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理论依据45

二、科学发展观是培养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理论指导48

第三章 环境友好型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51

第一节 环境权概念的提出51

一、环境权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51

二、环境权的涵义53

一、环境权主体的范围54

第二节 环境权的主体54

二、环境权主体的内容55

第三节 公民环境权56

一、公民环境权的主体与客体57

二、公民环境权的内容57

三、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局限性61

四、落实公民环境权的措施与手段64

五、设置公民环境权的意义70

第四节 公民环境权的实现途径——普遍设定环境义务71

一、环境权是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对应71

二、我国对环境义务的法律规定72

第四章 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74

第一节 绿色产业的兴起74

一、环保农业的兴起74

二、工业企业的绿色化75

三、废弃物减量化和再利用76

四、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79

五、绿色产品的开发与研制80

六、绿色包装、绿色营销的推广82

第二节 绿色消费与适度消费83

一、绿色消费热83

二、倡导适度消费与节约消费87

第五章 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环境意识、环境伦理和环境道德94

第一节 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环境意识94

一、环境意识概念的出现94

二、环境意识的内涵96

三、涉及环境意识的几个概念及其区别97

四、中外环境意识落差99

五、牢固树立环境意识,培养公民的环境素养102

二、环境道德的基本原则106

一、环境道德的涵义106

第二节 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环境道德106

三、环境道德的基本要求107

四、“环境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108

第三节 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环境伦理110

一、环境伦理学的诞生110

二、关于环境伦理学的争论及其主流思想112

三、关于环境伦理的讨论及其基本观点115

四、科技伦理思潮的兴起117

第六章 塑造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环境文化与环境法制127

第一节 环境文化与环境法制的关系127

一、环境文化及其基本观点127

二、环境法制的概念128

三、环境文化与环境法制的关系129

一、我国古代环境文化的形成和对环境的管理130

第二节 环境友好型社会文化法制建设的历史底蕴130

二、我国古代环境文化的特点133

三、发展新型环境文化,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134

第三节 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与制度建设136

一、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概述13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39

三、环境保护基本制度142

四、污染防治与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要求148

五、法律责任163

第四节 当代国际社会环境文化法制建设的概况及其特点167

一、国际环境文化法制建设及特点167

二、我国环境文化法制建设169

第七章 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环境教育170

第一节 “环境教育”概念的演进170

一、“环境教育”概念的提出170

二、环境教育的涵义171

一、环境教育的孕育172

第二节 国际环境教育发展历程的回顾172

二、环境教育的兴起与确立173

三、环境教育的蓬勃发展174

四、环境教育的成熟与完善175

第三节 中国环境教育30年176

一、环境教育的萌芽和起步阶段176

二、中国环境教育的奠基和发展阶段178

三、中国环境教育的深化和扩展阶段180

第四节 环境教育的内容与趋势183

一、环境教育的内容及其实施183

二、环境教育的意义185

三、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手段186

四、环境教育的发展趋势188

一、明确当前环境教育的任务189

第五节 构建环境友好型公民环境教育的基本体系189

二、环境教育体系构建的设想195

三、不断开拓适宜的教育途径198

第八章 国外培养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经验201

第一节 发达国家培养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经验201

一、美国培养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经验201

二、英国培养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经验208

三、德国培养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经验214

四、日本培养环境友好型公民的经验217

第二节 国外培养环境友好型公民经验的启迪225

一、各国环保产业政策可资借鉴的经验225

二、各国环境教育可资借鉴的经验228

附录 环保日历231

参考文献235

后记2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