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柔性版印刷原理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柔性版印刷原理与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0538642.jpg)
- 美国柔印技术协会基金会编;程常现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8345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51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苯胺印刷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柔性版印刷原理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柔性版印刷机原理及其结构1
概述3
第一章 宽幅卷筒纸柔性版印刷机4
第一节 层叠式柔性版印刷机4
第二节 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5
一、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的发展7
二、中心压印滚筒9
第三节 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9
第五节 印版滚筒10
第四节 折叠纸盒印刷机10
第六节 轴向与周向套准12
第二章 窄幅卷筒纸柔性版印刷机13
第一节 发展状况13
第二节 窄幅卷筒纸柔性版印刷机的分类15
一、卫星式柔性版印刷机15
二、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16
三、层叠式柔性版印刷机17
四、平台式柔性版印刷机18
第三节 印刷产品19
第四节 窄幅卷筒纸柔性版印刷工艺20
一、开卷装置20
二、进纸及张力控制装置21
三、印刷机组22
四、干燥与固化24
五、模切机组25
六、模切基本原理26
七、承印物的影响27
八、模切方式29
九、预定形状29
十、专业化的刀具加工30
十一、轮转型模切刀具的维护和处理31
十二、故障区域31
十三、废料收集33
十四、产品的送出与收集34
第三章 卷筒纸张力系统36
二、中间张力区域37
三、复卷张力区域37
第一节 张力区域37
一、开卷张力区域37
第二节 张力驱动装置39
一、电动机类39
二、制动器和离合器类39
第四章 张力控制系统41
第一节 手动控制系统41
一、接触式纸卷直径跟踪器41
二、非接触式纸卷直径跟踪器42
一、浮动辊装置43
第二节 中间张力区域或拉纸系统43
第三节 自动控制系统43
二、张力传感器系统44
第五章 给纸开卷装置48
第一节 单纸卷开卷装置48
第二节 高速接纸开卷装置49
第三节 开卷张力系统52
第四节 送纸辊装置54
第五节 纸带输出装置和冷却辊55
一、双辊复卷装置56
第六章 复卷设备56
第一节 表面卷绕装置56
二、单辊复卷装置57
第二节 中心卷绕装置58
第三节 复卷张力控制系统59
第四节 功率要求60
一、恒定张力系统61
二、递减张力系统62
第五节 表面卷绕复卷张力控制系统63
第一节 气涨轴65
第七章 气涨轴及卡盘65
第二节 特殊气涨轴67
第三节 气动卡盘68
第八章 纸带纠偏机构70
第一节 纸带纠偏70
一、自动纸带纠偏系统71
二、纸带位置控制72
三、传感器的安装74
第二节 开卷纠偏74
一、转向纠偏装置75
第三节 中间张力区域的纸带纠偏75
二、转向纠偏装置的操作76
三、转向纠偏装置的选择79
四、绕枢轴偏转的纠偏装置79
第四节 复卷纠偏80
第九章 印刷质量观测装置82
第一节 频闪观测器82
第二节 摇摆镜观测器83
第三节 筒形旋转镜观测器84
一、“弯曲纸带”的特性84
第四节 视频扫描85
二、自动同步85
三、照明及放大85
一、系统结构86
第五节 总结89
第十章 承印物处理与工艺90
第一节 干燥装置90
一、干燥装置工作原理92
二、NFPA规范92
一、热传递93
第二节 冷却辊93
二、冷却辊的设计94
第三节 静电96
一、静电的成因96
二、静电控制97
第四节 总结99
第十一章 承印物的清洁100
一、电晕放电101
二、典型的薄膜处理101
第一节 薄膜处理101
第二节 喷粉系统103
一、静电喷粉103
二、防尘控制103
第三节 联机覆膜104
一、改装的覆膜印刷机104
二、独立的覆膜装置106
三、固体胶黏剂覆膜107
第四节 紫外线与电子束固化上光107
一、固化108
二、安全109
第十二章 瓦楞纸板后印设备110
一、瓦楞纸板印刷的起源110
二、革新与发展110
三、柔性版印刷市场111
四、瓦楞纸板预印与后印111
五、产品范围112
第十三章 瓦楞纸板后印设备的结构114
第一节 单张给纸装置116
一、后推式给纸机116
二、前口叼纸式给纸机116
第二节 印刷装置119
一、顶面印刷与底面印刷119
二、印版安装120
三、送纸环121
六、油墨122
七、网纹辊122
五、固定啮合传动连接器122
四、压印滚筒122
第三节 纸板传输系统123
一、送纸辊124
二、真空传送带125
三、真空传送辊126
第四节 印刷-开槽机126
第五节 模切印刷机126
第六节 柔性版折叠胶粘机127
第七节 平压模切机132
第八节 堆积装置133
一、渐升式堆积机133
二、渐落式堆积机133
第九节 齿轮传动印刷机134
第十节 主轴传动印刷机135
第十一节 设计趋势136
一、伺服(无轴)传动印刷机136
二、独立的非联线印刷机137
三、薄印版138
四、快速更换网纹辊系统138
一、纸张清洁器140
第十二节 干燥装置140
二、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以促进持续发展141
第十三节 印件准备与计划142
一、机器保养143
二、开展技术培训以促进持续发展143
第十四章 印刷机结构力学144
第一节 滚筒的平衡144
三、轴承的受力145
二、动平衡145
一、静平衡145
四、允许的最大径向跳动量147
第二节 辊的变形148
第三节 齿轮传动装置149
一、印刷重复长度的增量153
二、齿轮的安装155
三、齿轮与联机加工155
四、双联齿轮传动系统156
五、卫星式印刷机的驱动156
六、总轴传动装置157
第四节 轴承158
一、滑动轴承158
七、数字伺服驱动装置158
二、滚动轴承159
三、滚针轴承160
四、轴承的使用与保养160
第一节 机器磨损对机器性能的影响161
第二节 机器出现故障时进行的维修161
第十五章 印刷机的维护161
第三节 预防性维修162
一、管理职责163
二、维修需求通报163
第四节 不同部位的正确维护164
一、安装164
二、公用设施164
三、润滑164
四、润滑概览165
六、液压缸及其管线167
七、网纹辊与墨斗辊167
五、制动器和离合器167
八、电气系统168
九、烘干装置168
十、辅助设备169
十一、备件库存169
第五节 操作人员及设备维护169
一、及时的清理169
二、操作注意事项170
三、操作者的适时保养170
下篇 柔印操作与车间实务171
概述173
第十六章 人身安全和印刷车间安全174
一、衣着要求174
二、安全常识175
三、安全标志176
四、急救设备177
五、易燃物质179
六、有害物质180
七、工具安全182
一、印刷机组的选择184
第十七章 窄幅卷筒纸柔性版印刷机工艺操作步骤184
第一节 印刷机的调节设置184
二、模切装置的准备186
三、检查已安装的印版186
四、网纹辊的更换186
五、模切刀的安装与设置187
六、预调时承印物的使用189
七、纸带边缘纠偏装置的设置189
八、辅助装置的设置189
九、干套准189
十、输墨装置的设置190
十一、墨斗辊和刮墨刀的设置192
十二、印刷压力、墨量与套准的调节193
十三、色彩检测与校正193
十四、审批单194
第二节 印刷机运行操作步骤195
一、油墨黏度和pH值195
二、往墨斗中加墨196
三、巡查和质量检查197
五、印刷品的运输准备198
四、质量意识198
第三节 清洗工艺步骤199
一、清洗步骤199
六、为下一印件做准备199
二、清洁印版200
五、取出未印材料201
六、工具与印刷机周围区域的清洁201
七、紫外线固化装置的清洁201
四、给油墨容器上加标签201
三、模切部件的拆卸和清理201
第十八章 宽幅卷筒纸柔性版印刷机工艺操作步骤202
第一节 印刷机的调节设置202
一、印刷机组的选择202
二、确定承印物的走纸方式203
三、安装滚筒组件203
四、更换网纹辊203
五、选择网纹辊的规则204
六、在印刷机组上安装印版滚筒204
七、给印刷机组上墨204
八、墨斗辊和刮墨刀的设置205
十、色彩检测与校正206
九、调节印刷压力、供墨与套准206
十一、审批单207
第二节 印刷机运行操作步骤207
一、油墨的黏度和pH值207
二、往墨斗中加墨209
三、巡查和质量检查209
五、为下一印件做准备211
第三节 清洗工艺步骤211
四、质量意识211
一、预备清洗步骤212
二、双辊式印刷机组的清洗212
三、腔体刮刀式机组的清洗213
四、清洗印版213
五、刮墨刀组件的清洗214
六、更换刮墨刀214
七、墨斗的清洗214
十一、墨泵的清洗215
十、工具与印刷机周围环境的清理215
九、取出未印材料215
八、给油墨容器上加标签215
第十九章 瓦楞纸板柔性版印刷机工艺操作步骤216
第一节 印刷机的调节设置216
一、印刷材料的预先确认检查216
二、进纸机构的调节设置218
三、给纸前挡规的调节设置218
四、进给装置的调节设置219
七、安装印版220
六、选择印刷机组220
五、按照印刷卡检查印版220
八、设置送纸辊221
九、设置输墨装置221
十、给印刷机组上墨222
十一、墨斗辊和刮墨刀的设置223
十二、印刷压力的调节223
十三、色彩检测与校正224
十四、印刷机调节步骤检查表224
一、监视油墨的pH值和黏度225
第二节 印刷机运行操作步骤225
二、给墨斗加墨226
三、印刷质量检测226
四、车间日常维护227
五、为下一个印件做好准备228
第三节 清洗工艺步骤228
一、清洗设备和材料228
三、油墨保存229
四、手工清洗229
二、机器护罩的开启229
五、清洗印版230
六、腔体刮刀式机组的清洗230
七、刮墨刀组件的清洗230
八、墨斗的清洗231
九、自动清洗装置231
十、给油墨容器上加标签232
十一、每周清洗项目232
附录一 齿轮参数与印刷重复长度对照表233
附录二 印刷车间故障排除一览表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