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女子教育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女子教育史
  • 熊贤君编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ISBN:754403042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64页
  • 主题词:妇女教育-教育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女子教育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世道沧桑:从鼎盛到衰落1

一、女性身份的飙升走高1

第一章 初具毛坯:先秦女子教育的发轫1

二、女性影响的失落走低3

三、女性在教育中的地位5

第二节 文化氛围:礼教与妇道7

一、礼教的形成7

二、妇道的滥觞8

第三节 家教范式:途径和方法 10

一、周室三母与教育 10

二、女童的鞠养与教育 11

三、女子出嫁后的教育 12

一、孔子论女子教育 13

第四节 孔子孟子:基调的谱成 13

二、孟子论女子教育 17

第二章 涂打底色:秦汉女子教育的演进 21

第一节 秦崇法与女子教育 21

第二节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观的形成 23

一、“三纲五常”的面世 23

二、“三从四德”的登场 25

第三节 女子家庭教育的实施26

一、家庭女子教育 26

二、婚嫁及出嫁后的教育28

三、汉代女子家庭教育的利弊 30

第四节 女子道教教育 32

第五节 两部女子教育经典 33

一、刘向的《列女传》 34

二、班昭及其《女诫》 36

第六节 蔡文姬个案的研究 39

第三章 观念杂出:魏晋南北朝女子教育的繁茂 42

第一节 女子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42

一、迭出不穷的才女 42

二、女子儒家经学的教育 44

三、女子“四德”的教育 45

四、女子孝顺的教育47

五、女子书法、武功的教育 48

第二节 女性导师传授生徒技艺 49

第三节 张华必慎所感的胎教观 51

一、新女性——乐羊子妻53

第四节 范晔对女子道德的倡导53

二、新继母——穆姜 55

第五节 颜之推的女子教育主张 56

一、提倡早教56

二、立身修德的教育内容 57

三、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59

第四章 奔腾豪放:隋唐女子教育的拓展 62

第一节 宫廷女子教育 62

第二节 教坊梨园的艺术教育 65

一、教坊与梨园之设 65

二、女子的技艺教育 66

三、教坊梨园的影响 67

一、林林总总的女子教育教科书 68

第三节 女子教育的教科书 68

二、经典教材《女孝经》70

三、通俗教科书《女论语》 74

第四节 孙思邈对胎教理论的开拓77

一、孕妇所居环境的作用 78

二、饮食药物与胎教 78

三、孕妇宜做轻度劳动 79

第五章 改弦更张:宋元女子教育的转换 80

第一节 理学与女子教育实施 80

一、夹杂不纯的教育内容 80

二、贞操主体的凸现 82

三、日益炽烈的贞节观念84

第二节 女子艺术教育的繁荣85

一、宫廷女子艺术教育86

二、勾栏青楼的艺术教育 87

三、民间女子艺术教育90

四、女子劳动技能教育92

第三节 司马光和袁采论妇德 94

一、司马光著《家范》论妇德94

二、袁采论新妇德 97

第四节 词人李清照个案研究 101

一、家庭教育与家学环境影响 101

二、出嫁后的“继续教育”104

三、改嫁与贞节问题 104

第六章 辗转反侧:明代女子教育的回流 107

第一节 女子才德观念的发展 107

一、女子文学教育110

第二节 女子文学艺术教育 110

二、女子艺术教育112

第三节 女子教育教科书与读物113

一、女子教育教科书和读物概观 114

二、刘氏的《女范捷录》115

三、仁孝文皇后的《内训》 116

四、吕得胜的《女小儿语》120

五、吕坤的《闺范》和《闺戒》123

六、陆氏的《温氏母训》128

七、徐士俊的《妇德四箴》和王孟箕的《御下篇》130

八、《女儿经》132

第七章 走向深渊:清代前期女子教育的总结135

第一节 女子才德观的演变135

第二节 女容教育的畸变139

第三节 女子文学艺术教育的兴盛141

一、女子文学教育141

二、女子艺术教育143

第四节 女子的劳作教育145

第五节 女子私塾教育和社会教化146

一、女子私塾教育146

二、女子社会教化148

第六节 女子教科书与读物150

一、清世祖的《内则衍义》150

二、陆圻的《新妇谱》153

三、石成金的《传家宝》156

四、《改良女儿经》、《闺门女儿经》、《闺门千字文》、《女训约言》和贺瑞麟撰《女儿经》、《妇女一说晓》158

五、王朗川的《言行汇纂》、唐彪的《人生必读书》和史典的《愿体集》164

六、廖免骄的《醒闺编》和冯树森的《四言闺鉴》168

第七节 蓝鼎元和陈宏谋论女子教育171

一、蓝鼎元论“女学”性质与内容172

二、陈宏谋论女子教育的重要性173

第八章 中西杂烩: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女子教育的转型176

第一节 早期教会女子学校登陆177

一、早期教会女子学校的开办177

二、艰难的劝学与招生180

三、课程与特点的形成182

四、早期教会教育的特质与价值 183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新试验184

二、开辟女科考试185

一、妇女“天足”教育185

第三节 经正女学首开风气 187

一、经正女学的开办过程187

二、经正女学的办学方针 189

三、经正女学的管理与影响 190

第四节 维新志士重女子教育的呐喊192

第九章 方兴未艾:清末“新政”时期女子教育的兴盛197

第一节 女子教育观念的更易197

一、天生禀赋女优于男198

二、兴女学,普及女子教育199

三、体育为女子教育第一义201

第二节 女子私学的创办 203

一、春潮般涌动的私立女学203

二、上海务本女塾 205

三、上海爱国女学 207

第三节 女子官学章程的颁布 210

一、女子官学设立之议 210

二、女子学堂章程的颁布212

第四节 女子官学基础教育的实施216

一、女子官学的设立与分布216

二、女子官学的办理 219

第五节 女子职业教育的尝试 223

一、女子师范学堂问世223

二、女子职业教育的起始225

第六节 女子留学的起步 228

第七节 教会女校的发展231

一、批判封建女子教育234

第八节 秋瑾论女子教育234

二、女子要“自立、自活”236

三、重视开女智,兴女学237

第十章 山重水复:“民元”到五四运动女子教育的徘徊239

第一节 女子初等教育推进的机遇239

一、初小男女同学肇始240

二、政府褒奖兴办女学241

三、女子初等教育的改革的深化244

第二节 女子中学的蜿蜒蛇行246

第三节 女子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艰难迈进249

一、女子师范教育渐入正轨249

二、雷声大雨点小的女子职业教育251

三、途程布满荆棘的女子高等教育254

第四节 女子留学扬帆遇暗礁256

第五节 教会女子教育的新动向258

一、女子教育体系的形成258

二、教会女子普通中小学的教学与管理260

三、教会女子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管理262

第六节 复古与启蒙双重变奏263

一、公开鼓吹旧礼教264

二、“端肃女校风纪”265

三、复古与启蒙的交织——母道266

四、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268

第七节 蔡元培的女子教育思想270

一、男女在教育上应平等271

二、女子不学之弊271

三、养成完全之人格的旨归273

第十一章 斑驳多彩:五四运动到南京政府成立女子教育的深化277

第一节 女子高等学校的诞生277

一、女子高等教育机构的创办278

二、女子高师的课程设置279

三、女子高师的教学280

第二节 女子中等教育的拓展281

一、发展女子职业教育281

二、注重家事实习282

三、加强基础知识教学283

第三节 两性共学的神圣忧思284

一、高等学校男女同学肇始285

二、中学男女同学的讨论286

第四节 教会女子学校的登记注册290

第五节 女子教育新潮滚滚来293

一、鲁迅的女子教育主张293

二、李大钊的女子教育主张296

三、胡适的女子教育主张299

四、毛泽东早期的女子教育主张301

五、向警予的女子教育主张303

第十二章 均衡发展:南京政府时期女子教育的定型309

第一节 女子学校教育的巩固提高309

一、女子幼稚教育的缓慢进步310

二、女子小学教育的艰难迈进311

三、女子中学教育姗姗起步312

四、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313

五、女子高等教育的推进314

第二节 女子社会教育与干部训练316

一、女子社会教育的推行316

二、妇女干部训练319

第三节 教会女校特色的形成322

一、教会女子教育的成熟322

二、教会女子学校教育的完备323

三、教会女子学校管理规范化325

第四节 陈衡哲、陶行知和刘蘅静的女子教育观328

一、陈衡哲的女子教育观328

二、陶行知的女子教育观332

三、刘蘅静的女子教育观337

主要参考文献343

后记3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