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治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治疗
  • 刘庆思,庄洪,黄宏兴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8033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33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51页
  • 主题词:骨质疏松-中西医结合疗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治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知识1

第一节 骨的结构与功能1

一、骨的结构与功能1

二、软骨的结构与功能9

三、骨基质12

第二节 骨骼系统的发育过程及影响因素16

一、骨组织发生方式和基本过程16

二、长骨的增长、增粗和改建27

三、膜内成骨的改建33

四、软骨组织的发生34

第三节 骨细胞学基础36

一、骨单位36

二、骨细胞系37

三、骨细胞的凋亡44

四、骨的转换与骨转换率46

第二章 骨代谢及其调节49

第一节 骨矿物质49

一、钙49

二、磷56

三、镁59

四、微量元素62

第二节 骨基质蛋白的生理及调控66

一、胶原66

二、骨基质非胶原蛋白67

三、葡萄糖蛋白69

四、骨基质的矿化71

第三节 骨代谢的调节75

一、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75

二、甲状旁腺激素78

三、降钙素83

四、雌激素86

五、维生素88

六、基因水平的调节90

七、细胞因子91

第三章 骨生物力学96

第一节 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96

一、应力和应变96

二、骨的各向异性101

三、应力集中101

四、骨的功能适应性102

第二节 骨的生物力学特性103

一、弹性与塑性103

二、弹性模量104

三、变形能104

第三节 骨折治疗的生物力学105

一、骨折力学原理105

二、骨的断裂力学106

三、疲劳断裂107

四、骨折治疗的生物力学观点108

五、张力带固定的生物力学109

六、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109

七、螺钉应用的生物力学111

第四节 骨生物力学的检测方法及意义113

一、骨的应变测量法(简称电测法)113

二、光测法基本原理及应用114

三、骨生物力学测定114

四、生物力学与临床115

第四章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理学117

第一节 病因学117

一、激素因素117

二、营养因素139

三、免疫因素143

四、物理因素145

五、遗传因素146

第二节 病理学150

一、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变化150

二、全身激素和局部细胞因子对骨代谢的影响151

三、运动负荷对骨代谢的影响153

第五章 中医关于骨质疏松症的理论158

第一节 中医对骨的认识159

一、骨的构成159

二、骨的功能160

第二节 肾与骨质疏松160

一、中医肾的结构与功能160

二、肾主骨理论164

三、肾主骨理论与中医整体观165

四、肾虚与骨质疏松170

五、对肾主骨理论的现代医学认识172

第三节 脾与骨质疏松178

一、中医脾的结构与功能178

二、脾虚与骨质疏松180

三、中、西医学对脾认识的异同181

第四节 血瘀与骨质疏松185

一、中医血瘀证论述185

二、血瘀与骨质疏松187

三、现代医学对血瘀证的认识188

四、现代医学对活血化瘀中药作用机制的认识191

第五节 肝与骨质疏松193

一、中医肝的结构与功能193

二、肝虚与骨质疏松197

三、中、西医学对肝认识的异同198

第六节 气血津液与骨质疏松199

一、气血的生理功能199

第七节 经络的实质及病机与骨质疏松202

二、津液的生理功能202

第八节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204

一、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204

二、骨质疏松症的分型与论治204

第六章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技术207

第一节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207

一、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207

二、诊断原则209

三、诊断方法209

四、诊断标准209

五、诊断程序213

六、存在的问题214

第二节 普通X线检查215

一、X线表现215

二、骨质疏松X线分度216

三、X线测量骨密度的方法217

四、X线估计骨密度的选择221

五、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性骨折和变形的X线诊断222

六、X线的鉴别诊断223

第三节 骨密度诊断技术及临床意义224

一、骨密度测定中的几个概念224

二、平片骨密度法225

三、单光子(SPA)及单能X线吸收法(SXA)226

四、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228

五、定量CT(QCT)234

六、超声波骨密度仪(QUS)238

第四节 生化检查240

一、衡量骨吸收的生化指标241

二、衡量骨形成的生化指标245

三、激素的检查248

四、与骨矿化有关的生化检查251

一、骨组织形态计量学255

第五节 其他诊断技术255

二、遗传因子诊断技术259

三、核医学检查技术261

四、钙负荷—降钙素兴奋试验265

五、定量磁共振(QMR)和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265

六、骨强度测定266

七、骨质量检测267

八、骨同质因子(bone homogeneity factor,BHF)268

九、肌肉功能分析仪(MES)268

第六节 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269

一、症状、体征的鉴别诊断269

二、X线平片的鉴别诊断270

三、骨密度降低的病理性质及病因分析275

四、几种有骨密度降低表现的疾病277

五、高转化型与低转化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判断282

一、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原则及目的284

第七章 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284

第一节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284

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286

三、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95

第二节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309

一、内分泌性骨质疏松症309

二、药物性骨质疏松症318

三、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321

第三节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323

一、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概念及分类323

二、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症323

三、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症327

第四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331

一、病因病机331

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334

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338

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342

五、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复343

六、骨质疏松性骨折合并症及其防治344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新进展346

第八章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353

第一节 药物治疗概述353

一、治疗原则353

二、治疗目标355

三、疗效评价标准355

四、治疗药物分类356

五、新药开发研究360

第二节 西医治疗药物361

一、钙剂361

二、维生素D类368

三、降钙素373

四、雌激素378

五、孕激素387

六、雄激素391

七、双磷酸盐类394

八、氟化物类400

九、甲状旁腺激素405

十、依普黄酮407

第三节 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409

一、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中成药411

二、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传统方剂422

三、近年来研究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方剂431

四、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用药规律的初步分析452

第九章 骨质疏松症的非药物疗法456

第一节 物理疗法456

一、理疗的原理456

二、理疗的临床应用原则及注意事项457

三、理疗的方法458

四、影响理疗作用的因素472

第二节 营养疗法472

一、营养疗法的原理473

二、影响骨代谢的营养因素473

三、防治骨质疏松的配餐484

四、中医饮食调理487

第三节 运动疗法491

一、概述491

二、运动疗法的原理494

三、运动疗法的原则、处方组成及运动量的监测496

四、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注意事项500

五、运动能力的评价501

六、运动的手段及方法503

一、推拿疗法作用机制的现代研究509

第四节 推拿疗法509

二、推拿的基本作用511

三、推拿治疗的作用途径513

四、推拿手法的分类514

五、推拿手法的技术要求515

六、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常用推拿手法517

七、与骨质疏松症有关的推拿方法522

八、推拿治疗的禁忌证524

第五节 气功疗法525

一、气功概述525

二、练功要素527

三、练功原则528

四、常用的静功方法530

五、练功的注意事项533

第六节 针灸疗法533

一、概述533

二、几种针灸疗法介绍536

第七节 脉冲电磁疗法538

一、概述538

二、治疗机制539

三、影响因素540

四、常用治疗方案541

第十章 骨质疏松的预防543

第一节 概述543

第二节 现代医学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543

一、流行病学研究543

二、健康教育544

三、早期诊断544

四、注意饮食545

五、体育锻炼546

六、药物预防547

七、其他方面548

第三节 中医养生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549

一、中医养生的意义551

二、情志养生552

三、饮食养生558

四、药膳养生562

五、运动养生568

第十一章 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572

第一节 骨质疏松症的发展简史572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575

一、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的研究575

二、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学的研究579

三、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学研究583

四、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研究587

第三节 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的历代研究608

第四节 现代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615

参考文献6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