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转型期农村金融体系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转型期农村金融体系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0546816.jpg)
- 刘锡良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4073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农村金融-金融体系-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转型期农村金融体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背景及研究思路1
上篇 转型期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11
第一章 农户金融需求分析11
第一节 引言:梓潼县概况11
第二节 农户收支状况与金融需求14
一、农户家庭收支分析14
二、农户总体收支状况及金融需求特征17
第三节 农户存款需求分析22
一、样本农户存款需求总体情况22
二、样本农户分类型存款需求情况24
一、简要文献回顾29
第四节 农户贷款需求分析29
二、农户总体贷款需求状况30
三、不同类型农户的贷款需求特征33
第五节 农村金融需求的季节性变化特点38
一、存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38
二、贷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39
第六节 主要结论和农户金融需求的特性分析40
一、小结40
二、我国农户金融需求的特性分析41
第二章 农村企业金融需求分析47
第一节 农村企业基本情况47
一、农村企业的规模特征48
二、农村企业的行业分布49
三、农村企业的经营特性51
四、农村企业的市场环境52
第二节 农村企业一般资金需求53
一、规模以上企业53
二、规模以下企业55
第三节 不同类型农村小企业资金需求特征59
一、农村生产企业59
二、流通企业61
第四节 不同发展阶段农村小企业资金需求62
一、启动期63
二、成长期64
三、成熟期65
第五节 农业产业化中企业的金融需求66
一、处在上游的生产资料的供应商67
二、处于中间阶段的农产品生产企业67
三、处于末端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68
第六节 总结69
第三章 农村金融供给状况及存在的问题72
第一节 农村金融供给基本情况72
一、金融机构格局及业务开展状况72
二、农村金融业务经营中的突出问题76
第二节 农村中小企业金融供给79
一、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79
二、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82
一、人员构成与客户情况83
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状况83
二、贷款情况84
三、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影响87
第四节 民间借贷发展状况89
一、梓潼县民间金融现状89
二、梓潼县民间借贷的几点结论91
三、我国民间金融表现形式92
四、我国民间金融运行特征94
五、我国民间金融发展趋势96
第五节 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98
一、农村金融需求特点103
第四章 农村金融体系构建和完善的理论分析和政策建议103
第一节 农村金融体系构建——基于交易成本的分析103
二、农户的融资顺序:一个假说104
三、交易成本与农村金融体系结构105
四、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之间的竞争与合作109
五、交易成本、竞争与农村金融机构的产权形式选择112
六、农村企业资金需求与金融供给安排的进一步说明114
第二节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若干建议116
一、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指导原则117
二、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118
第五章 研究背景与改革回顾136
专题一 制度变迁中的中国农村信用社:现状、改革与发展136
下篇 转型期农村金融专题研究136
第一节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主要阶段137
一、第一阶段:1951—1959年137
二、第二阶段:1959—1979年138
三、第三阶段:1979—1996年138
四、第四阶段:1996年至今138
第二节 新一轮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案与改革绩效142
一、改革方案142
二、改革绩效143
第三节 梓潼县农村信用社改革简况144
一、基本财务状况144
二、改革措施与进程146
三、改革绩效148
第六章 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与管理体制变革149
第一节 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改革:如何真正明晰产权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149
一、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变迁的历史回顾149
二、新一轮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概览153
三、当前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160
四、客观合理地看待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166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的所有制性质:股份制、合作制还是股份合作制166
一、改革背景167
二、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特点和地区适应性167
三、重塑农村金融的合作性170
一、农村信用社省级管理模式:改革理由、思路与试点情况173
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制度改革:省级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173
二、农村信用社省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174
第七章 农村信用社改革其他相关问题研究180
第一节 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与经营目标——互助合作化、商业化还是政策化180
一、主要的几种观点182
二、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与经营目标的基本原则183
第二节 农村信用社市场环境改革:形成适度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格局185
一、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必要性在哪里186
二、以增量改革为特征的市场竞争环境是否更有效率191
三、适度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格局是否会减少对“三农”的服务191
六、市场化改革主导的竞争体系如何形成192
五、适度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格局是否与特定的产权模式有关192
四、适度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格局是否会导致资金外流并加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192
第三节 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193
一、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总体情况194
二、梓潼县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情况195
三、农村信用社的利率定价选择:能够覆盖金融风险和经营成本的真实市场利率197
四、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的特征197
五、贷款利率的主要定价模式及其影响因素199
六、梓潼县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以“覆盖经营成本、弥补历年亏损”为基础,灵活浮动,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200
第四节 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问题:如何提供合理的政策支持201
一、全国的总体情况202
二、梓潼县农村信用社改革实际203
三、政策支持在化解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中的合理定位206
第五节 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法律环境:如何解决法律缺失问题207
一、农村信用社的责任形式208
二、农村信用社的行业自律209
第六节 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功能:如何从功能观的角度完善农村信用社改革210
一、农村信用社动员储蓄的效果不理想211
二、农村信用社结算渠道不畅211
三、资源配置缺乏效率211
四、风险管理功能不完备212
五、信息不对称212
六、监督与激励功能不健全213
第八章 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政策建议214
第一节 问题及研究综述220
一、问题与争议220
专题二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改革探索220
第九章 引言220
二、总体评价:基础性研究不足和研究视角过于狭窄221
三、本专题的研究思路:从功能观角度演绎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路径221
第二节 政策性金融的理论基础223
一、政策性金融的内涵223
二、政策性金融具备的特殊功能223
三、政策性金融存在的理论基础224
第三节 政策性金融的理论边界226
一、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区别226
三、政策性金融边界的动态变迁路径227
二、政策性金融与财政的比较分析227
第四节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比较分析228
一、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总体情况介绍228
二、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定位228
三、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运行机制229
四、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影响因素分析229
第十章 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需求分析231
第一节 农业政策性金融外部环境分析231
一、农业部门的本身特征决定了农业政策性金融存在的必要性231
二、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存在的现实基础和发展路径233
第二节 农业政策性金融需求分析236
一、农业需要重点保护的领域237
二、从期限来看,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应涉足的领域为中长期贷款238
三、从需求主体来看,政策性金融应介入的领域239
四、从生产的环节来看政策性金融应从事的领域242
五、衍生的政策性金融需求246
第三节 从政策性金融功能的角度管窥农业政策性金融需求248
第十一章 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供给体系分析250
第一节 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总体布局——梓潼县案例250
第二节 国家扶贫体系贷款分析253
一、我国扶贫体系总体介绍253
二、财政扶贫资金特征分析254
三、国家利用国际金融组织的扶贫开发255
一、农发行的历史回顾与思考256
第三节 农发行的调查分析256
二、农发行总体经营情况257
三、转轨过程中农发行运作中存在的问题260
四、农发行的信贷风险分析261
五、农发行的几个特殊问题263
第四节 国家开发银行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调查分析265
一、开发银行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分析265
二、开发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新实践266
三、开发银行的支农功能总体评价268
第五节 其他金融组织的政策性业务运作情况269
一、商业性金融组织运行的农业政策性业务269
二、其他非银行政策性业务的运作情况270
第六节 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功能性缺陷273
第十二章 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战略构想276
第一节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功能界定276
一、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核心功能:提供基础性和开发性的农业贷款276
二、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外延功能:为弱势群体提供贷款和各类流通中介组织提供贷款277
三、农业政策性金融边界的模糊性、多层次性和动态性278
第二节 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战略定位278
一、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农村金融中的定位278
二、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内部布局279
三、加快配套措施建设,充分发挥农发行的诱导性功能280
第三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创新280
第四节 对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进一步反思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