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主动网络及其实现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主动网络及其实现技术
  • 敖志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750844252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69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485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主动网络及其实现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1章 主动网络概论1

1.1 主动网络产生的背景1

1.1.1 传统网络的局限性1

1.1.2 研究背景2

1.1.3 主动网络的提出3

1.1.4 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4

1.2.1 基本概念6

1.2 主动网络的基本原理6

1.2.2 基本思想7

1.2.3 主动网络的实现方式8

1.2.4 主动网络的编程模型10

1.2.5 主动网络研究重点12

1.3 主动网络的性能14

1.3.1 主动网络的优缺点14

1.3.2 传统网络与主动网络的比较15

参考文献17

2.1 主动网络的体系结构19

2.1.1 主动网络抽象模型19

第2章 主动网络的体系结构19

2.1.2 传统网络与主动网络结合的体系结构21

2.1.3 典型主动网络的构成22

2.1.4 利用扩展路由器组建的主动网络体系结构23

2.1.5 主动路由器软插件技术27

2.1.6 主动网络编程语言31

2.1.7 网络体系结构设计中的有关问题33

2.2 主动节点的体系结构34

2.2.1 主动节点体系结构35

2.2.2 主动节点EE36

2.2.3 接口39

2.2.4 主动网络中的通信机制39

2.2.5 主动节点中的数据包处理41

2.2.6 硬件体系结构42

2.2.7 软件设计方案45

2.2.8 主动节点处理流程47

2.2.9 主动节点的性能48

2.3 主动节点的封包协议50

2.3.1 封包的执行51

2.3.2 基于“胶囊”结构的实现52

2.3.4 精明信息包(Smart Packets)方案53

2.3.3 代码嵌入方式53

2.3.5 主动节点封装协议(ANEP)54

2.3.6 Active IP报文56

2.3.7 利用插件技术加载业务57

2.4 虚拟主动网络58

2.4.1 虚拟主动网络的概念58

2.4.2 VAN中主动节点的体系结构59

2.5.1 移动代理与主动网络之间的关系60

2.5.2 基于移动代理的主动网络体系60

2.5 基于移动代理的主动网络60

2.5.3 基于移动代理的主动网络系统62

2.5.4 一种由MA技术构建的主动网络65

2.6 主动智能网70

2.6.1 主动网络与智能网的异同70

2.6.2 主动智能网的体系结构71

2.6.3 一种基于MA的主动智能网74

参考文献75

第3章 主动网络系统及其实现方案实例78

3.1 主动网络传输系统(ANTS)78

3.1.1 ANTS的主动包78

3.1.2 ANTS的结构与原理80

3.1.3 ANTS的性能分析81

3.2 SwitchWare系统83

3.2.1 结构与组成83

3.2.2 性能分析85

3.3 Smart Packet85

3.3.1 结构与组成85

3.3.2 性能分析87

3.4 PAN系统87

3.4.1 PAN节点的结构87

3.5.1 IEEE P1520参考模型89

3.5.2 IEEE P1520参考模型与IP网络89

3.5 IEEE P1520可编程网络89

3.4.2 性能分析89

3.5.3 P1520参考模型与ATM网络92

3.5.4 P1520模型和主动网络的内在关系93

3.6 Bowman和CANES的具体实现94

3.6.1 Bowman94

3.6.2 CANES97

3.7 其他的主动网络系统98

3.7.1 PLAN98

3.7.5 SNAP99

3.7.4 ALIEN99

3.7.2 LIANE99

3.7.3 Scout和Joust99

3.7.6 NetScript100

3.7.7 MO(移动代理环境)100

3.7.8 ANN100

3.7.9 SafetyNet100

3.8 典型的主动网络系统性能及比较101

3.8.1 主动网络系统性能分析101

3.8.2 主动网络系统比较106

参考文献107

4.1.1 节点操作系统的分层结构109

第4章 主动网络节点操作系统109

4.1 节点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109

4.1.2 硬件抽象层110

4.1.3 资源管理层111

4.1.4 资源管理模块的实现112

4.1.5 Node OS-EE API层116

4.1.6 主动节点的安全体系116

4.1.7 节点操作系统抽象结构117

4.1.8 Node OS功能和需求分析120

4.2.1 主动代码管理接口描述122

4.2 主动代码管理的操作接口122

4.2.2 主动代码管理接口的实现技术124

4.3 AA和EE运行管理的操作接口126

4.3.1 AA和EE运行管理接口描述126

4.3.2 AA和EE运行管理接口的实现技术129

4.4 AA间通信管理操作接口131

4.4.1 AA间通信管理接口的描述131

4.4.2 AA间通信管理接口的实现技术132

4.5 带内安全策略操作接口133

4.5.1 带内安全策略接口133

4.5.2 安全策略接口的实现技术134

4.6 主动节点管理接口135

4.6.1 主动节点管理接口的描述135

4.6.2 主动节点管理接口的实现技术136

4.7 基于移动代理的主动网络节点操作系统137

4.7.1 基本概念137

4.7.2 Agent传输协议抽象结构138

4.7.3 主动节点间的交互过程139

4.8 主动节点操作系统实例139

4.8.1 Moab系统139

4.8.2 AMP系统141

4.8.3 Scout系统143

4.8.4 比较与分析145

4.8.5 Router Plugins146

4.8.6 主动路由器操作系统150

参考文献153

第5章 网络管理新技术154

5.1 概述154

5.1.1 网络管理的概念154

5.1.2 网络管理的功能155

5.1.3 网络管理技术的演变156

5.1.4 新一代网络管理158

5.2 网络管理的实现方式160

5.2.1 分布式网络管理160

5.2.2 集中式网络管理模式167

5.2.3 综合网络管理169

5.2.4 网络管理的智能化171

5.2.5 网络管理接口技术172

5.3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系统174

5.3.1 概述174

5.3.2 WBM应用的两种实现策略175

5.3.3 基于网管平台的WBM应用设计与开发176

5.3.4 关键技术177

5.3.5 WBM的标准178

5.4 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179

5.4.1 CORBA的基本概念179

5.4.2 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简介180

5.4.3 一种基于Web/CORBA的综合网络管理181

5.5 智能化网络管理183

5.5.1 基于专家系统的网络管理183

5.5.2 基于智能Agent的网络管理185

5.5.3 基于计算智能的宽带网络管理187

参考文献189

第6章 主动网络管理190

6.1 主动网络管理的概念与设计190

6.1.1 基本概念190

6.1.2 主动网络管理分层设计193

6.2 主动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195

6.2.1 主动网络管理体系结构模型195

6.2.2 基本的网关服务196

6.2.3 主动管理信息库(AMIB)与主动本地代理(ALA)197

6.2.4 主动网络管理的执行环境198

6.2.5 主动网络管理代理的执行环境201

6.3.1 主动网络管理的组成205

6.3 主动网络管理模型的组成205

6.3.2 节点资源的管理与控制206

6.3.3 网络资源管理207

6.3.4 网络管理主动节点与主动包208

6.3.5 分层模块化管理和控制模型210

6.3.6 主动网络的业务管理214

6.4 虚拟主动网络的网络管理216

6.4.1 虚拟主动网络服务管理模型216

6.4.2 主动虚拟网络管理协议218

6.5.1 主动简单网络管理协议225

6.5 主动网络管理的相关实现方案与模型225

6.5.2 基于移动代理的主动网络管理226

6.5.3 基于策略的主动网络管理系统229

6.5.4 主动电信网络管理模型235

6.5.5 主动网络管理平台SENCOMM238

参考文献243

第7章 主动网络的安全技术245

7.1 传统的网络安全系统245

7.1.1 网络安全技术综述245

7.1.2 网络安全技术247

7.1.3 网络安全服务层次模型251

7.2 主动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252

7.2.1 主动网络安全的研究现状252

7.2.2 主动网络安全性的基本问题253

7.2.3 主动网络的威胁模型254

7.2.4 主动网络的保护策略256

7.2.5 主动网络的安全机制分析258

7.3 提高主动网络安全性的方法265

7.3.1 主动网络中的代码安全性策略265

7.3.2 基于编程语言的安全防护技术268

7.3.3 利用主动用户控制的网络安全防范269

7.3.4 运用移动代理安全技术提高主动网络的安全性270

7.3.5 主动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271

7.3.6 主动网络安全风险管理275

7.4 主动网络的安全结构模型279

7.4.1 国内外对主动网络安全结构的研究概况279

7.4.2 通用安全服务应用程序接口281

7.4.3 主动网络的安全层次结构284

7.4.4 主动网络节点安全结构模型285

7.4.5 可扩展的加密算法288

7.4.6 主动安全信包的格式及流程289

7.4.7 可插入部件设计292

7.5.1 主动网络的动态安全需求293

7.5 主动网络的动态安全技术293

7.5.2 主动网络动态策略和应用模型294

7.5.3 主动网络动态安全环境295

7.5.4 主动网络对网络事件的动态反应295

7.6 主动网络逐站服务的安全技术296

7.6.1 主动网络实现逐站安全服务的原型构架297

7.6.2 Bob的Hop-Hop安全解决方法299

7.6.3 主动网络的Hop-Hop安全解决方法301

7.7.1 安全主动网络环境306

7.7 几种典型的主动网络安全系统和实现方案306

7.7.2 PLANet的安全体系308

7.7.3 Seraphim安全系统310

7.7.4 SANTS安全系统311

参考文献311

第8章 主动网络的安全论证314

8.1 主动网络论证的相关知识314

8.1.1 基本概念314

8.1.2 安全主体与认证316

8.1.3 主动网络认证需求分析317

8.1.4 保护技术及引入认证机制的挑战318

8.2 主动网络中的身份认证和完整性保护319

8.2.1 利用IKE协议来实现用户身份的认证319

8.2.2 对于扩展服务的身份认证和完整性保护320

8.2.3 基于扩展服务路由器的身份认证协议321

8.3 基于密码技术的认证方法323

8.3.1 Kerberos V认证方法323

8.3.2 X.509v3认证方法325

8.3.3 Diffie-Hellman认证方法327

8.4 主动网络认证模型设计328

8.4.1 认证模式329

8.4.2 整体架构330

8.4.3 端源认证模块331

8.4.4 逐站完整性保护模块332

8.5 认证方案的实例——ANTS论证333

8.5.1 信包格式的修改333

8.5.2 利用DNSSec安全机制存储和取回X.509v3证书334

8.5.3 利用Java 2的安全体系335

8.5.4 使用HMAC保护ANTS信包的hop-hop完整性339

8.5.5 程序实现339

参考文献344

9.1.1 基本概念346

9.1 概述346

第9章 主动网络的访问控制346

9.1.2 访问控制机制的选择348

9.1.3 访问控制与审计349

9.2 访问控制策略350

9.2.1 安全策略351

9.2.2 基于身份的策略352

9.2.3 基于规则的策略352

9.2.4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策略352

9.2.5 附加控制策略354

9.3.1 Bell-LaPadula(BLP)模型355

9.3 访问控制模型355

9.3.2 基本自主的访问控制模型356

9.3.3 基于强制的访问控制模型357

9.3.4 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型358

9.3.5 基于对象的访问控制模型359

9.3.6 中国墙策略模型360

9.4 主动网络访问控制策略模型的描述361

9.4.1 主动网络的安全操作需求361

9.4.2 基于BLP和中国墙模型的主动网络访问控制描述362

9.4.3 家族树访问控制模型364

9.4.4 主动网络信息流安全模型367

9.5 访问控制的方式369

9.5.1 基于策略的数据流访问控制369

9.5.2 对于主动节点内部状态的访问控制370

9.5.3 访问监控器370

9.5.4 实现中的考虑371

9.6 主动访问控制的设计372

9.6.1 主动能力设计372

9.6.2 访问控制矩阵设计374

9.6.3 主动访问控制器375

9.6.4 主动访问控制策略及其管理构架设计376

9.6.5 GAAAPI设计378

9.7 主动访问控制的实施379

9.7.1 传统TCP/IP调用层次关系379

9.7.2 主动访问控制扩展380

9.7.3 授权机制381

参考文献382

第10章 主动网络的可靠组播383

10.1 组播的基本知识383

10.1.1 组播的概念383

10.1.2 组播的功能和问题384

10.1.3 组播的分类387

10.2.1 组播的协议与地址389

10.2 组播的基本原理389

10.2.2 组播的实现391

10.2.3 IP组播392

10.2.4 应用层组播397

10.2.5 基本的可靠组播技术398

10.3 主动网络组播的体系结构400

10.3.1 系统结构400

10.3.2 分层模型402

10.3.3 主动节点组播体系结构403

10.4 主动可靠组播协议设计思想405

10.3.4 主动组播体系结构动态构成算法405

10.4.1 可靠组播协议框架406

10.4.2 可靠组播协议中的差错检测和反馈控制407

10.4.3 ARM协议中的主动节点机制408

10.4.4 主动节点功能的加强410

10.5 主动网络的可靠组播差错恢复和故障检测协议412

10.5.1 协议设计目标413

10.5.2 ARMER协议描述413

10.5.3 主动组播检测协议420

10.6.1 可靠组播拥塞控制的机制分析423

10.6 主动网络组播的拥塞控制方法423

10.6.2 主动拥塞控制协议设计思想426

10.6.3 主动可靠组播拥塞控制协议427

10.6.4 主动网络的分层组播拥塞控制方案431

参考文献437

第11章 主动网络技术的典型应用439

11.1 主动网络在传统网络技术中的典型应用439

11.1.1 利用主动网络技术进行移动IPv6的切换439

11.1.2 利用主动网络技术构建混合网络监控系统442

11.1.3 利用主动网络实现虚拟专用网446

11.1.4 利用主动网络提高网络服务质量451

11.1.5 主动网络在拥塞控制方面的应用453

11.1.6 在网络技术方面的其他应用458

11.2 主动网络在电力市场的应用459

11.2.1 在电力交易中的应用459

11.2.2 在电力通信网网络管理中的应用460

11.3 主动网络技术在网上交易方面的应用462

11.3.1 主动网络线上拍卖业务模型462

11.3.2 网上股票报价业务模型463

11.3.3 网上订票业务模型466

参考文献4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