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智能光网络 体系结构、协议和标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智能光网络 体系结构、协议和标准](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0562083.jpg)
- (美)德巴简(Debanjan,B.)著;黄蔚,郭丰,徐敏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5286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光纤通信-通信网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智能光网络 体系结构、协议和标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光网络技术概述1
1.1 引言1
1.2 光传输系统1
1.2.1 概述1
1.2.2 衰减2
1.2.3 色散2
1.2.4 非线性效应3
1.2.5 光纤3
1.2.6 光发射模块和光接收模块4
1.2.7 再生器、中继器和光放大器5
1.2.8 光信号及其性能的度量6
1.2.9 DWDM系统7
1.3 复用、调度和交换9
1.3.1 数字交叉连接和分插复用器9
1.3.2 全光交换矩阵10
1.4 小结14
第2章 SONET和SDH基础15
2.1 引言15
2.2 时分复用15
2.3 认识SONET和SDH信号17
2.3.1 SONET和SDH中的基本信号17
2.3.2 净荷封装和虚容器20
2.3.3 同步复用24
2.4 SONET和SDH分层模型29
2.4.1 SONET段层(SDH再生段层)30
2.4.2 SONET线路层(SDH复用段层)31
2.4.3 串联连接层32
2.4.4 SONET通道层(SDH高阶虚容器层)32
2.4.5 VT通道层32
2.4.6 透传33
3.2.1 标准级联35
3.2 级联35
3.1 引言35
第3章 SONET和SDH进阶35
3.2.2 任意级联37
3.2.3 虚级联37
3.3 LCAS41
3.4 净荷映射43
3.4.1 IP over ATM over SONET43
3.4.2 Packet over SONET/SDH44
3.4.3 GFP44
3.4.4 Ethernet over SONET/SDH47
3.5 SONET/SDH透传47
3.5.1 实现开销透传的方法49
3.5.2 透传服务组件50
3.6 故障综述51
3.6.1 传输故障及其检测51
3.6.2 故障定位与信号维护53
3.6.3 质量检测55
3.6.4 远端故障检测58
3.6.5 性能度量参数58
3.7 小结60
第4章 光网络中的保护、恢复和分离路径61
4.1 引言61
4.1.1 概述61
4.1.2 保护和恢复技术以及各自在实现时所作的取舍61
4.2 线性保护63
4.2.1 线性保护概述63
4.2.2 线性保护的理论基础67
4.2.3 SONET/SDH线路保护67
4.2.4 SDH/SONET线性1:N保护68
4.2.5 SONET/SDH K1/K2线性APS(LAPS)协议69
4.2.6 APS命令72
4.2.7 线性子网连接保护72
4.3.1 引言/背景75
4.3.2 环网的理论背景75
4.3 环网保护75
4.3.3 单向通道倒换环76
4.3.4 双向线路倒换环(MS共享保护环)77
4.3.5 软件定义的BLSR83
4.3.6 跨洋环84
4.3.7 P环85
4.4 Mesh恢复86
4.4.1 Mesh恢复的带宽利用率86
4.4.2 端到端源端发起的重路由Mesh恢复88
4.5 小结89
第5章 光网络控制平面90
5.1 引言90
5.2 控制平面结构和功能模型91
5.2.1 网络模型和层92
5.2.2 分割和控制接口95
5.2.4 数据通信网98
5.2.3 控制平面功能98
5.3 IP网络中的控制平面99
5.3.1 选址100
5.3.2 发现101
5.3.3 路由101
5.4 MPLS网络的控制102
5.4.1 MPLS概述102
5.4.2 标签分发103
5.4.3 MPLS流量工程104
5.4.4 MPLS-TE路由105
5.4.5 MPLS网络中的复原105
5.5 扩展MPLS105
5.5.1 GMPLS概述105
5.5.2 GMPLS链路管理107
5.5.3 GMPLS路由107
5.5.4 GMPLS信令107
5.6.1 P-NNI体系108
5.6 ATM网络控制:P-NNI协议108
5.6.2 选址和标识110
5.7 小结112
第6章 邻居发现113
6.1 引言113
6.2 邻接类型和发现过程113
6.2.1 层邻接113
6.2.2 物理媒质邻接116
6.2.3 控制邻接116
6.2.4 邻居发现过程116
6.3 协议机制120
6.3.1 用J0字节实现邻居发现120
6.3.2 用DCC字节实现邻居发现126
6.3.3 链路属性一致性校验126
6.4 LMP127
6.4.1 控制通道127
6.4.2 带有OEO交叉连接(OXC)的LMP用法128
6.4.3 带有光交叉连接(PXC)的LMP用法132
6.5 小结136
第7章 连接指配信令137
7.1 引言137
7.2 ITU-T G7713模型140
7.2.1 G7713是什么140
7.2.2 体系结构介绍140
7.3 GMPLS信令143
7.3.1 基本信令模型144
7.3.2 GMPLS标签145
7.3.3 SONET/SDH连接参数的GMPLS编码147
7.4 RSVP和RSVP-TE149
7.4.1 RSVP149
7.4.2 RSVP-TE155
7.5 GMPLS对RSVP-TE的扩展163
7.5.1 GMPLS RSVP-TE对象163
7.5.3 GMPLS RSVP-TE中连接的建立168
7.5.2 通知消息168
7.5.4 GMPLS RSVP-TE中连接的删除171
7.5.5 GMPLS RSVP-TE重启过程171
7.5.6 GMPLS RSVP-TE中UNI和NNI信令173
7.6 P-NNI信令为光网络做的适配173
7.6.1 P-NNI信令通信173
7.6.2 指定的传输列表174
7.6.3 连接的建立和删除176
7.6.4 P-NNI为光网络做的适配177
7.7 小结178
第8章 保护和恢复的相关信令179
8.1 引言179
8.2 区段保护180
8.2.1 功能描述180
8.2.2 消息182
8.2.5 信令机制183
8.2.4 复原183
8.2.3 预防错连183
8.3 端到端专用Mesh保护185
8.3.1 单向1+1保护185
8.3.2 双向1+1保护185
8.3.3 消息185
8.3.4 信令过程186
8.4 端到端共享Mesh保护187
8.4.1 功能描述187
8.4.2 消息189
8.4.3 信令过程190
8.5 相关讨论191
8.5.1 性能和MPLS快速重路由191
8.5.2 恢复194
8.6 小结195
9.2.1 电话网中的路由196
9.2 路由的历史196
9.1 引言196
第9章 路由概述196
9.2.2 Internet中的路由198
9.3 路由协议基础199
9.3.1 路由和转发199
9.3.2 路由协议设计原则200
9.3.3 IP路由协议的不同类型201
9.4.1 域内路由协议202
9.4 Internet路由协议202
9.4.2 域间路由协议206
9.5 P-NNI207
9.6 小结208
第10章 光网络域内路由209
10.1 引言209
10.2 IP路由和光网络路由的差别209
10.3 带物理分离的路由210
10.4.1 链路特性211
10.4 带约束的路由211
10.4.2 光网络路由约束212
10.5 链路绑定213
10.6 源节点路由214
10.7 光网络域内路由214
10.7.1 单域路由215
10.7.2 示例216
10.7.3 全光网络中的路由219
10.8 跨域路由219
10.8.1 IP网络中的数据包转发219
10.8.2 提取资源信息221
10.8.3 多域网络中的业务指配222
10.8.4 多域网络中的共享Mesh保护223
10.8.5 基于OSPF的多域流量工程226
10.9 相关问题227
10.10 小结228
11.1 引言229
第11章 路由计算和路径选择229
11.2 最短路径计算230
11.2.1 Bellman-Ford算法230
11.2.2 Dijkstra算法232
11.2.3 Bellman-Ford算法与Dijkstra算法的比较233
11.3 带有简单约束的路由计算233
11.3.1 链路保护约束举例233
11.3.2 带宽约束234
11.4 用于分离的路径选择235
11.4.1 链路分离路由算法236
11.4.2 最短链路分离路径算法237
11.5 网络优化240
11.5.1 批处理241
11.5.2 用数学公式描述的最短路径问题241
11.5.3 用数学模型表示的多商品流问题242
11.5.4 多商品最优化问题的建模和求解242
11.6 小结248
第12章 域间控制249
12.1 引言249
12.2 域间控制的要求250
12.2.1 可扩展性250
12.2.2 跨厂商互操作能力250
12.2.3 划分管理区域252
12.2.4 部署和运维方面的考虑252
12.3 域的层次253
12.3.1 与信令的关系253
12.3.2 层次路由254
12.3.3 层内组件的标识255
12.3.4 分离路由和域的表示方法258
12.4 域间路由258
12.4.1 路由信息的分类258
12.4.2 层次路由260
12.5 发现步骤和层次262
12.6 小结263
第13章 光网络管理系统与控制平面264
13.1 光网络管理系统概述264
13.1.1 管理系统提供的功能264
13.1.2 系统管理的层次划分266
13.2 信息模型267
13.2.1 被管对象267
13.2.2 状态271
13.2.3 事件和通知271
13.3 系统管理所使用的协议274
13.3.1 TL1语言275
13.3.2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276
13.3.3 公共管理信息协议276
13.4 管理平面和控制平面之间的关系277
13.4.1 FCAPS和控制平面277
13.3.4 基于CORBA的管理277
13.4.2 发现和管理278
13.4.3 路由和管理279
13.4.4 信令和管理279
13.4.5 域间控制和管理280
13.5 小结281
14.1 引言282
14.2 商业驱动力与不利因素282
第14章 光控制平面的对接282
14.3 不同的标准:竞争还是互补283
14.3.1 IETF283
14.3.2 OIF284
14.3.3 ITU-T284
14.4 不同厂家设备间对接的进展285
14.5 有关商用化的问题286
附录 缩略语288
参考文献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