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稿
  • 星光,张杨主编;张杨,陈舜卿,陈俊熹,刘秉扬编写 著
  • 出版社: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ISBN:753548364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72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4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绪论3

第一篇 争取外援 休养民力 恢复经济 支持长期抗战4

第一章 抗战前边区的财政经济状况4

第一节 贫困落后的城乡经济4

一、地瘠民贫生产落后4

二、地主军阀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5

三、连年战争城乡遭受严重破坏6

第二节 土地革命及根据地的财政经济8

一、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及农村阶级关系的变化8

二、土地革命后期的财政经济11

第二章 抗战初期边区财政经济的基本方针22

第一节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战时财政经济纲领22

一、抗日战争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2

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24

三、边区政府的成立和施政纲领的公布25

第二节 争取外援休养民力的财政方针的确定29

一、八路军主力开赴前线,边区财政负担减轻29

二、外援收入是财政的主要来源30

三、贯彻合理负担,减轻民负30

四、自力更生方针的提出31

第三章 边区农村经济的恢复33

第一节 边区的土地政策和农业政策33

一、边区的土地政策33

二、边区的农业政策34

第二节 民间劳动互助的恢复36

一、边区的“劳动互助社”36

二、民间旧有互助组织的恢复37

第三节 边区公营农业的产生38

一、留守兵团开展农业生产38

二、边区机关学校的农业生产39

第四节 边区农村经济全面恢复46

一、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增加46

二、畜牧与副业的恢复47

三、农村富裕户增多,农民生活普遍改善48

第四章 边区工业的建立51

第一节 边区工业建设的任务51

一、边区工业建设任务的提出和边区工业的特点51

二、边区工业建设的困难和有利条件52

第二节 公营工业的创建54

一、以军用为主的公营工厂的创建54

二、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推动公营工业的发展58

第三节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61

一、延安工人合作社的成立61

二、中国工合延安事务所的成立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初步发展62

三、手工业生产合作杜的组织形式64

第四节 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的恢复67

一、私营工业67

二、个体手工业68

第五节 食盐的开发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71

一、食盐的开发71

二、交通运输业的恢复和发展72

第五章 边区商业迅速恢复76

第一节 私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76

一、边区政府保护和发展私营商业76

二、私营商业恢复和发展的概况及特点78

三、延安市的私营商业82

第二节 公营商业的建立86

一、边区政府经营的公营商业86

二、边区机关部队开始经营商业88

第三节 消费合作社的发展91

一、消费合作社的性质及作用91

二、消费合作社发展概况92

三、延安南区消费合作社95

第六章 边区金融业的建立98

第一节 边区银行组织机构的建立98

第二节 开展银行业务支持商业发展100

一、支持商业活动100

二、“光华商店代价券”的发行100

三、汇兑、存款、放款、代理金库等业务的开展102

第七章 边区财政的建立107

第一节 边区财政机构的建立和统一财政的规定107

一、边区政府财政厅及各县财政组织的建立107

二、边区政府统一财政的规定108

第二节 抗战初期的财政收入110

一、外援110

二、税收111

三、寒衣代金与其他收入117

第三节 抗战初期的经费支出119

一、经费支出概况119

二、事业费的支出120

三、机关部队学校人员生活费的供给办法122

第四节 救国公粮与粮草被服供给124

一、救国公粮与购粮124

二、粮草与被服的供给128

第二篇 自力更生 克服财政经济困难132

第八章 抗战进入艰苦阶段,边区财政经济出现严重困难132

第一节 苏德战争与大平洋战争爆发,敌、顽加紧对边区的包围封锁132

一、苏德战争与珍珠港事变,日寇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132

二、“皖南事变”,国民党加紧对陕甘宁边区的包围封锁133

三、外援断绝和人员增加,边区财政经济严重困难134

第二节 边区开展经济建设的决定和“五一施政纲领”137

一、边区开展经济建设的决定137

二、共产党员要做经济和技术工作140

三、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和“五一施政纲领”的制订141

第三节 边区第一、第二次精兵简政142

一、边区第一次精兵简政142

二、边区第二次精兵简政143

第九章 落实农业各项政策,发展农业生产146

第一节 优待移民,调剂农业劳动力146

一、边区政府优待移民的政策146

二、移民安置情况147

第二节 发放农贷与实行奖励政策148

一、农贷解决了农民生产中的困难148

二、奖励植棉,增加棉花生产149

第三节 兴修水利与改良农业技术152

一、兴修水利152

二、改进耕作方法153

第四节 成立光华农场,培育与推广优良品种155

一、光华农场的建立155

二、优良品种的选育与推广155

第五节 植树造林,改善农业生产环境157

一、边区的林业状况157

二、边区的林业政策及植树造林工作158

三、《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团报告书》有关边区林业的科学意见159

第六节 机关部队的农业生产161

一、359旅屯田南泥湾161

二、机关学校创办农场164

第十章 迅速发展工业,解决工业品供给的困难168

第一节 工业品要实现自给168

一、工业品自给任务的提出168

二、加强党对工业建设的领导,制定切合边区实际的工业政策169

三、团结知识分子,培养科技人才170

第二节 公营工业的迅速发展175

一、部队机关学校纷纷创办自给性工厂175

二、公营工业的调整和稳步发展179

三、开展劳动竞赛,向模范工人赵占魁学习180

第三节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184

一、“民办官助”方针的提出184

二、各种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185

第四节 私营工业和家庭纺织业等手工业的发展187

一、私营工业187

二、家庭纺织业188

三、其他手工业189

第五节 食盐的督运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91

一、食盐的督运191

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92

第十一章 发展商业购销,保障物资供给195

第一节 开展内外贸易,打破经济封锁195

一、边区开展内外贸易的条件195

二、边区贸易机构的建立198

三、边区政府的贸易政策200

第二节 1941年和1942年的对外贸易203

一、对外贸易严重入超及其原因203

二、管理对外贸易的种种努力206

第三节 1941年和1942年的边区商业211

一、中小私营商业进一步发展211

二、消费合作社向“民办官助”过渡212

三、光华商店业务不断扩大214

四、机关部队经营商业的成绩216

五、边区政府关于公营商店的决定219

第十二章 发行边币,稳定金融,发展生产,支持财政223

第一节 禁用法币发行边币223

一、边区政府禁止法币流通与发行边币的决定223

二、1941年和1942年边币发行概况225

第二节 平抑物价,稳定金融230

一、金融物价波动概况230

二、平价运动和货币斗争234

第三节 发放贷款,支持财政,发展生产自给238

一、财政放款238

二、生产放款240

三、商业贸易放款242

第十三章 增收节 支、克服财政困难及经济和财政工作总方针的确定245

第一节 边区财政的新任务与克服财政困难的方针、措施245

第二节 加征救国公粮,克服粮草供给困难247

一、1941年粮食供给的困难与解决办法247

二、20万石救国公粮与2600万斤救国公草的征收248

三、救国公粮政策的调整253

四、粮草供给困难的克服256

第三节 加强税收工作,增加财政收入257

一、税收机构的健全与税收基本政策的确定257

二、税制的改革258

三、税务局长联席会议,营业税、货物税条例的修订259

四、加强税收工作,增加财政收入263

第四节 建设救国公债的发行和公盐、公盐代金的征收266

一、建设救国公债的发行266

二、公盐、公盐代金的征收267

第五节 生产自给,克服财政困难269

第六节 财政管理工作的加强271

一、财政行政工作的加强271

二、财政、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健全272

三、地方财政的管理工作274

四、粮食管理工作的整顿275

第七节 紧缩开支,厉行节 约277

一、困难时期的财政支出办法277

二、经济建设投资的增加280

三、经费供给困难的克服280

第八节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总方针的确定285

一、边区高干会议和整财会议285

二、毛泽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287

第三篇 发展经济 保障供给 迎接抗战胜利294

第十四章 解放区战场对日反攻,边区财政经济建设的新任务294

第一节 解放区战场对日反攻294

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展,国民党第三次反共高潮被制止294

二、解放区战场转入反攻295

三、边区财政经济建设的新任务296

第二节 边区第三次精兵简政和劳模运动298

一、边区第三次精兵简政298

二、开展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运动299

第十五章 组织起来,开展农业大生产运动303

第一节 彻底实行减租减息303

一、西北局关于减租减息的决定303

二、群众性的减租减息304

第二节 开展吴满有运动,鼓励农民劳动致富307

一、边区第一名农业劳动英雄307

二、吴满有的方向就是边区农民的方向308

第三节 组织起来309

一、边区旧有的变工互助组织309

二、边区农民普遍组织起来了312

三、几个模范劳动互助组315

第四节 机关部队学校的农业大生产运动317

一、机关学校的农业生产317

二、边区部队执行南泥湾政策330

第十六章 工业品自给任务的基本实现337

第一节 加强公营工业的领导和管理337

一、厂长联席会议和职工代表大会的召开337

二、加强企业的领导343

三、改善经营管理制度347

第二节 赵占魁运动的深入开展354

一、继续开展赵占魁运动354

二、开展赵占魁运动的成果356

第三节 生产合作社的大发展359

一、生产合作社的发展情况359

二、模范的生产合作社362

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工资制度和分红制度366

第四节 私营工业和家庭纺织业的发展368

一、私营工业368

二、家庭纺织业372

第五节 食盐生产和运输合作事业的蓬勃发展374

一、食盐生产374

二、运输合作事业的蓬勃发展375

第六节 工业品自给的基本实现378

第十七章 边区商业贸易逐步繁荣381

第一节 加强外贸工作的领导和管理381

一、成立物资局,统一领导商业贸易381

二、加强出入口物资管理,建立战时物资管理制度384

三、坚持主要物资对外统销387

第二节 整顿商业,加强对公私商业的领导391

一、整顿公营商业391

二、消费合作社向“民办官助”方向发展393

三、健全商会组织,加强对私营商业的领导396

第三节 边区市场日趋繁荣,对外贸易日益发展399

一、边区经济建设的成功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399

二、边区对外贸易日益发展401

三、边区市场日趋繁荣408

第十八章 边区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417

第一节 边币的大量发行促进财政经济的发展417

一、西北财经办事处关于银行任务与体制的决定417

二、边币的大量发行418

三、发放各种贷款,促进经济的发展419

第二节 稳定金融物价的措施421

一、金融物价的波动421

二、稳定金融物价的措施424

第三节 边区银行企业性质的确定及基金制度的建立427

一、边区银行企业性质的确定427

二、银行基金制度的建立428

第四节 商业流通券的发行430

第五节 建立信用合作社,发展农村信贷432

一、信用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432

二、信用合作社开展业务活动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433

第十九章 边区财政状况的逐步好转436

第一节 1943年—1945年的财政方针和机关部队学校的生产自给436

一、1943年—1945年的财政方针436

二、机关部队学校的生产自给437

第二节 救国公粮的征收与农业统一累进税的试行438

一、救国公粮的征收438

二、农业统一累进税的试行439

第三节 工商税收政策的完善445

一、活动税级制与过境回收税法的实行445

二、货物税条例的进一步修订447

三、营业税征收工作的改进449

四、盐税征收工作的改进与公盐、公盐代金的征收453

五、税务缉私工作453

第四节 健全供给制度,开展节 约运动455

一、生活费的供给标准455

二、优待知识分子459

三、半供给半工资制与薪金制的试行461

四、努力开展节 约运动462

第五节 财政供给状况的逐步好转465

一、1943年财政困难的克服465

二、1944年与1945年的财政收支466

结束语469

后记47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