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农村法治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农村法治发展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0572101.jpg)
- 李昌麒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5755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58页
- 主题词:农村-法治-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农村法治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推进农村法治发展的重要意义2
(一)加强农村法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2
(二)加强农村法治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重要保证2
(三)加强农村法治是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3
(四)加强农村法治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法律支撑4
(五)加强农村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4
(六)加强农村法治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WTO规则的必然要求6
二、推动农村法治发展的理论基础9
(一)依法治国理论9
(二)国家适度干预理论10
(三)二元经济结构理论11
三、推动农村法治发展的背景13
(一)“三农”问题的提出13
(二)农村法治发展简要回顾16
(三)农村法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7
四、推动农村法治发展的总体构思20
(一)把农村法治建设置于正确处理国家与市场关系的框架中去思考20
(二)推动农村法治发展的基本框架21
第一章 我国农村法治建设的一般理论23
一、农村法治的基本含义和意义23
(一)农村法治的基本含义23
(二)依法保障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意义26
二、农村法治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7
(一)法治统一原则27
(二)公平原则28
(三)国家适度干预原则29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30
三、农村法治的制度体系构建31
(一)农业经济法律制度31
(二)农村社会发展法律制度35
(三)农民正当权益保护制度38
四、农村法治的运行机制40
(一)深化农业经济市场化改革,增强农村法治建设的内生驱动力41
(二)革新农村法治观,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41
(三)发展和完善基层民主与自治制度,巩固农村法治建设的政治保障45
(四)完善农村法治系统,创造农村法治建设的有利条件47
第二章 国外农业法及对我国农村法治的启示50
一、美国、日本、欧盟农业法的产生背景及发展50
(一)美国农业法的产生背景及发展50
(二)日本农业法产生的历史背景52
(三)欧盟农业法产生的历史背景53
二、美国、日本、欧盟农业法立法程序55
(一)美国农业法立法程序55
(二)日本农业法立法程序57
(三)欧盟农业法立法程序57
(一)美国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法律制度58
三、美国、日本、欧盟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法律制度58
(二)日本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法律制度61
(三)欧盟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法律制度62
四、美国、日本、欧盟农业的组织制度——合作社法律制度考察64
(一)美国农业合作社法律制度64
(二)日本农业合作社法律制度65
(三)欧盟农业合作社法律制度66
五、美国、日本、欧盟应对WTO《农业协定》的经验68
(一)美国对WTO《农业协定》的应对68
(二)日本对WTO《农业协定》的应对69
(三)欧盟对WTO《农业协定》的应对70
六、美国、日本、欧盟农业法对我国农业法治的启示70
(一)加强农业立法,完善我国农业立法体系70
(二)加强立法的程序化和科学化,确保立法质量71
(三)积极应对WTO《农业协定》的要求和挑战,完善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的法律体系71
(四)加强农业合作社的法制建设,提高农业农民组织化水平72
第三章 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法律思考74
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度的主要表现75
(一)农村居民没有完全获得市场主体应有的法律地位76
(二)农村居民在国土资源权利享有上的不平等待遇77
(三)城乡居民之间在市场交易和分配过程中的不公平待遇78
(四)国民收入分配制度的创制和实施在城乡之间造成的不平等79
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理念80
(一)正视制度变迁过程中产生的城乡差距80
(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创新理念82
三、构建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度的若干设想86
(一)彻底消除现行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中实际存在城乡之间的不平等法律待遇,统筹处理好城乡经济市场化发展的关系87
(二)制定《农业现代化促进法》,统筹处理好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88
(三)制定《就业法》,统筹处理好城乡就业的关系89
(四)制定《小城镇法》,统筹处理好发展大中城市和发展小城镇的关系90
(五)创建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统筹处理好城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91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沿革93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现状与问题93
第四章 农村土地优化使用法律制度93
(二)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与实践96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土地制度的价值目标与基本要求100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制度的价值目标100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土地制度的基本要求100
三、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创新105
(一)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基本现状105
(二)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的基本设想108
四、农村宅基地与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的创新110
(一)农村宅基地与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的现状考察110
(二)农村建设用地使用制度的创新111
第五章 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法律运作机制115
一、双层经营机制存在的问题和焦点116
(一)“分”之有余与“分”而“不立”117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的功能弱化119
(三)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的缺陷120
(四)农村双层经营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22
二、农村社区经济组织法律制度创新123
(一)社区经济组织法律制度创新的指导思想123
(二)农村社区经济组织制度的模式125
(三)社区经济组织的创新方向128
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问题129
(一)合作社思想发展简史130
(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135
(三)合作社组织的原则、目标与特征138
(四)农民合作组织的变革态势141
(五)农民合作组织的制约因素与问题及制度创新144
(六)农民合作组织法律制度之建构147
第六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法律促进机制150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问题150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界定150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151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机理153
(一)市场的含义153
(二)从分工理论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动因156
三、以美国为例看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159
(一)美国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的推动159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161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法律模式163
(一)组织模式163
(二)土地使用模式165
(三)合同保障模式167
(四)政府农业管理模式168
五、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促进措施170
(一)提供农村公共物品170
(二)推进农业补贴制度建立的进程171
(三)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宏观政策指导172
(四)建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72
(五)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对政府的干预权限进行定位173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决定必须走生态农业之路175
(一)农业的特点和生态经济本质175
第七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问题175
(二)生态农业是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农业现代化的途径177
二、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及环境污染现状179
(一)我国农业自然资源面临的危机179
(二)农村环境污染严重181
三、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治保障184
(一)完善我国农业环境资源法律是建立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客观需要184
(二)完善农业环境资源保护立法的设想和建议187
第八章 农业科技开发、转化和推广的法律问题197
一、当前世界科技与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态势197
(一)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197
(二)21世纪必将迎来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200
(三)现行农业科技开发、转化和推广的法律法规201
(一)农业科技进步制度的概念202
二、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法律制度202
(二)农业科技进步的基本方针203
(三)农业科技进步的基本原则203
(四)农业科技创新主体205
(五)农业科技创新管理的法律思考209
三、农业科技开发的法律制度213
(一)农业科技开发的概念214
(二)农业科教机构自主权制度214
(三)农业科技开发工作的管理214
(四)农业科技开发的主要内容和形式215
(五)农业科技开发的费用、收入分配和税收215
四、农业科技转化的法律制度216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216
(二)农业科研成果的分类及转化途径218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常见的技术型资产的法律问题220
(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管理224
五、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律制度227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227
(二)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基本特征229
(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230
(四)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的法律规定233
(五)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制度235
(六)法律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235
(七)现今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的问题237
(八)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法律思考239
第九章 农产品国内和国际市场开辟的法律问题245
一、我国当前农产品市场体系的框架与制度性缺陷245
(一)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及特点245
(二)农产品市场体系存在的制度性缺陷248
二、WTO对农产品市场制度的安排249
(一)WTO农产品市场制度的形成249
(二)WTO农产品市场制度的基本内容251
(三)对WTO农产品市场规则与制度的评价256
三、WTO体制下农产品市场法制的缺陷与不足259
(一)主体制度不完善260
(二)市场准入制度存在缺陷260
(三)市场竞争制度不健全261
(四)卫生与动植物检疫制度与国际规则有明显差距262
(五)市场监管制度不完善263
四、WTO体制下农产品市场法制改革与完善的对策263
(一)关于农产品市场主体制度263
(二)关于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264
(三)关于农产品市场竞争制度265
(四)关于农业宏观调控制度266
(五)关于动植物检疫法律制度269
(六)关于农产品市场监管制度270
(一)农民土地产权问题的一般诠释272
一、农民财产权益的保护272
第十章 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272
(二)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的保障问题284
(三)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法律保障287
二、减轻农民负担的法律对策292
(一)农民负担的内容与现状292
(二)我国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立法的演进292
(三)农民负担的实质295
(四)减轻农民负担的具体对策299
三、农民民主权益的保护307
(一)村民自治的实施问题307
(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完善村民自治309
四、农民社会权益的保障311
(一)农村的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11
(二)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问题312
(三)农民工权益维护的问题313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产生的历史必然性317
第十一章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法律问题317
二、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交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21
三、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思路和价值理念326
(一)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思路326
(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制度建设中的价值理念329
四、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途径及其法律制度构想330
(一)目前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制度性障碍330
(二)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法律制度的创新与完善338
第十二章 农村分配与社会保障的法律问题341
一、中国农村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341
(一)分配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341
(二)农村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345
(三)改革和完善中国农村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346
二、中国农村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348
(一)中国农村分配问题的现状分析348
(二)中国农村分配问题的法律根源分析351
(三)中国农村分配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356
三、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363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村社会保障363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新形势367
(三)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372
第十三章 农村组织的法制建设问题383
一、农村乡镇政权的法制建设384
(一)乡镇政权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84
(二)加强乡镇政权建设的对策389
二、村民自治组织及其法制建设395
(一)村民自治组织的法律性质与地位396
(二)村民自治组织及其自治权398
(三)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建议与对策400
三、农村经济组织的法制建设403
(一)农村经济组织的类型与特征404
(二)农村经济组织的法律制度建设406
四、与民主和法制相关的其他问题411
第十四章 农村法治化实现的保障413
一、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414
二、农村法治建设的面临的主要问题418
(一)农村立法滞后于现实419
(二)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还比较薄弱420
(三)农村干部和村民的权利意识不强421
(四)农村干部和村民的守法意识不强422
(五)农村诉讼难和执法难问题尚未解决423
(六)农村法治建设缺乏应有的物质和制度保障424
三、农村法治建设的根本保障425
(一)加强和完善农村立法425
(二)加强对农民和农村干部的权利意识的培养427
(三)加强对农民和农村干部的民主意识的培养432
(四)加强对农民和农村干部的守法意识的培养437
后记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