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纯粹现象学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纯粹现象学通论
  • (德)胡塞尔著;李幼蒸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8256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72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612页
  • 主题词:现象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纯粹现象学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本质和本质认识9

第一章 事实和本质9

1 自然认识和经验9

2 事实。事实和本质的不可分离性10

3 本质看和个别直观11

4 本质看和想象。独立于一切事实认识的本质认识14

5 本质判断和具有本质一般有效性的判断14

6 某些基本概念。一般性和必然性16

7 事实科学和本质科学17

8 事实科学和本质科学间的依属关系19

9 区域和区域本质学19

10 区域和范畴。分析的区域及其诸范畴21

11 句法对象和最终基底。句法范畴23

12 属和种24

13 一般化和形式化25

14 基底范畴。基底本质和tode ti(此处这个)27

15 独立的和非独立的对象。具体项和个别项28

16 实质领域中的区域和范畴。先天综合认识30

17 逻辑考察的结论31

第二章 自然主义的错误解释32

18 批评性讨论之导论32

19 经验与原初给与性行为之间的经验主义同一化33

20 作为怀疑论的经验主义35

21 唯心主义一方的含混性37

22 对柏拉图实在论的谴责。本质和概念38

23 观念化的自发性。本质和虚构40

24 一切原则之原则41

25 实践中的实证论者作为自然科学家,反思中的自然科学家作为实证论者42

26 独断论态度的科学和哲学态度的科学43

第二编 现象学的基本思考49

第一章 自然态度的设定及其排除49

27 自然态度的世界:我和我周围的世界49

28 cogito(我思)。我周围的自然世界和我周围的观念世界51

29 “其他的”自我主体和主体间的周围自然世界52

30 自然态度的总设定52

31 自然设定的彻底改变。“排除”、“置入括号”53

32 现象学的epoche(悬置)56

第二章 意识和自然现实58

33 关于作为现象学剩余的“纯粹意识”或“先验意识”的预备说明58

34 作为主题的意识本质60

35 作为“行为”的我思。非实显性变样61

36 意向性体验。一般体验63

37 在我思中对纯粹自我的“指向性”和把握性的关注65

38 对行为的反思。内在的和超验的知觉67

39 意识和自然现实。“素朴”人的理解68

40 “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躯体上所与物作为“物理真实”的“纯显相”70

41 知觉的真实内容及其超验客体71

42 作为意识的存在和作为实在的存在。诸直观方式间的原则区别74

43 对一基本错误的阐释76

44 超验物的纯现象存在,内在物的绝对存在77

45 未被知觉的体验,未被知觉的实在80

46 内在性知觉的不可怀疑性,超越性知觉的可怀疑性82

第三章 纯粹意识区域85

47 作为意识相关物的自然世界85

48 我们世界之外的一个世界的逻辑可能性和事实悖谬性87

49 作为世界消除之剩余的绝对意识88

50 现象学态度和作为现象学领域的纯粹意识90

51 先验预备性思考的意义91

52 补充。物理物和“显相的未知原因”93

53 有生命物和心理意识98

54 继续。偶然和相对的超越性心理体验,必然和绝对的先验性体验100

55 结论。一切实在都是通过“意义给与”而存在的。拒绝“主观唯心主义”101

第四章 现象学还原103

56 关于现象学还原范围的问题。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103

57 关于排除纯粹自我的问题104

58 被排除的超验者上帝105

59 本质事物的超越性。排除作为普遍科学的纯粹逻辑106

60 实质性—本质性学科之排除108

61 关于现象学还原之系统研究的方法论意义109

62 认识论的预备性说明。“独断论”态度和现象学态度111

第三编 关于纯粹现象学的方法和问题117

第一章 方法的预备性思考117

63 方法思考对于现象学的特殊意义117

64 现象学者的自我排除118

65 现象学对本身的自反关涉119

66 明晰所与物的忠实表达。单义的词语120

67 阐明的方法。“所与物的近距”和“所与物的远距”121

68 真正的和非真正的明晰度。正常性阐明的本质123

69 完全明晰的本质把握方法124

70 在本质阐明方法中知觉的作用。自由想象的优先性125

71 体验的一种描述性本质学的可能性问题128

72 具体的、抽象的、“数学的”本质科学128

73 现象学问题的应用。描述和精确规定131

74 描述科学和精确科学132

75 现象学作为有关纯粹体验的描述性本质学说133

第二章 纯粹意识的一般结构136

76 以下研究的主题136

77 反思作为体验领域的基本特性。反思中的研究138

78 关于体验反思的现象学研究141

79 批评引申。现象学和“自我观察”的困难144

80 体验与纯粹自我的关系151

81 现象学时间和时间意识152

82 继续。三重体验边缘域,同时作为体验反思的边缘域155

83 对作为“观念”的体验流之把握156

84 作为现象学首要主题的意向性158

85 感性的hyle(质素),意向性的morphe(形态)161

86 功能问题165

第三章 诺耶思和诺耶玛168

87 预备性说明168

88 真实的和意向的体验成分。诺耶玛169

89 诺耶玛的陈述和现实陈述。心理领域内的诺耶玛172

90 “诺耶玛的意义”,“内在客体”与“现实客体”间的区别173

91 扩展到意向性的最广泛领域176

92 从诺耶思角度和从诺耶玛角度所见的注意之变化177

93 过渡到较高意识领域中的诺耶思—诺耶玛结构180

94 在判断领域内的诺耶思和诺耶玛181

95 在情绪领域和意志领域中的类似区别184

96 过渡到其他各章。总结186

第四章 关于诺耶思—诺耶玛结构的一系列问题189

97 作为真实体验因素的质素因素和诺耶思因素,作为非真实体验因素的诺耶玛因素189

98 诺耶玛的存在方式。诺耶思的形式理论。诺耶玛的形式理论192

99 在现前化领域和准现前化领域中的诺耶玛核心及其特性195

100 在诺耶思和诺耶玛内表象之本质法则的层级结构197

101 诸层级的特性。不同种类的“反思”198

102 过渡到特性说明的新方面199

103 信念特性和存在特性200

104 作为变样的信念样态201

105 作为信念之信念样态,作为存在之存在样态203

106 肯定和否定及其诺耶玛相关项204

107 重复的变样205

108 诺耶玛的特性不是由反思规定的206

109 中性变样207

110 中性化意识和理性的判定。假定209

111 中性变样和想象210

112 想象变样的可重复性。中性变样的不可重复性212

113 实显的和潜在的设定213

114 关于设定的潜在性和中性变样的继续讨论216

115 应用。扩大的行为概念。行为实行和行为引动220

116 过渡到新的分析。有根基的诺耶思及诺耶玛相关项222

117 有根基的设定和中性变样理论的结论。设定的一般概念224

118 意识综合。句法形式228

119 多设定行为向单设定行为的转换230

120 综合设定领域内的设定性和中性232

121 情绪领域和意志领域内的信念句法233

122 被分节联结的综合之实行样式。“主题”235

123 作为综合性行为实行样式的含混性和清晰性237

124 “逻各斯”的诺耶思—诺耶玛层次。意指和意义238

125 逻辑表达领域中的实行样态和阐明方法241

126 表达的完全性和普遍性243

127 判断的表达和情绪诺耶玛的表达244

第四编 理性和现实249

第一章 诺耶玛的意义,与对象的关系249

128 导论249

129 “内容”和“对象”:作为“意义”的内容250

130 关于“诺耶玛意义”之本质的界定253

131 “对象”,“在诺耶玛意义中可规定的X”254

132 作为在其充实性样式中的意义核256

133 诺耶玛的命题。设定的和综合的命题。在表象领域中的命题257

134 命题学的形式理论258

135 对象和意识。向理性现象学的过渡261

第二章 理性之现象学265

136 理性意识的第一基本形式:原初给与的“看”265

137 明证与明见。“原初的”和“纯粹的”明证。直陈的和确然的明证268

138 充分明证与不充分明证269

139 各种理性的交织。理论真理,价值真理,实践真理271

140 确证。无明证的证明。设定的明见性和中性的明见性的等价性273

141 直接的和间接的理性设定。间接明证性275

142 理性设定和存在277

143 充分的物所与性作为康德意义上的观念278

144 现实和原初给与的意识:最终的规定279

145 关于明证性之现象学的批评考察280

第三章 关于理性理论问题系列的一般层级284

146 最一般性的问题284

147 问题的分化。形式逻辑学,价值学,实践学285

148 形式本体论的理性理论问题287

149 区域本体论的理性理论问题。现象学构成的问题289

150 继续。作为先验论导引的物区域293

151 物的先验构成的层次。补充295

152 从先验构成问题向其他区域的扩展297

153 先验问题的完全扩展。研究的分类298

主题索引302

人名索引395

中译本附录401

《观念1》后记401

《观念1》的形成和早期研究者的评论420

法译本译者导言——献给米凯尔·杜甫海纳449

法译本注释471

德、法、英、中现象学用语对照表534

《通论》二版中译者后记——《通论》中译本形成的背景和历程553

《通论》二版中译者校后记5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