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儒家“熟仁”新探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儒家“熟仁”新探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0623195.jpg)
- 杨建祥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006056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仁-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儒家“熟仁”新探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1
楔子:儒家“熟仁”的来龙去脉1
一、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2
1.由“德”向“仁”的转升2
2.从《说文·人部》之“仁”说开10
3.分量与掂量16
二、“仁”之世俗化问题18
1.“一体二面”之性质18
2.“世俗化”体系之逻辑19
3.线索与脉络21
三、人禽之辨26
1.人禽之辨不等于人与动物之辨26
2.人禽之辨的超越28
3.超越的意义指归29
四、需要较劲的问题30
1.较劲“禽兽”31
2.较劲“君子”32
3.较劲“成人”33
4.较劲“做官”34
5.较劲“做事”35
6.较劲“行动”35
7.较劲“熟”本身36
8.较劲“熟仁”之效率37
9.较劲“等级社会”的秩序性与“熟仁”之关系38
10.较劲儒家的“自由主义”39
五、儒家“熟仁”理性39
六、走出“心魔”的历练40
第一章 话语与定向46
一、孔子的话语深处46
1.三句名言46
2.“熟仁”名言之提挈50
3.“熟仁”理性之开发到确立50
二、孔子“熟仁”定向之性质53
1.习仁于熟54
2.仁性生长56
3.礼、颜子之学58
三、《诗经》照观61
1.《诗经》中的“熟仁”条目62
2.《韩诗外传》之照观66
3.朱熹读《诗》之照观68
4.唐甄《潜书》之照观70
四、继续的鲜活话题73
第二章 “仁”之活学活用76
一、这个人物,还是孔子76
1.“熟仁”指标76
2.实践性“注脚”78
3.“仁术”之讲究81
二、仁之方85
1.环节85
2.自家体验86
3.“体用不二”之性质88
4.子贡的辩护90
三、做人—做官—做事—做学问93
1.追究子张的“不至于谷”94
2.追究出发点之向度96
3.引领了“道”之学问98
第三章 “熟仁”命题与语境103
一、孟子的考义104
1.“熟仁”命题诞生:“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104
2.美在“熟”中104
3.“熟”在“集义所生”到“不动心”106
二、“大而化之”问题108
1.话题由来108
2.“熟仁”之级111
三、“若要熟,也须从这里过”113
1.“熟仁”功夫之规定:“术”要正114
2.“熟仁”功夫之细究:“规矩说”、“自得说”、“德慧说”116
四、“德慧”之术118
1.至诚119
2.志气和集义120
五、“造孟运动”,“熟仁”到了宋明理学122
1.精神实质123
2.李觏之案例:“熟仁”到了宋明理学的特殊性124
第四章 “仁”到“仁政”与“熟仁”131
一、“仁”到“仁政”131
1.关于“王道”131
2.“仁政”与“王道”134
二、“仁政”与“熟仁”136
1.“仁政”里有“熟仁”136
2.“仁术”问题:“术不在仁之外,而仁正全于术之中。”(王船山语)138
3.“仁之安宅”:“义之路辨”问题140
三、“熟仁”里,流淌着孟子的人格血脉142
1.“仁”之判断:“道二,仁与不仁”142
2.“仁”之志向:“仁义天下”143
3.“仁”之追求:“仁覆天下”145
4.“仁”之理想:“仁者无敌”146
5.“仁”之实现:“舍我其谁”146
四、“熟仁”笔下的“仕”定向147
1.出仕,以正义之道而行148
2.孔子之仕的“熟仁”品味149
3.“经”与“权”150
第五章 继续“熟仁”走的路:来自董、韩、王三子的诉求156
一、董仲舒157
1.董氏之压力157
2.董氏之用力158
二、韩愈168
1.韩愈之压力:从“原”到“明”的工作168
2.韩愈之用力:“熟仁”之于“师”175
三、王安石186
1.王氏之压力187
2.王氏之用力:“精”字考量188
第六章 承续与展开:二程品位204
一、“贵熟”掀开了二程“熟仁”之品味204
1.“贵熟”204
2.沿孔、孟方向,挖掘底蕴,留驻根底212
二、“心熟”217
1.创意217
2.“养心至熟”的追问218
三、旨趣在“自熟”221
1.何谓“自熟”221
2.三处追究223
四、学要信与熟225
1.“学—信—熟”225
2.人生哲理之深化227
五、接着孟子的“这里过”229
1.德性锻炼230
2.“问敬”232
六、“熟仁”在仕上的用意233
1.仕上的刻意233
2.“治道”上的刻意234
第七章 转折性进展:张载“熟仁”之究242
一、以《易》为宗243
1.“德盛仁熟”243
2.研“几”之学247
二、以《中庸》为体253
1.关于“性与天道”253
2.关于“至诚”256
3.关于《诚明篇》261
三、以孔孟为法262
1.太虚即气262
2.“大而化之”则“通”264
四、袁应泰之序:句句应验于“熟仁”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