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清农业史资料(1368-1911) 第1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明清农业史资料(1368-1911) 第1册
  • 陈树平主编;苏金花,赵慧芝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50973078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75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398页
  • 主题词:农业史-史料-中国-明清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明清农业史资料(1368-1911) 第1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第一册1

第一章 人口、耕地与垦荒1

第一节 人口与耕地1

一 各省人口、耕地基本情况1

二 一些府州县人口、耕地变迁情况12

第二节 安辑流民与奖垦政策16

一 荒地与议垦16

二 安辑流民及垦荒政策措施28

(一)国家有关政令28

(二)北方各省招垦及垦荒情形41

(三)南方各省招垦及垦荒情形58

第三节 垦荒过程和成效72

一 黄河流域72

(一)直隶、山东、河南72

(二)山西、陕西、甘肃83

二 长江流域96

(一)江苏、浙江、安徽96

(二)江西、湖北、湖南、四川105

三 华南各省113

四 东北三省117

五 内蒙及邻近地区127

附 蒙民地户对放垦的反抗132

六 新疆133

(一)清代前期伊犁屯田133

(二)清前期其他地区屯田141

(三)清后期屯田与垦荒146

七 云南、贵州151

第四节 一些地区垦荒与占垦对农田的破坏156

一 山地开垦与水土流失156

二 占垦湖河滩地与水利破坏162

第二章 粮食作物的发展169

第一节 稻米169

一 长江流域169

二 南方其他各省180

三 黄河流域191

四 北方其他各省及西藏222

附 对北方种稻的提倡及反对226

第二节 小麦233

一 北方233

二 南方237

第三节 玉米243

一 玉米的来历243

二 四川、陕西、湖北三省244

三 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江西259

四 直隶、河南、山东、甘肃267

五 东北三省及新疆269

六 华南、云贵地区272

第四节 番薯278

一 番薯的传入278

二 华南、云贵地区283

三 长江流域294

四 北方各省307

附一 西藏318

附二 劝种红薯以助民食319

第五节 杂粮322

一 各地种植概况322

二 高粱、谷子336

三 豆类343

四 荠麦、青稞、黍、稷等及其他杂粮352

附一 马铃薯358

附二 芋366

附三 薯蓣、蔓菁、木番薯371

第二册377

第三章 经济作物的发展(上)377

第一节 棉花377

一 棉花的传入及发展概况377

二 黄河流域383

三 长江流域404

四 其他各省424

第二节 蚕桑437

一 概况437

二 浙江、江苏、安徽445

三 江西、湖北、湖南、四川463

附 近代山丝之利477

四 山东、河南、直隶、山西、辽宁478

五 陕西、甘肃、新疆489

六 广东、广西、福建、台湾502

七 云南、贵州506

第三节 烟草512

一 烟草传入与传播概况及种烟政策512

二 福建、台湾、江西523

三 浙江、江苏、安徽534

四 四川、湖南、湖北541

五 山东、河南、直隶547

六 山西、陕西、甘肃552

七 广东、广西、贵州555

八 东北三省及新疆558

第四节 茶559

一 概况559

二 浙江、福建、台湾562

三 江西、安徽、江苏570

四 湖南、湖北、四川、陕西577

五 广东、广西、云南584

第五节 麻587

一 概况587

二 江西、安徽589

三 湖南、湖北、浙江、四川594

四 福建、台湾、广东、广西599

五 北方各省603

第六节 蓝靛606

一 江西、福建606

二 浙江、江苏、安徽610

三 湖南、湖北、四川614

四 河南、山东、陕西、直隶615

五 广东、广西、贵州617

第七节 甘蔗619

一 概况619

附 甜菜620

二 福建、台湾621

三 江西、四川624

四 广东、广西、云南628

五 浙江、江苏、湖北、湖南、安徽631

第八节 花生633

一 概况633

二 福建、台湾、浙江635

三 广东、广西639

四 江苏、江西、安徽644

五 山东、直隶、河南649

六 湖南、湖北、四川、西藏654

第四章 经济作物的发展(下)657

第一节 蔬菜657

一 概况657

二 白菜类662

三 瓜类670

四 萝卜673

五 竹笋676

六 蘑菇、木耳679

七 莲藕、菱芡、菱白等683

八 生姜690

九 芥蓝、莼菜、椒等696

第二节 馔食用油类作物702

一 油菜702

二 芝麻、胡麻704

三 茶油706

第三节 器物用油类作物709

一 漆树709

二 油桐714

三 乌桕718

四 冬青、樟树719

第四节 编织用作物722

一 竹722

二 苇草、蒲葵、棕榈725

附 楮、胡梩树730

第五节 花卉与香料作物730

一 花卉730

二 香料734

第六节 药材738

一 北方各省738

二 南方各省745

附 罂粟及其禁种政策754

(一)概况754

(二)北方各省761

(三)南方各省769

第五章 果树和林木775

第一节 果树775

一 柑橘775

(一)概况775

(二)福建、江西、广东、广西777

(三)江苏、浙江及其他省区781

附 其他柑橘类果木784

二 荔枝、龙眼787

(一)福建、台湾787

(二)广东、广西、四川、云南794

三 枣、栗、柿、核桃798

四 梨、苹果806

五 桃、李、梅、杏811

六 其他果木813

附 西瓜、甜瓜、哈密瓜816

第二节 林木822

一 发展和保护林木的政策822

二 华南、云贵地区及西藏829

三 长江流域834

四 黄河流域及新疆841

附 滥伐林木及其后果850

第六章 农作物种植技术859

第一节 粮食作物种植技术859

一 稻作技术859

二 种麦技术876

三 玉米种植技术883

四 番薯种植技术887

第二节 经济作物种植技术894

一 种棉技术894

二 种桑与养蚕技术902

三 种茶技术910

四 种烟草技术913

五 种麻技术918

六 种甘蔗、蓝靛、红花技术924

七 蔬菜种植技术928

八 其他经济作物种植技术931

第三节 果木种植技术935

一 果木嫁接技术935

二 种柑橘技术937

三 种荔枝、龙眼技术940

四 种枣、栗、柿、核桃技术943

五 种梨、苹果、林檎、柰技术946

六 种桃、李、梅、杏技术948

七 种葡萄技术951

第七章 治田、施肥和防治病虫害954

第一节 治田954

一 南方一些地区954

二 北方一些地区959

第二节 施肥961

一 施肥技术示例961

二 各地使用肥料情况968

第三节 改造盐碱地984

一 直隶府州县984

二 山东、河南等地985

第四节 防治病虫害986

一 防治谷物蔬菜虫害986

二 防治果木虫害991

三 治蝗993

第三册1003

第八章 农田水利1003

第一节 水利的重要性及国家有关政策措施1003

一 水利的重要性1003

二 国家维护农田水利的政策措施1010

第二节 修筑堤堰沟渠,引水灌溉1023

一 江浙地区1023

(一)江苏1023

(二)浙江1030

二 长江中游地区1035

(一)江西、安徽1035

(二)湖北、湖南1043

三 两广和闽台1049

(一)广东、广西1049

(二)福建、台湾1056

四 西南地区1063

(一)四川1063

(二)云南(上)1070

(三)云南(下)1081

(四)其他府州1085

五 西北地区1092

(一)陕西(上)1092

(二)陕西(中)1101

(三)陕西(下)1109

(四)甘肃(上)1117

(五)甘肃(下)1124

(六)新疆及内蒙古河套地区1129

六 黄河中下游地区1135

(一)直隶1135

(二)河南1146

(三)山东、山西1157

第三节 凿井灌田1167

一 概况1167

二 黄河中下游地区1170

三 西北地区1183

四 南方各省1188

第四节 水利工程技术和维修管理1189

一 各地水利工程技术示例1189

二 水利使用规定1200

三 水利工程维修1208

第五节 水利的破坏1222

一 水利破坏状况1222

(一)黄河流域各省1222

(二)长江流域各省1230

二 水利破坏的原因1236

(一)官府忽视、官吏侵渔1236

(二)地区间互争水利1247

附 磁州改隶广平府1263

(三)豪强官绅霸水占垦1264

(四)战争天灾,民力凋敝1277

第六节 水旱灾害1280

一 黄河流域1280

二 长江流域1291

附 清代后期灾荒表选录(直隶、江苏两省)1300

(一)直隶1300

(二)江苏1300

第九章 农业生产工具1337

第一节 垦耕、攻治等农具的改进和使用1337

一 垦耕、耙劳农具1337

二 播种、淤荫、耘耔、收获农具1347

三 攻治农具1353

第二节 灌溉农具的发展1359

一 河渠引水农具1359

(一)人力、畜力水车1359

(二)水力、风力水车1371

(三)连筒与渡槽1387

二 井上汲水农具(辘轳与水井水车)1389

三 新式灌溉农具1394

附 浚河、开渠、凿井机器1399

第十章 农业生产力1402

第一节 耕作效率1402

一 南方1402

二 北方1409

第二节 单位面积产量1412

一 稻1412

(一)江浙地区1412

(二)南方其他地区1416

(三)北方地区1423

二 小麦、杂粮与番薯1428

三 棉花1436

第三节 农业经营与集约化1438

一 农业大经营1438

二 经营集约化1442

三 区种1443

(一)区种技术1443

(二)区种试验和推行情况1454

第四节 多种经营与副业1466

一 提倡因地制宜多种经营1466

二 多种经营情况1468

三 副业生产1474

第五节 某些地区农业生产保守落后1484

一 耕作粗放(缺乏耕牛、刀耕火种、广种薄收)1484

二 保守落后1495

第六节 清代后期农业生产衰退(产量递减表)1496

一 产量调查奏折1496

二 部分省历年收成情况统计1498

征引书目1506

一 官书1506

二 各省府州县志1506

(一)直隶1506

(二)山东1508

(三)山西1510

(四)河南1511

(五)陕西1512

(六)甘肃1514

(七)江苏1514

(八)安徽1517

(九)浙江1518

(十)江西1519

(十一)湖北1521

(十二)湖南1522

(十三)四川1523

(十四)福建1527

(十五)台湾1528

(十六)广东1528

(十七)广西1530

(十八)贵州1530

(十九)云南1531

(二十)辽宁1532

(二十一)吉林1532

(二十二)黑龙江1532

(二十三)新疆1532

(二十四)绥远1532

(二十五)西藏1532

三 农业专著1533

四 笔记小说、杂记、游记1535

五 奏稿、批牍、文集1539

六 其他著作1542

七 报刊、年鉴、档案及其他1543

后记15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