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北天然林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东北天然林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0628527.jpg)
- 李文华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978750295207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59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天然林-研究-东北地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东北天然林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东北地区森林特点和经营历史1
第一节 东北森林的特点和地位1
一、丰富的植被类型和生物多样性1
二、主要的木材生产基地2
三、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2
四、巨大的发展潜力3
第二节 森林经营沿革及资源现状3
一、森林经营沿革3
二、森林资源现状与存在问题5
参考文献8
第二章 小兴安岭森林的结构与演替9
第一节 小兴安岭的自然条件与森林植物类型9
一、小兴安岭自然条件9
二、小兴安岭主要森林植被类型16
第二节 红松林的结构与演替18
一、红松林的起源和分布18
二、红松林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其生态学特征20
三、红松林的组成和结构21
四、红松林的更新与演替29
五、原始阔叶红松林碳素储量及空间分布39
第三节 云冷杉林的结构与演替43
一、云冷杉林的起源和分布44
二、云冷杉林的主要类型及其地理学特征46
三、云冷杉林内主要植被类型及生态学特征60
四、云冷杉林的组成和结构67
五、云冷杉林的更新与演替82
第四节 落叶松林的结构与演替85
一、落叶松林的起源和分布85
二、落叶松林的主要类型86
三、落叶松林的组成和结构87
四、落叶松林的更新与演替97
第五节 小兴安岭森林群落的地下结构99
一、立地条件与群落特征99
二、主要树种根系的形态特征101
三、不同林型的根量103
四、土壤的生态因子及其对根系分布的影响106
参考文献113
第三章 长白山森林的结构与演替118
第一节 长白山森林的类型与分布规律118
一、自然生态环境118
二、森林的总体特点119
三、森林的分布规律119
第二节 阔叶红松混交林的结构与演替120
一、阔叶红松混交林的组成和结构121
二、阔叶红松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125
三、阔叶红松林的生物生产力130
四、阔叶红松次生林的生理生态学特征133
五、阔叶红松林矿质元素的积累与分布139
第三节 暗针叶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演替165
一、暗针叶林的组成和结构166
二、暗针叶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173
三、暗针叶林的生物生产力178
第四节 蒙古栎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演替180
一、蒙古栎林的组成和结构180
二、蒙古栎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183
第五节 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演替185
一、落叶松林的组成和结构185
二、落叶松林的生物生产力187
第六节 杨桦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演替189
一、杨桦林的组成和结构189
二、杨桦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192
三、杨桦林的生物生产力195
四、杨桦林矿质元素积累与分布196
第七节 岳桦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演替215
一、岳桦林的组成和结构215
二、岳桦林的生物生产力219
三、长白山树线生态交错带生态学特征221
第八节 长白山森林群落的地下结构240
一、样地自然条件概况240
二、细根研究方法241
三、细根生物量组成与变化242
第九节 长白山天然次生林碳储量研究247
一、样地自然条件概况247
二、碳储量研究方法247
三、天然次生林碳密度与碳储量248
参考文献252
第四章 大兴安岭森林的结构与演替257
第一节 大兴安岭森林的类型与分布规律257
一、自然生态环境257
二、森林总体特征及分布规律258
第二节 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演替260
一、兴安落叶松林的组成和结构260
二、兴安落叶松林的生物生产力263
三、兴安落叶松林的碳储量267
四、兴安落叶松林的更新与演替272
第三节 樟子松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演替278
一、樟子松的组成和结构278
二、樟子松的生物生产力280
三、樟子松林的更新与演替283
第四节 偃松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演替286
一、偃松林的组成和结构286
二、偃松林的生物生产力287
三、偃松的生态学特征289
四、偃松的种子传播与繁殖290
第五节 白桦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演替290
一、白桦林的组成和结构290
二、白桦林的生物生产力292
三、白桦林的更新与演替294
参考文献298
第五章 东北森林的保育与经营301
第一节 林业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地位301
第二节 林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302
一、林业总体发展现状302
二、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303
第三节 小兴安岭林区森林的保育与经营306
一、红松林306
二、云冷杉林307
三、落叶松林308
第四节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的保育与经营309
一、大兴安岭林区的区位特点309
二、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310
第五节 长白山林区森林的保育与经营313
一、森林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314
二、林业经营存在的问题与结构调整315
第六节 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实施效果评价317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317
二、退耕还林工程324
三、林区湿地的保育与合理利用327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331
第七节 林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334
一、木材工业334
二、非木质产业339
第八节 东北天然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341
一、基本思路341
二、主要措施与对策341
第九节 森林和湿地保育与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及建议348
一、恢复和发展东北林业的总体思路348
二、恢复和发展东北林业的途径和建议349
参考文献352
附录1 小兴安岭地区几种乔木树种根系形态检索表353
附录2 东北地区植物名录(拉丁文、中文对照)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