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质能资源清洁转化利用技术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物质能资源清洁转化利用技术 第2版
  • 姚向君,田宜水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20070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30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557页
  • 主题词:生物能源-资源利用-无污染技术-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物质能资源清洁转化利用技术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生物质能1

1.1 生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

1.1.1 光合作用2

1.1.2 植物细胞的结构3

1.1.3 原生质的化学组成4

1.1.4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5

1.1.5 细胞后含物6

1.1.6 植物的组织和器官8

1.2 生物质能资源9

1.2.1 资源的概念9

1.2.2 能源的概念10

1.2.3 生物质能的分类14

1.3 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15

1.3.1 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15

1.3.2 生命周期分析法18

2生物质能资源的生产与再生产20

2.1 生物质资源的生产与再生产20

2.1.1 生物圈的环境20

2.1.2 生态系统21

2.1.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1

2.1.4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2

2.1.5 生态系统的生产与再生产23

2.1.6 人工生产与再生产24

2.2 生物质资源生产的周期性24

2.2.1 植物生活周期24

2.2.2 季节周期性24

2.2.3 昼夜周期性25

2.3 林业生物质能资源的生产与再生产25

2.3.1 林业资源25

2.3.2 薪炭林27

2.3.3 林产品加工业废弃物29

2.3.4 木本油料作物29

2.3.5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30

2.4 农业生物质能资源的生产与再生产30

2.4.1 农作物秸秆30

2.4.2 农产品初加工剩余物41

2.4.3 畜禽粪便41

2.4.4 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47

2.4.5 利用未利用土地资源发展能源作物潜力分析58

2.4.6 草本木质纤维原料73

2.5 工业有机废水77

2.5.1 几种典型的工业有机废水78

2.5.2 废水对环境的影响79

2.6 城市固体废物80

2.6.1 废物的循环80

2.6.2 城市固体废物的特性81

2.6.3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82

2.7 藻类84

2.7.1 内陆水域资源85

2.7.2 海洋水域资源86

3沼气技术88

3.1 沼气发酵原理88

3.1.1 沼气的定义88

3.1.2 沼气发酵的微生物学原理89

3.1.3 沼气发酵的条件93

3.2 典型的农村户用沼气池池型101

3.2.1 底层出料水压式沼气池101

3.2.2 曲流布料式沼气池102

3.2.3 分离浮罩式沼气池102

3.2.4 强旋流液搅拌沼气池103

3.3 大中型沼气工程104

3.3.1 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基本工艺流程104

3.3.2 厌氧消化器108

3.3.3 沼气净化、储存与输配系统115

3.3.4 大中型沼气工程的运行管理118

3.4 沼气利用设施与设备120

3.4.1 沼气炊事灶具120

3.4.2 沼气灯具121

3.5 沼气发电122

3.5.1 沼气发电特点122

3.5.2 沼气发电系统123

3.5.3 沼气发电形式123

3.5.4 沼气热电联产127

3.5.5 沼气发电余热利用128

3.5.6 沼气发电机运行注意事项129

3.5.7 环境保护问题130

3.6 沼气、沼液和沼渣的综合利用131

3.6.1 沼气131

3.6.2 沼液134

3.6.3 沼渣136

3.7 秸秆沼气技术139

3.7.1 户用秸秆沼气工艺140

3.7.2 秸秆沼气集中供气技术142

3.8 沼气提纯高值利用142

4生物质燃烧技术146

4.1 生物质燃料与燃烧146

4.1.1 生物质成分与特性146

4.1.2 燃烧的基本过程155

4.1.3 影响燃烧速度的因素157

4.2 生物质收集、运输和储藏158

4.2.1 生物质收集159

4.2.2 生物质运输161

4.2.3 生物质储藏161

4.2.4 秸秆收储运模式163

4.3 生物质预处理技术166

4.3.1 生物质干燥166

4.3.2 生物质粉碎170

4.3.3 生物质输送175

4.4 省柴灶181

4.4.1 省柴灶发展历程182

4.4.2 省柴灶的工作过程182

4.4.3 省柴灶的节能原理183

4.4.4 省柴灶热性能试验184

4.5 生物质现代化燃烧技术186

4.5.1 层燃技术186

4.5.2 流化床燃烧技术189

4.5.3 悬浮燃烧技术195

4.6 典型生物质燃烧设备196

4.6.1 柴炉196

4.6.2 嵌入式壁炉197

4.6.3 蓄热式炉灶198

4.6.4 园木锅炉200

4.6.5 木屑炉具203

4.7 生物质燃烧发电/热电联产205

4.7.1 汽轮机发电技术206

4.7.2 蒸汽机发电技术207

4.7.3 斯特林发动机发电技术207

4.7.4 生物质锅炉209

4.7.5 热电联产210

4.7.6 典型案例211

4.8 生物质与煤的混合燃烧技术213

4.8.1 直接利用214

4.8.2 气化利用215

4.8.3 典型案例分析215

4.9 主要污染物与控制技术217

4.9.1 烟尘的生成与控制技术218

4.9.2 NOx的生成与控制技术225

4.10 生物质结渣问题和解决方法227

4.10.1 结渣的原因228

4.10.2 结渣的部位230

4.10.3 影响结渣的因素230

4.10.4 结渣的危害231

4.10.5 结渣性能的判别232

4.10.6 抗结渣方法研究234

5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237

5.1 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238

5.1.1 国外产业发展现状238

5.1.2 中国产业发展现状239

5.1.3 发展展望239

5.2 生物质固体成型技术240

5.2.1 固体成型原理240

5.2.2 固体成型生产工艺240

5.2.3 典型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产工艺241

5.3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成型设备244

5.3.1 螺旋挤压成型技术工艺244

5.3.2 活塞冲压成型技术工艺245

5.3.3 模辊挤压成型技术工艺246

5.4 生物质成型燃料特性和标准249

5.4.1 国外相关产业标准249

5.4.2 我国相关产业标准253

5.4.3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成型设备试验方法255

5.4.4 采样方法257

5.4.5 样品制备方法260

5.4.6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试验方法263

5.5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燃烧技术270

5.5.1 农村居民生活用能271

5.5.2 农村区域供热271

5.5.3 工业用途271

5.5.4 生物质颗粒燃料自动燃烧器271

5.6 生物质固硫型煤技术273

5.6.1 生物质固硫型煤生产工艺274

5.6.2 生物质固硫型煤燃料特性274

6生物质热解与碳化技术276

6.1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276

6.2 生物质热解技术276

6.2.1 生物质热解的过程和产物278

6.2.2 生物质热解的原理279

6.2.3 影响生物质热解的主要影响因素282

6.3 生物质碳化技术285

6.3.1 木炭的性质285

6.3.2 生物质碳化设备286

6.3.3 木材干馏的工艺流程287

6.4 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288

6.4.1 快速热解工艺289

6.4.2 秸秆热解液化技术研究及开发现状290

6.4.3 几种热解反应器290

6.4.4 生物原油的燃料特性295

6.4.5 生物原油的应用296

6.5 生物炭297

6.5.1 生物炭定义及其特性298

6.5.2 生物炭的主要应用299

6.5.3 国内外发展动态与趋势302

7生物质气化技术303

7.1 气化的基本原理、指标及分类303

7.1.1 气化的基本原理303

7.1.2 气化过程的指标305

7.1.3 气化的分类305

7.2 生物质气化设备307

7.2.1 固定床气化炉307

7.2.2 流化床气化炉310

7.3 生物质燃气312

7.3.1 生物质燃气特性312

7.3.2 生物质燃气的净化316

7.3.3 生物质燃气主要用途318

7.4 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319

7.4.1 集中供气系统319

7.4.2 典型应用实例320

7.4.3 经济性评价321

7.4.4 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322

7.5 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322

7.5.1 内燃机气化发电系统323

7.5.2 燃气轮机气化发电系统324

7.5.3 整体气化联合循环324

7.5.4 整体气化热空气循环325

8生物质液化技术327

8.1 生物质直接液化技术327

8.1.1 研究发展现状328

8.1.2 直接液化工艺330

8.1.3 生物质超临界液化333

8.1.4 生物质与其他反应物共液化技术334

8.1.5 液化油334

8.2 生物质间接液化技术336

8.2.1 研究发展现状337

8.2.2 费托合成的原理337

8.2.3 典型工艺过程340

8.2.4 展望340

8.3 二甲醚340

8.3.1 生产工艺341

8.3.2 二甲醚的民用燃料应用342

8.4 甲醇343

8.4.1 甲醇的燃料特性344

8.4.2 生产工艺344

8.4.3 甲醇转化制汽油347

8.4.4 甲醇-氢燃料电池347

9生物柴油350

9.1 生物柴油的发展现状与趋势351

9.2 生物柴油的原料355

9.2.1 草本油料作物355

9.2.2 木本油料作物362

9.2.3 废弃食用油脂366

9.3 化学法生产生物柴油369

9.3.1 催化剂370

9.3.2 生产工艺373

9.4 生物柴油的燃料特性376

10生物燃料乙醇380

10.1 乙醇的燃料特性380

10.2 燃料乙醇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382

10.2.1 国外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382

10.2.2 国内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383

10.3 燃料乙醇原料385

10.4 发酵法制取乙醇388

10.4.1 淀粉质原料的预处理389

10.4.2 淀粉质原料的蒸煮390

10.4.3 蒸煮醪的糖化392

10.4.4 糖化剂及制备392

10.4.5 糖化醪的发酵394

10.4.6 酒母的制备395

10.4.7 发酵成熟醪的蒸馏395

10.4.8 无水乙醇的制取398

10.4.9 乙醇生产副产品的利用400

10.5 甜高粱茎秆制取乙醇402

10.6 纤维素降解制取乙醇403

10.6.1 酸水解403

10.6.2 酶水解404

10.6.3 预处理405

10.6.4 五碳糖的发酵410

10.6.5 混合糖发酵技术410

10.6.6 同时糖化和发酵工艺411

10.6.7 国内发展现状与趋势412

10.7 生物丁醇414

10.7.1 生物丁醇特性414

10.7.2 生产工艺415

10.8 生物质化工416

10.8.1 发展现状与趋势417

10.8.2 乙醇化工产品418

10.8.3 糠醛422

10.8.4 1,3-丙二醇423

10.8.5 多元醇423

10.8.6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424

11微藻生物能源426

11.1 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427

11.1.1 国外发展现状与趋势427

11.1.2 国内发展现状与趋势428

11.2 微藻藻种资源431

11.2.1 国外富油高产微藻藻种分析431

11.2.2 我国能源微藻的主要品种及其特性432

11.3 藻种选育技术436

11.3.1 选择育种436

11.3.2 诱变育种436

11.3.3 基因工程437

11.4 培养方式437

11.4.1 开放式培养系统438

11.4.2 封闭式培养系统440

11.5 采收技术442

11.5.1 藻液预处理技术442

11.5.2 富集与分离技术443

11.6 藻油提取技术444

11.6.1 微藻细胞壁破碎445

11.6.2 油脂的提取445

11.7 副产品的处理446

11.8 产业化关键问题448

12城市固体废物能源处理技术450

12.1 城市固体废物分类收集451

12.2 城市固体废物分选回收系统451

12.2.1 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451

12.2.2 固体废物的压实452

12.2.3 固体废物的破碎452

12.2.4 固体废物的分选453

12.3 焚烧处理技术454

12.3.1 焚烧处理的要求455

12.3.2 焚烧处理的方式和特点456

12.3.3 几种固体废物焚烧炉457

12.3.4 污泥的焚烧处理462

12.3.5 环境影响评价463

12.3.6 典型案例分析463

12.3.7 未来发展趋势466

12.4 垃圾衍生固体燃料467

12.4.1 垃圾衍生燃料的特性467

12.4.2 垃圾衍生燃料的生产工艺468

12.5 热解处理技术470

12.5.1 城市固体废物的热解471

12.5.2 几种城市固体废物的热解设备472

12.5.3 废塑料的热解473

12.6 土地填埋处置技术474

12.6.1 填埋场的运行管理475

12.6.2 填埋气体的产生与控制476

13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技术展望479

13.1 生物质燃料部分替代化石燃料479

13.1.1 生物质能在世界能源供应中的地位479

13.1.2 生物质能在中国农村能源供应中的地位481

13.1.3 对气候变化的影响483

13.1.4 能源安全问题487

13.1.5 生物质发电488

13.1.6 航空生物燃料490

13.2 生物燃料产品对粮食安全的影响495

13.2.1 燃料乙醇产业发展与糖业市场的相互影响496

13.2.2 生物柴油产业发展与植物油市场的相互影响497

13.3 生物质能对环境的影响499

13.3.1 土地扩张500

13.3.2 生物多样性丧失501

13.3.3 对水的影响501

13.3.4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501

13.3.5 温室气体排放争议502

13.4 最新技术发展与展望502

13.4.1 转基因技术503

13.4.2 生物燃料电池505

13.4.3 生物制氢技术506

13.4.4 生物质材料508

13.5 中国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政策510

13.5.1 法律制度510

13.5.2 规划计划511

13.5.3 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512

13.5.4 生物质发电有关实施细则513

13.5.5 生物液体燃料有关政策513

13.5.6 其他补贴政策514

13.5.7 税收优惠515

13.5.8 研究开发516

参考文献5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