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华人社会与文化 1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华人社会与文化 1](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0632738.jpg)
- 何修仁著 著
- 出版社: 新学林
- ISBN:978986295164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华人社会与文化 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关於「华人社会与文化」科目2
第二节 「华人」的指涉与界义3
一、华3
二、华人4
三、中国人5
第三节 「华人社会」的意涵6
一、社会6
二、华人社会—中国大陆7
三、华人社会—台湾8
四、华人社会—海外13
第四节 「华人文化」的意涵15
一、文化15
二、华人文化—中国大陆17
三、华人文化—台湾18
四、华人文化—海外19
第二章 从自然地理到人文特质21
第一节 地理疆域的初步格局22
一、山地与高原22
二、丘陵、平原与盆地23
三、河流与湖泊24
四、漠地与荒原25
第二节 种植与文明25
一、稻米文化26
二、小麦文化26
三、花草树木27
第三节 华人文化的基本特质29
一、天地自然相应和谐29
二、爱乡敬土重视人情30
三、崇尚伦理轻忽利益30
四、封建稳定绵延不绝31
五、民胞物与崇尚礼仪32
六、刻苦耐劳韧性硬颈33
第三章 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35
第一节 起源36
一、新石器阶段36
二、传说阶段38
第二节 定型39
一、夏39
二、商40
三、周41
第三节 发展与变迁42
一、秦42
二、汉43
三、魏晋南北朝44
四、隋唐46
五、五代十国47
六、宋48
七、元49
八、明50
九、清52
十、中华民国54
第四章 以学术思想为主体的中华文化57
第一节 先秦学术—儒家58
一、孔子58
二、孟子60
三、荀子61
第二节 先秦学术—道家63
一、老子63
二、庄子65
第三节 先秦学术—墨家、名家66
一、墨子67
二、公孙龙68
第四节 先秦学术—法家69
一、法、势、术69
二、韩非70
第五节 两汉经学71
一、今文经学71
二、古文经学71
第六节 魏晋玄学72
一、何晏、王弼72
二、竹林七贤73
三、郭象74
第七节 隋唐佛学74
一、天台宗75
二、禅宗75
三、华严宗76
第八节 宋明理学77
一、周敦颐77
二、张载78
三、二程78
四、朱熹79
五、陆九渊79
六、王守仁80
第九节 清朝朴学81
一、清初三儒81
二、吴派82
三、徽派82
四、浙东学派83
五、清末民初诸儒83
第五章 文字与图书系统的建立85
第一节 汉字的产生86
一、古老而系统86
二、文字的统一89
第二节 汉语与文化91
一、多方言体系92
二、汉语的特色93
第三节 系统的典籍整理与传承94
一、简册与帛书94
二、先秦及「秦火」95
三、图书的分类整理95
四、类书98
五、官方与私人藏书99
第六章 典章制度与政经教育101
第一节 宗法与礼制102
第二节 政治体制103
一、从封建到郡县103
二、中央官制105
第三节 经济制度108
一、土地制度108
二、赋税制度110
三、货币制度112
第四节 教育与科举114
一、官学及私学115
二、书院119
三、科举制度120
第七章 宗教信仰与社会观念125
第一节 道教信仰126
一、发展历程126
二、教义128
三、派别与分布129
第二节 佛教信仰129
一、发展历程129
二、教义131
三、派别与分布132
第三节 一贯道信仰133
第四节 西方宗教信仰135
一、伊斯兰教135
二、基督教137
第五节 民间信仰与礼教观念139
一、自然神信仰140
二、社会神信仰141
三、其它神灵信仰142
第六节 价值与思维145
一、天地君亲师145
二、士农工商147
三、价值观149
第八章 中国文学简述153
第一节 诗歌的发展155
第二节 辞赋的发展161
第三节 散文的发展163
第四节 小说的发展167
第五节 戏曲的发展171
第六节 台湾文学176
一、日治时期176
二、战后戒严时期177
三、解严时期至今178
第九章 中国艺术简述179
第一节 器物的发展181
第二节 雕塑的发展185
第三节 建筑的发展188
一、长城188
二、历代陵寝189
三、宗教庙宇191
四、宫殿建筑192
五、园林建筑194
六、民居建筑195
第四节 绘画的发展197
第五节 书法与篆刻的发展204
第六节 音乐的发展209
第七节 舞蹈的发展213
第八节 台湾的美术215
第十章 中国的科技与发明219
第一节 天文与曆算220
第二节 农耕水利223
第三节 中医药学225
第四节 四大发明228
一、造纸术228
二、指南针229
三、火药230
四、印刷术230
第十一章 中国的节庆与岁俗233
第一节 节气及其运用234
第二节 重要节庆237
一、春节237
二、元宵节240
三、清明节242
四、端午节244
五、七夕246
六、中元节246
七、中秋节247
八、重阳节248
九、除夕248
第十二章 中国的民生文化251
第一节 饮食文化252
一、菜系253
二、台湾小吃255
三、茶文化256
四、酒文化260
第二节 服饰文化262
第三节 生养婚丧文化265
一、生养文化265
二、婚俗文化272
三、丧葬祭祀文化278
第四节 休闲文化281
一、琴281
二、棋283
三、书285
四、画287
五、野台戏288
六、杂技表演290
七、赌与斗291
第十三章 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295
第一节 从絲路到欧洲296
第二节 东北亚的互动与交流298
一、韩国298
二、日本300
第三节 南洋之路302
一、郑和下西洋302
二、周达观出访真腊303
三、近代与东南亚的交流305
第四节 唐人街309
第四章 结论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