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诗赋外交的起源与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诗赋外交的起源与发展](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0635287.jpg)
- 朴钟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2475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246页
- 主题词:诗歌-作用-外交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诗赋外交的起源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诗赋外交”的起源:西周、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1
第一节 “诗赋外交”:源于西周的外交话语方式4
一、赋诗言志:起源于西周燕享礼的外交话语方式4
二、西周“燕享礼”的赋诗、用乐礼仪模式6
三、燕享礼中乐章之义的失落与词章之义的兴起:赋诗言志兴起9
四、西周时期的“诗赋外交”故事10
第二节 “诗赋外交”:兴起于春秋时期的外交话语方式14
一、“赋诗言志”盛行于春秋时期的各国外交活动中14
二、从赋诗的目的看,“赋诗言志”是外交应对的基本功17
三、从赋诗的主体来看,赋诗言志是一种职业性外交手段18
第三节 春秋时期“赋诗言志”的主要方式及特点20
一、用歌乐诗的方式:歌诗、诵诗、赋诗21
二、信息交流模式:共时双向互动24
三、诗的选取方式:“断章取义”26
四、诗的选取内容:《诗经》为主28
五、赋诗的原则:“歌诗必类”31
第四节 春秋“诗赋外交”的作用与影响33
一、以古比今,以示友好33
二、借古讽今,暗示立场35
三、含蓄、委婉进谏、劝告和表达意愿35
四、“诗可以观”,即观赋者之志,也可“别贤不肖而观盛衰”37
五、化干戈为玉帛38
六、春秋“赋诗言志”对后世的影响40
第二章 中国“诗赋外交”的发展:中朝两国间的“诗赋外交”43
第一节 唐代中朝两国间的“诗赋外交”43
一、唐代中朝两国关系43
二、朝鲜半岛汉字、汉文化的传入与发展45
三、唐与新罗间的“诗赋外交”活动50
第二节 宋元时期中朝两国间的“诗赋外交”63
一、宋与高丽之间的“诗赋外交”64
二、辽、金与高丽的“诗赋外交”活动76
三、元与高丽之间的“诗赋外交”78
第三节 明朝与李氏朝鲜的“诗赋外交”81
一、明代中朝两国的文化、外交81
二、明与李氏朝鲜的“诗赋外交”活动85
第四节 清代中朝两国的“诗赋外交”96
一、清代中朝两国的文化、外交96
二、清与李氏朝鲜的“诗赋外交”活动98
第五节 唐宋元明清时期中朝两国“诗赋外交”的特点与作用105
一、“诗赋外交”的基础105
二、对“诗赋外交”重要性的认识105
三、“诗赋外交”的主体106
四、交流的工具与方式、诗的创作方式107
五、诗歌的主题107
六、“诗赋外交”的作用108
第三章 中国“诗赋外交”的发展:中日两国间的“诗赋外交”113
第一节 中日“诗赋外交”溯源:最早的涉日诗歌113
一、宝志的《邪马台诗》113
二、江淹的涉日诗歌115
第二节 唐代中日两国间的“诗赋外交”115
一、唐代中日两国的文化、外交关系115
二、唐代中日两国的“诗赋外交”活动118
三、唐代中日两国间“诗赋外交”的特点与作用140
第三节 宋元时期中日两国间的“诗赋外交”143
一、宋代中日两国的“诗赋外交”143
二、元代中日两国的“诗赋外交”146
三、宋元时期中日两国间“诗赋外交”的特点与作用148
第四节 明代中日两国间的“诗赋外交”149
一、明代的中日关系149
二、明朝皇帝的对日“诗赋外交”活动152
三、明朝文人名士的赋诗赠答155
四、日本方面的赋诗赠答157
五、明朝时期中日两国间“诗赋外交”的特点与作用162
第五节 清代中日两国间的“诗赋外交”164
一、清代的中日关系164
二、清代中日文化交流166
三、清代中日两国的“诗赋外交”活动168
四、清代中日两国间“诗赋外交”的特点与作用178
第四章 中国“诗赋外交”的变化:百年国难与抗战诗歌181
一、鸦片战争时期的“赋诗言志”182
二、中法战争时期的“赋诗言志”183
三、甲午战争时期的“赋诗言志”186
四、“庚子事变”诗歌189
五、“二十一条”国难诗歌191
六、“五卅”国难诗歌193
七、“九一八”国难诗歌196
八、“七七”国难诗歌198
九、抗日诗歌203
第五章 “赋诗言志”:独特的外交话语方式及其当代公共外交作用207
第一节 “赋诗言志”:源远流长的外交话语方式207
一、“赋诗言志”:起源于西周早期的外交话语方式207
二、“赋诗言志”:兴起于春秋时期的外交话语方式208
三、“赋诗言志”盛行于唐宋元明清的外交活动210
四、“赋诗言志”成为百年国难与八年抗战时期反帝反侵略的声声战鼓211
第二节 “赋诗言志”:独特的外交话语方式212
第三节 “赋诗言志”:文化外交、公共外交的作用215
一、“微言相感”:心灵沟通、精神共鸣的作用215
二、抒怀言志:表达友好,借古讽今,暗示立场,和谐关系217
参考文献231
后记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