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京韵大鼓 音乐·历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京韵大鼓 音乐·历史
  • 陈钧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ISBN:978710403826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20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634页
  • 主题词:京韵大鼓-说唱音乐-音乐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京韵大鼓 音乐·历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子弟书音乐探索1

第一节 关于子弟书1

一、子弟书1

二、牌子曲中的〔硬书〕、〔石韵〕、〔南城调〕音乐4

(一)〔硬书〕音乐4

(二)〔石韵〕音乐10

(三)〔硬书〕与〔石韵〕的联系21

(四)〔南城调〕音乐28

第二节 卫子弟书和西城板30

一、卫子弟书音乐30

(一)卫子弟书在天津的流行情况30

(二)卫子弟书音乐32

二、西城板音乐56

第三节 子弟书与卫子弟书、西城板之关系65

一、卫子弟书与西城板是两种不同的鼓曲艺术65

二、西城板是以石韵为基础衍变而成的67

三、西城调与东城调的联系74

(一)子弟书唱调的称谓74

(二)西韵与东韵的联系77

四、东城调不传天津是一种误识82

五、卫子弟书是东韵的衍变形式86

六、卫子弟书与西城板和石韵的联系91

七、〔南城调〕、〔慢西城〕与卫子弟书和西城板的联系94

八、卫子弟书与〔硬书〕103

九、卫子弟书的子弟书属性109

第二章 清末民初的京韵大鼓音乐116

第一节 木板大鼓与怯大鼓117

一、木板大鼓117

(一)木板大鼓117

(二)木板大鼓与天津118

二、怯大鼓124

第二节 京韵大鼓的唱词127

一、句式127

二、辞格与辙韵129

(一)顶针体129

(二)叠字体129

(三)嵌字体129

(四)重句体130

第三节 清末民初的京韵大鼓音乐130

一、慢板130

(一)慢平腔130

1.〔慢平腔〕落5.音下句130

2.〔慢平腔〕上句139

3.挑腔149

4.低〔挑腔〕下句158

5.低变体〔挑腔〕下句162

6.预备腔167

7.甩腔173

8.大下句179

9.起伏腔185

10.长腔189

(二)紧平腔200

(三)快平腔207

二、快板212

(一)结构212

1.六板两分句句型212

2.四板数板式句型214

3.七板两分句句型216

4.〔快板〕唱腔中的大下句217

(二)旋律219

三、垛板和插入腔220

(一)垛板220

(二)插入腔222

四、板式唱腔布局223

第四节 京韵大鼓音乐与子弟书、弹词音乐的渊源关系226

一、京韵大鼓音乐与卫子弟书、西城板音乐的关系227

(一)京韵大鼓音乐与卫子弟书音乐的关系227

1.对卫子弟书〔头行〕形式的保留227

2.〔甩腔〕对卫子弟书〔忙子〕尾句尾腔乐汇的保留229

3.〔甩腔〕与卫子弟书〔忙子〕尾句尾腔之关系234

4.对卫子弟书一板三眼唱腔尾句某些唱词音腔的保留235

(二)京韵大鼓音乐与西城板音乐的关系237

(三)京韵大鼓音乐与弹词音乐的关系242

第五节 京韵大鼓音乐对京剧音乐的吸收249

一、〔快平腔〕下句音腔模式中的京剧旋律乐汇250

二、〔长腔〕中的京剧旋律乐汇251

第三章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的京韵大鼓音乐268

第一节 口语化演唱下的唱腔变化269

一、唱词音腔的变化269

(一)唱词各逗尾字音腔的缩短269

(二)早期唱腔中典型唱词音腔的简化283

(三)演唱中的有字无腔285

二、〔慢平腔〕句唱词字位的变化294

第二节 〔慢平腔〕下句形式的丰富和〔紧平腔〕句型的大量运用305

一、〔慢平腔〕下句形式的丰富305

二、〔紧平腔〕句型的大量运用311

三、〔紧平腔〕、〔快平腔〕、〔快板〕上下句尾腔的发展314

(一)〔紧平腔〕、〔快平腔〕、〔快板〕上句尾腔中新的程式性形式315

(二)〔紧平腔〕、〔快平腔〕、〔快板〕下句尾腔中新的程式性形式321

(三)京韵大鼓唱腔中〔散板〕的运用331

四、〔快板〕句型的发展333

第三节 京韵大鼓的流派唱腔337

一、张小轩派的唱腔特点338

(一)唱腔句型布局与十字句〔紧平腔〕338

(二)〔慢平腔〕上下句中唱词音腔拖长和顿音的运用340

(三)〔紧平腔〕、〔快平腔〕、〔快板〕唱腔下句旋律中的同音反复343

二、刘宝全派的唱腔特点345

(一)口语化的半说半唱346

(二)〔挑腔〕的唱词字位和旋律的变化349

(三)〔慢平腔〕去声尾字上句唱词字位和旋律的口语化处理352

(四)音域宽、定调高,时常运用高腔353

三、白云鹏派的唱腔特点355

(一)在强调字腔的前提下保持唱腔的歌唱性355

(二)〔慢平腔〕上声尾字上句的特殊形式359

(三)〔紧平腔〕、〔快平腔〕、〔快板〕上句尾腔程式的运用及下句尾腔的子弟书形式361

(四)叠句〔甩腔〕的运用367

(五)〔快板〕下句中叠句的运用372

四、白凤鸣派的唱腔特点374

(一)低变体〔挑腔〕下句的落2.音形式374

(二)叠句〔甩腔〕句的运用及其向下方五度的调性游离378

五、骆玉笙派的唱腔特点381

(一)唱词字位节奏的舒缓382

1.〔慢平腔〕句型中唱词第一二逗音腔的拖长382

2.唱词第二逗音腔的拖长385

3.抒情性的〔紧平腔〕句393

4.〔紧平腔〕、〔快平腔〕、〔快板〕中尾腔的程式性运用395

(二)〔起腔〕句中运用高腔401

(三)〔慢平腔〕上声尾字上句尾腔的创新404

(四)〔甩腔〕句的创新406

第四章 京韵大鼓音乐的语音特征413

第一节 民间音乐与语言的关系413

第二节 京韵大鼓音乐的语音构成及其特征416

一、京韵大鼓曲种音韵形成的历史追溯417

二、京韵大鼓音乐的语音构成及其韵味424

(一)天津语音的主要特征425

(二)京韵大鼓唱腔中的天津语音426

1.唱词尾字音腔中的天津阴平字和阳平字427

2.句中唱词音腔中的天津语音439

3.京韵大鼓唱腔中的天津语音变调441

4.京韵大鼓唱腔中京津阴平字调的转换现象449

5.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京韵大鼓唱腔中的天津语音453

第五章 对京韵大鼓音乐、历史的重新认识464

第一节 二十世纪头十年间的京韵大鼓是怯大鼓吗465

第二节 刘宝全对京韵大鼓音乐的改革476

第三节 女子大鼓始终是京韵大鼓艺术的主体483

附:早期京韵大鼓唱段489

1.鸿雁捎书&高六顺/演唱489

2.许仙游西湖&高六顺/演唱497

3.卖油郎独占花魁女&王红宝/演唱502

4.八爱&刘宝全/演唱513

5.游武庙、单赴刀会&张小轩/演唱517

6.灯下劝夫&张小轩/演唱523

7.草船借箭、华容道&张小轩/演唱532

8.妓女自叹&王宝翠/演唱541

9.独占花魁&宋二荣/演唱551

10.丑末寅初&金桂宝/演唱560

11.蓝桥会&张金环/演唱568

12.大西厢&王红宝/演唱579

13.妓女做梦&陈银如/演唱589

14.百山图&刘宝全/演唱594

15.夸桑&小金英/演唱606

后记612

补记6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