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化生成史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冯天瑜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12311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900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443页
- 主题词:文化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文化生成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八章 宗法传统467
第一节 宗法社会468
一、宗法:从唐虞至近代468
二、中西比较470
三、西周确立宗法制474
四、东周以后宗法制流变480
第二节 家与国485
一、父系原则承传不辍486
二、家族制度长盛不衰祠堂·宗谱·族田487
三、宗族制与考选官僚制相契合491
四、家国同构496
第三节 伦理型文化499
一、法祖尊统500
二、教民追孝503
三、人文史乘506
四、德治主义511
五、灵肉不二515
六、取义成仁518
七、“五伦”“三纲”分梳522
第九章 “尊君”“重民”角力的皇权文化531
第一节 “周制”与“秦制”:传统中国的两种政制类型531
一、宗法封建的“周制”——儒家范式533
二、君主集权的“秦制”——法家楷模538
三、综汇周制、秦制的皇权政治542
四、现代政治视野下的周秦二制547
第二节 中国皇权政治的特点550
一、起点早,持续久550
二、植根碎片化的小农社会553
三、君主政治理论早成而完备555
四、“君权神授”与“民为邦本”558
五、与宗法制结合——宦官干政、外戚专权简析564
六、君主集权趋于强化——相权由盛转衰569
七、“君本位”与“官本位”576
八、“贵”—“富”互动:“官商旋转门”585
第三节 皇权专制性辨析588
一、“专制”释义588
二、制约皇权的形上因素:“天—理”与“法—礼”591
三、制约皇权的社会结构因素:贵族、官僚体制与民间自治594
四、解构专制:近古思想界的努力600
第四节 周制与秦制的文化功能604
一、百家争鸣何以发生在春秋战国604
二、皇权时代浩大的文化建设——以《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为例611
三、文化统制620
四、“民治论”缺如,“治民术”发达——户籍·里甲·地籍及其他625
五、驭士策:招纳与恫吓——诱以官禄和文字狱631
第十章 中国文化特质及其世界影响638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结构性特色638
一、从民族性格说开去639
二、“内圣”与“外王”:伦理—政治同640
三、“阳儒”与“阴法”646
四、“民本”与“君本”相反而又相成647
五、“政学”与“技艺”合与离——从“圣人创物”到“小人末技”649
六、“哲人之思”与“工匠之手”结合的新探求666
七、文化表里结构协调及其近代遭遇挑战671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672
一、史学域外播扬673
二、《易经》与莱布尼茨二进制675
三、中国理性与欧洲启蒙运动678
四、白诗、《水浒》与日本文学683
五、元杂剧、明清小说在欧洲686
六、“世界第八大奇迹”秦俑689
七、“东方艺术幻想”圆明园691
八、传统文化的后现代启示——以太极图为例694
第三节 “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698
一、考选官僚制:借其私行其大公699
二、从世卿世禄制到游仕制—军功爵制—察举制700
三、科举制应运而生703
四、科举制的历史作用707
五、清末“废科举”的得与失711
六、近代西方文官制的模本715
第四节 试解“李约瑟悖论”719
一、“韦伯置疑”与“魏特夫设问”719
二、“李约瑟悖论”720
三、悖论前因:拥有创建发达农耕文明的制度前提725
四、悖论后因:形成稳定板块,难以实现近代转型726
第十一章 中国文化史分期729
第一节 历史分期法729
一、中国传统的历史分期731
二、西方历史分期法引入中国732
三、社会形态学说的历史分期736
第二节 史前文化(从采集到农耕,从原始人群到氏族共同体)738
一、旧石器时代739
二、新石器时代740
三、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744
第三节 宗法封建文化(夏商周)745
一、文明奠基745
二、巫史祝卜747
三、制礼作乐749
四、元典创制751
五、诸子争鸣755
第四节 皇权文化(秦至清)761
一、皇权建极·学术定于一尊(秦汉)761
二、准封建·汉胡、中印文化融合(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766
三、中唐开端的文化转折(中唐至清中叶)770
四、三教共弘777
五、文化一统下的多元走势779
第五节 现代文化(晚清以降)781
一、古今中西交会782
二、器物—制度—观念变革逐级推进784
三、面对“体用两橛”的探索:从“中体西用”到“中西互为体用”794
四、中国现代文化的两种诠释模式806
五、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并存时代811
结语 文化前瞻815
一、“中国复兴”:富强与民主尚处进行时816
二、“中国世纪”说应当缓议825
三、逾越“中等收入陷阱”836
四、超克人口—资源失衡瓶颈846
五、跻身“核心创新国”,迈向第三次工业革命852
六、将权力关进法治笼子:从根源上惩贪治腐858
七、杜绝权力承租,突破利益固化藩篱866
八、救正基尼系数偏高之失,防止族群分裂869
九、三重资源整合,提升国民精神875
十、文明在“对话”中持续发展882
主要参考文献889
跋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