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程心理学与人的作业 原书第4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工程心理学与人的作业 原书第4版
  • (美)克里斯托弗D.威肯斯,(加)贾斯廷G.霍兰兹,(加)西蒙·班伯里等著;张侃,孙向红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7198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96MB
  • 文件页数:382页
  • 主题词:工程心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工程心理学与人的作业 原书第4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引言:工程心理学与人的作业1

1.1定义1

1.1.1工程心理1

1.1.2人的作业2

1.2研究方法2

1.3人的信息加工模型3

1.4本书的用法4

关键术语5

第2章 信号检测与绝对判断6

2.1概述6

2.2信号检测论6

2.2.1信号检测模式6

2.2.2设置反应标准:信号检测论中的最优化8

2.2.3敏感性10

2.3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11

2.3.1理论表述11

2.3.2经验数据12

2.4模糊信号检测论13

2.5信号检测论的应用14

2.5.1医疗诊断14

2.5.2再认记忆与目击证人口供15

2.5.3告警与警报系统16

2.6警觉17

2.6.1警觉绩效的测量18

2.6.2警觉理论18

2.6.3阻止警觉衰退的技术19

2.6.4警觉:实验室内外的差异21

2.7绝对判断22

2.7.1信息的定量化22

2.7.2单维绝对判断22

2.7.3多维绝对判断24

2.8总结与过渡27

附录2A信息论28

2A.1信息的定量化28

2A.2离散信号的信息传递30

2A.3结论31

附录2B d’和β计算32

关键术语32

第3章 知觉和显示空间中的注意34

3.1概述34

3.2选择性视觉注意35

3.2.1监控:SEEV模型35

3.2.2察觉与注意捕获37

3.2.3视觉搜索39

3.2.4杂乱43

3.2.5指引与引导注意44

3.3平行加工与分配性注意46

3.3.1前注意加工与知觉组织46

3.3.2空间接近性47

3.3.3基于客体的接近性48

3.3.4基于客体注意的应用49

3.3.5接近相容性原则51

3.4听觉通道中的注意55

3.4.1听觉分配性注意55

3.4.2听觉集中性注意56

3.4.3跨通道注意57

3.5过渡59

关键术语59

第4章 空间显示器61

4.1图示知觉61

4.1.1图示准则62

4.1.2任务依赖性和接近相容性原则62

4.1.3尽量减少心理操作的数量:搜索、编码和比较63

4.1.4图示阅读中的偏向64

4.1.5数据-笔墨比率66

4.1.6多重图示67

4.2刻度盘、仪表和指示器:显示相容性67

4.2.1静态成分:现实性原则68

4.2.2颜色编码69

4.2.3 显示运动相容性70

4.2.4显示整合与生态界面设计72

4.3第三维度:自我运动、深度与距离73

4.3.1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73

4.3.2自我运动的知觉:三维知觉的外周视觉线索74

4.3.3深度和三维结构的判断与解释:三维知觉的中央视觉线索77

4.3.4三维视图中的错觉79

4.3.5三维显示80

4.3.6立体显示器84

4.4听觉和触觉空间显示器85

4.5总结与过渡86

关键术语86

第5章 空间认知、导航和手动控制88

5.1参照系89

5.1.1空间认知表征89

5.1.2在二维心理旋转中的参照系转换89

5.1.3三维心理旋转通用FORT模型91

5.1.4二维或三维92

5.1.5 FOR问题的解决办法93

5.2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94

5.2.1二维地图的设计94

5.2.2三维地图的设计94

5.2.3地图比例尺94

5.2.4杂波在地图搜索中的角色95

5.3环境设计96

5.4信息可视化97

5.4.1可视化中的任务98

5.4.2可视化原则98

5.5视觉动量102

5.6追踪、移行和持续手动控制103

5.61追踪固定目标103

5.6.2追踪移动目标103

5.6.3导致追踪困难的因素103

5.6.4多轴追踪与控制105

5.7虚拟环境和增强现实106

5.7.1虚拟环境特征106

5.7.2虚拟环境的应用107

5.7.3增强现实109

5.8总结与过渡112

关键术语112

第6章 语言与通信114

6.1概述114

6.2书面语言的知觉114

6.2.1词知觉阶段114

6.2.2自上而下的加工:上下文背景和信息冗余116

6.2.3阅读:从单词到句子117

6.3整合和自上而下加工的应用118

6.3.1单元化整合118

6.3.2上下文:数据的相互转换119

6.3.3编码设计:经济性与安全性120

6.4物体的识别121

6.4.1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加工121

6.4.2图片和图标122

6.4.3声音和声标123

6.5理解123

6.5.1说明书124

6.5.2上下文125

6.5.3指令与状态125

6.5.4语言学因素126

6.5.5工作记忆负荷127

6.6多媒体指令127

6.6.1最优媒体127

6.6.2冗余和互补127

6.6.3图画材料的写实性129

6.7产品警告130

6.8言语知觉131

6.8.1言语的表征132

6.8.2言语知觉单元132

6.8.3言语的自上而下的加工133

6.8.4语音识别研究的应用133

6.8.5通信134

6.8.6机组资源管理和团队情境意识136

6.9总结与过渡:知觉和记忆137

关键术语137

第7章 记忆与训练138

7.1概述138

7.2工作记忆139

7.2.1工作记忆干扰140

7.2.2工作记忆、中央执行系统和执行控制141

7.2.3匹配显示与工作记忆代码141

7.2.4工作记忆的限度:持续时间和容量142

7.3干扰和混淆144

7.4专业知识和记忆145

7.4.1专业知识145

7.4.2专业知识与组块化146

7.4.3技能记忆146

7.5日常生活记忆147

7.5.1前瞻记忆147

7.5.2交互记忆149

7.6情境意识150

7.6.1情境意识中的工作记忆与专业知识151

7.6.2情境意识的水平和预期152

7.6.3情境意识测量和意识的作用153

7.7规划和问题解决154

7.8训练156

7.8.1训练迁移156

7.8.2训练技术和策略159

7.9长时记忆:表征、组织和提取164

7.9.1知识表征164

7.9.2记忆提取和遗忘168

7.9.3技能保持170

7.10总结与过渡171

关键术语171

第8章 决策173

8.1引言173

8.2决策的特点和类型174

8.3决策的信息加工模型175

8.4什么是“好”的决策176

8.5决策中的诊断和情境意识177

8.5.1对线索的估计:知觉177

8.5.2选择注意的证据累计寻找线索和形成假设179

8.5.3诊断中的期望:长时记忆的作用182

8.5.4观念随时间的变化184

8.5.5诊断中的偏见和启发式的意义186

8.6行动的选择186

8.6.1确定条件下的选择187

8.6.2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期望价值模型187

8.6.3不确定选择中的启发式和偏见189

8.6.4安全行为的决策192

8.7努力和元认知193

8.7.1努力193

8.7.2元认知和(过度)信心194

8.8决策中的经验和专业知识196

8.9决策的改进197

8.9.1去偏见化训练197

8.9.2程序化198

8.9.3显示器198

8.9.4自动化和决策辅助工具198

8.10总结与过渡199

关键术语199

第9章 行动的选择200

9.1影响简单和选择反应时的变量201

9.1.1刺激模态201

9.1.2刺激强度201

9.1.3时间不确定性201

9.1.4期望202

9.2影响选择反应时的变量202

9.2.1信息论模型:希克-海曼定律202

9.2.2速度-准确率权衡203

9.2.3刺激可辨性205

9.2.4重复效应206

9.2.5反应因素206

9.2.6练习206

9.2.7执行控制206

9.2.8刺激-反应相容性207

9.3反应时的阶段213

9.4系列反应214

9.4.1心理不应期214

9.4.2决策复杂性:决策复杂性优势215

9.4.3定节奏217

9.4.4反应因素217

9.4.5预检和录入218

9.5失误218

9.5.1人为失误的类别:信息加工的路径219

9.5.2人的可靠性分析221

9.5.3组织背景下发生的失误223

9.5.4失误的补救方法224

9.6总结与过渡225

关键术语225

第10章 多任务调控227

10.1概述227

10.2努力和资源需求228

10.3多样性230

10.3.1阶段231

10.3.2加工代码231

10.3.3知觉通道232

10.3.4视觉通道233

10.3.5一个计算模型233

10.4执行控制、转换和资源管理234

10.4.1任务转换235

10.4.2干扰管理235

10.4.3从干扰管理到任务管理238

10.5分心驾驶239

10.5.1干扰的机制239

10.5.2手机干扰240

10.6任务相似性、混淆和串扰242

10.7在时间分享上的个体差异242

10.7.1专家技能和注意242

10.7.2在时间分享技术上训练专家技术243

10.7.3老化和注意技能244

10.8总结与过渡244

关键术语245

第11章 心理负荷、应激与个体差异:从认知和神经人因学的角度看问题246

11.1导论246

11.2神经人因学方法246

11.3心理负荷247

11.3.1工作负荷过载248

11.3.2能力储备区间249

11.3.3心理负荷与储存区间的度量249

11.3.4工作负荷的神经人因学250

11.3.5各种工作负荷度量之间的关系254

11.3.6工作负荷的后果255

11.4应激、生理唤起与人的操作255

11.4.1唤起理论256

11.4.2杨克道森律256

11.4.3应激的转化与认知评价模型257

11.4.4应激对操作的影响257

11.4.5 应激要素效应258

11.4.6 应激修补261

11.5个体差异262

11.5.1多重任务中的个体能力差异262

11.5.2工作记忆的差异263

11.5.3 分子遗传学与认知个体差异263

11.5.4为健康人和残疾人的脑机接口264

11.6总结与过渡265

关键术语266

第12章 自动化与人的作业267

12.1简介267

12.2自动化案例与作用268

12.2.1完成人无法执行的任务268

12.2.2弥补人类能力限制268

12.2.3增强或协助人的操作269

12.2.4经济269

12.2.5提高效率269

12.3自动化相关的事件与事故269

12.4自动化的水平与阶段270

12.4.1信息采集271

12.4.2信息分析272

12.4.3决策与行动选择272

12.4.4行动实施273

12.5自动化的复杂性273

12.6自动化状态和行为反馈274

12.7对自动化的信任与依赖274

12.7.1过度信任276

12.7.2怀疑与虚假告警(虚警)278

12.8自适应自动化279

12.8.1何种任务使用自适应自动化280

12.8.2如何推断280

12.8.3由谁决策281

12.9有效的人-自动化交互设计282

12.91反馈283

12.9.2适宜的自动化水平和阶段283

12.9.3人-自动化“礼节”设计284

12.9.4操作员信任校准:显示设计和训练284

12.10总结285

关键术语286

结语287

参考文献2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