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航持续安全的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艳秋,史亚杰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
- ISBN:780110983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69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2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航持续安全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我国民航安全管理概述1
1.1.1 我国民航安全形势回顾1
1.1.2 我国民航安全管理的发展4
1.1.3 我国民航安全管理的经验4
1.1.4 持续安全理念的提出8
1.2 国际民航安全管理概述9
1.2.1 国际民航安全管理的发展10
1.2.2 国际民航安全管理的经验11
1.3 国内外民航安全管理对比研究16
1.3.1 国内外民航安全管理的共同点16
1.3.2 国内外民航安全管理的差异17
参考文献20
第二章 持续安全理念阐释21
2.1 持续安全的概念21
2.1.1 安全的定义、内涵21
2.1.2 持续安全的定义、内涵26
2.1.3 提出持续安全理念的意义29
2.2 持续安全理念的科学性30
2.2.1 持续安全理念是我国民航安全管理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30
2.2.2 持续安全是保证我国民航平稳发展的客观要求30
2.2.3 持续安全理念符合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31
2.2.4 持续安全理念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32
2.2.5 持续安全理念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33
2.3 持续安全的衡量标准——可接受安全水平(ALoS)35
2.3.1 行业可接受的安全水平35
2.3.2 民航企事业单位SMS安全绩效指标55
2.3.3 已量化安全指标值及目标值汇总66
2.4 保障持续安全的途径69
参考文献70
第三章 持续安全保障体系71
3.1 基本概念介绍71
3.1.1 体制与机制72
3.1.2 体系、管理与管理体系72
3.1.3 管理原理74
3.1.4 典型管理体系概述(结构及原理)75
3.2 持续安全保障体系的构成及内涵76
3.3 持续安全保障体系的各要素81
3.3.1 与时俱进的安全方针和安全目标81
3.3.2 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84
3.3.3 健全的组织体系85
3.3.4 合理的资源配置92
3.3.5 行之有效的安全信息系统96
3.3.6 教育培训98
3.3.7 科技支撑99
3.3.8 积极的安全文化99
3.4 持续安全保障体系的管理机制104
3.4.1 持续安全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105
3.4.2 持续安全保障体系的动力机制108
3.4.3 持续安全保障体系的约束机制109
3.5 持续安全保障体系的特点110
3.6 小结113
参考文献114
第四章 实现持续安全面临的问题115
4.1 政策及规划115
4.1.1 部分安全管理政策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116
4.1.2 安全管理缺乏计划性117
4.2 法规标准体系119
4.2.1 法规体系不够完善120
4.2.2 规章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机制有待完善120
4.2.3 规章标准的落实力度有待加强121
4.3 安全责任与监管122
4.3.1 局方的安全监管责任制需要进一步落实122
4.3.2 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够健全123
4.4 队伍建设125
4.4.1 专业人员数量不足125
4.4.2 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126
4.4.3 队伍的稳定性需要加强127
4.5 设施设备127
4.5.1 基础硬件设施建设需要加强127
4.5.2 安全监督管理工具需要改进129
4.6 安全投入129
4.6.1 安全投入机制不完善130
4.6.2 安全投入不平衡130
4.7 安全信息131
4.7.1 信息量不足、信息质量有待提高131
4.7.2 信息管理缺乏统一平台,共享困难132
4.7.3 信息分析、利用不充分133
4.8 教育培训133
4.8.1 教育培训体系不够健全134
4.8.2 教育培训效果欠佳134
4.8.3 教育培训设施设备落后134
4.9 科技支撑135
4.9.1 科研力量相对薄弱135
4.9.2 科研管理机制有待完善136
4.10 安全文化139
参考文献141
第五章 保障持续安全的对策142
5.1 完善安全方针、目标的制定和落实机制142
5.1.1 制定长远的安全方针和目标142
5.1.2 制定与安全方针、目标配套的安全政策142
5.1.3 加强民航安全管理的规划性144
5.2 不断完善法规标准体系145
5.2.1 完善民航法规标准体系146
5.2.2 完善民航立法制度和修订机制147
5.2.3 加强规章标准的落实149
5.3 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安全责任落实150
5.3.1 合理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各级责任分工151
5.3.2 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全面推进SMS建设152
5.4 加强队伍体系建设153
5.4.1 拓宽培养渠道,加强飞行、保障队伍体系建设153
5.4.2 完善准入机制,严格培训和考核,加强监管队伍建设155
5.4.3 改革人才聘用制度,加强科研、教育培训队伍建设156
5.5 合理配备设施设备157
5.5.1 科学配备设施设备,合理增加新技术投入157
5.5.2 开发和应用先进的监管手段和技术158
5.6 完善安全投入机制159
5.7 改进民航安全信息管理160
5.7.1 制定宽严相济的安全政策,鼓励安全信息报告161
5.7.2 建立国家民航安全信息分析中心162
5.7.3 建立民航企业航空安全信息共享平台164
5.8 完善教育培训体系164
5.8.1 完善教育培训标准,确保教育培训质量165
5.8.2 加强培训机构和基地建设,提高教育培训能力165
5.8.3 丰富教育培训的内容,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165
5.9 着力强化科技支撑166
5.9.1 建立科研保障机制166
5.9.2 加大对安全科研的投入168
5.10 推进民航安全文化建设169
参考文献171
第六章 近期民航安全问题的突破点172
6.1 起飞、着陆阶段的安全问题172
6.1.1 冲出/偏出跑道172
6.1.2 看错、落错跑道175
6.1.3 跑道侵入179
6.2 实施RVSM和空管应急响应183
6.2.1 实施RVSM对空域流量的影响183
6.2.2 空管应急程序和应急演练185
6.3 小型运输航空公司187
6.3.1 问题分析187
6.3.2 对策189
6.4 隐载、超载和危险品运输189
6.4.1 隐载、超载189
6.4.2 危险品运输191
6.5 中小型机场194
6.5.1 问题分析194
6.5.2 对策194
6.6 通用航空195
6.6.1 问题分析195
6.6.2 对策197
6.7 航空保安(安保)系统198
6.7.1 问题分析198
6.7.2 对策199
6.8 新技术、新程序引入所带来的风险199
6.9 国产大型民机的安全运行200
6.9.1 问题分析200
6.9.2 对策202
6.10 鸟击203
6.10.1 问题分析204
6.10.2 对策205
6.11 小结206
参考文献207
第七章 总结210
附录A 国外航空安全规划简介210
A-1 ICAO的全球航空安全计划(GASP)和全球航空安全路线图210
A-2 ICAO的技术工作项目(TWP)217
A-3 COSCAP-NA北亚地区的航空安全小组(NARAST)219
A-4 FAA的商业航空安全小组(CAST)221
A-5 欧洲的战略安全举措(ESSI)223
A-6 英国的安全规划(Safety Plan)226
A-7 FAA的飞行规划(Flight Plan)228
A-8 欧洲的未来航空安全小组(FAST)231
附录B 国外航空安全信息分析机构简介234
B-1 ICAO的事故/事故征候数据报告(Accident/Incident DataReporting,ADREP)系统234
B-2 IATA安全趋势评价分析与数据交换系统(IATA Safety Trend Evaluation and Data Exchange System,STEADES)234
B-3 美国国家航空安全数据分析中心235
B-4 美国的航空安全信息分析和共享(ASIAS)系统235
B-5 欧洲航空事故报告系统协调中心236
B-6 英国的航空安全信息系统236
附录C 国外航空安全科研机构简介237
C-1 FAA技术中心(TC)237
C-2 FAA航空中心(MMAC)237
C-3 MITRE机构237
C-4 荷兰国家航空航天实验室(NLR)238
C-5 德国国家航空航天研究中心(DLR)238
C-6 法国国家航空航天研究院(ONERA)238
C-7 欧洲空中航行安全组织(Eurocontrol)实验中心EEC239
C-8 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安全分析和研究部239
C-9 欧盟联合研究室(JRC)239
附录D 民航安全信息分析241
D-1 2004—2008年事故征候数据统计241
D-2 2004—2008年严重事故征候因素分析244
D-3 2004—2008年一般运输事故征候因素分析253
D-4 小结261
附录E 可接收的安全水平指标体系部分指标计算方法263
E-1 安全指数263
E-2 国家高层职能量化指标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