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保险法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保险法原理
  • 向春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51020446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47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62页
  • 主题词:社会保险-保险法-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保险法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保险法的性质与特征1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1

一、社会保障的历史演变1

二、社会保障的概念3

三、关于社会保障特性表述之评析8

四、社会保障的特征14

第二节 社会保险概述17

一、社会保险的概念17

二、关于社会保险特性表述之评析19

三、社会保险的特征21

第三节 社会保障法概述24

一、社会保障法的概念24

二、社会保障法的特征25

第四节 社会保险法概述28

一、社会保险法的概念28

二、社会保险法的特征29

第五节 公法、私法与社会保障法30

一、公法与私法的历史30

二、公法与私法划分的价值31

三、公法与私法划分的标准34

四、公法与私法区分之基础36

五、公法、私法之混合39

六、社会保险法的公、私性质40

第六节 社会法与社会保障法44

一、实在法与法理念45

二、第三法域说45

三、独立法律部门说49

四、社会法即社会保障法50

第七节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之纠葛56

第二章 社会保险法的目的60

第一节 法律目的:有还是无60

第二节 法的目的发展史与多样性64

一、法的目的的发展史64

二、法的目的的多样性65

三、法的目的之位阶67

四、法的目的经由工具性价值向目的性价值的发展过程70

第三节 公平与正义70

一、正义含义的多义性70

二、公平与平等的正义75

第四节 法律目的的意义与价值82

一、促进良法的形成82

二、实现秩序和安全82

三、促进法体系的形成84

四、促进法的适用——解释与漏洞填补86

第五节 社会保险法的目的88

一、社会保险法的目的实现——以出生年龄规则的效力冲突为视角88

二、社会保险法的一般目的93

三、社会保险法目的的分类107

第三章 社会保险法的法益111

第一节 利益的概念及其特性112

一、利益的通俗概念112

二、利益的理论概念113

三、利益具有主观性119

四、利益的客观性120

五、利益的历史性123

六、法律不仅仅是利益体现124

第二节 利益的种类及相互关系126

一、关于庞德利益分类学说的分析126

二、个人利益130

三、公共利益133

四、社会利益156

五、国家利益158

六、集团利益161

七、不同主体间利益的关系161

八、利益衡量及其对法律的影响162

第三节 社会保险法保护之利益164

一、社会保险法保护之利益内容164

二、社会保险法保护之利益主体171

第四章 社会保险法的原则182

第一节 法律原则的含义与作用182

一、作为法律体系组成内容之法律原则182

二、法律原则的作用188

第二节 社会保险法原则研究之评述191

一、生存权保障(保护)原则191

二、强制保险原则194

三、兼顾公平与效率、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原则195

四、保障水准(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原则197

五、社会保险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201

六、社会保险一体化和社会化相统一的原则204

七、建立起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则205

八、保障功能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206

九、普遍性原则206

十、其他原则208

第三节 我国社会保险法之基本原则210

一、社会保险法律原则的特征210

二、平等原则211

三、公平原则216

四、合法性原则221

五、强制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224

六、唯一性原则225

七、权利与义务对应原则226

第五章 社会保险法的本位230

第一节 法的本位230

一、法本位之概念230

二、法本位之意义233

第二节 义务本位与社会本位236

一、本位观之发展236

二、义务本位237

三、关于社会本位的不同认识240

四、作为社会利益本位之社会本位241

第三节 权利本位的内容与意义250

一、权利本位之历史渊源250

二、权利本位之含义250

三、权利本位之批判与再批判254

四、权利本位之意义255

五、权利滥用之禁止256

第四节 社会保险法之权利本位257

一、社会保险权是基本人权258

二、社会保险权为社会保险关系之核心263

三、社会保险法的发展即是社会保险权的发展268

四、社会保险权之强化269

第六章 社会保险法体系271

第一节 何谓法律体系272

一、部门法体系272

二、法律体系的界定273

第二节 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判定283

一、拉兹的法律体系理论283

二、法律体系的判定284

第三节 作为权威指引的法律体系的意义292

一、法律适用的一致性292

二、形成与构建统一的法秩序294

三、体系解释295

四、填补法律漏洞297

五、解决法律冲突299

六、发现新法300

第四节 社会保险法体系的缺失301

一、缺乏法律概念与法律原则301

二、缺乏程序规则304

三、立法理路不明晰308

四、逻辑性、协调性不强309

五、规范性不足314

六、条文设置应更具科学性315

第五节 社会保险法体系的形成与建构316

一、途径与方式316

二、社会保险法外在体系320

第七章 社会保险权325

第一节 权利与义务325

一、权利325

二、义务328

三、权利、义务之关系334

第二节 社会保险权之概念与性质337

一、社会保障权之概念337

二、社会保险权之概念339

三、社会保险权之性质342

第三节 社会保险权的权能346

一、行为之界分346

二、制约权力346

三、促进公平正义社会之形成348

四、促进社会保险法体系生成349

第四节 社会保险权的权利内容349

一、参加权349

二、选择权351

三、获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352

四、社会保险知情权352

五、社会保险附随权利354

第五节 社会保险权的法律保护354

一、行政法保护355

二、民事法保护356

三、刑法保护356

四、社会保障法的特别保护356

第六节 社会保险请求权357

一、社会保险权请求权357

二、社会保险权侵权请求权359

三、行政救济权359

第八章 社会保险法的渊源361

第一节 法律渊源361

一、法律的形式渊源361

二、法律的效力渊源362

三、法的产生根源362

四、作为法律适用依据的法律渊源363

五、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364

第二节 社会保险法的渊源365

一、宪法365

二、法律、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366

三、政策性法律文件367

四、国际条约与双边协定368

五、法律原则368

六、行政惯例369

七、司法判例370

八、习惯371

九、法律学说372

十、公共道德373

第九章 社会保险法的限度374

第一节 刚性规则374

第二节 柔性规则与裁量376

第三节 司法权不能代替行政权378

第四节 道德的调整空间379

第十章 社会保险责任、强制与制裁384

第一节 义务、责任与制裁384

一、义务与责任384

二、责任与制裁389

第二节 无责任便无法律391

一、法律责任是法律实现的保障391

二、社会保险责任设定的原则392

三、社会保险责任的类型395

四、社会保险责任的构成398

第三节 制裁只在一定程度上是法律的最终基础399

第十一章 社会保险法的效力与实效400

第一节 现实的困惑400

一、关于出生时间争议的两个案例400

二、社会保险争议司法管辖权的有效性402

第二节 效力与实效的区分403

一、效力解决的是法律规则的身份问题403

二、实效反映的是法律规则的作用问题405

第三节 强制性与法律规则的效力406

一、强制是法律获得实效的保障之一406

二、强制不能完全使法律规则获得实效407

第四节 法律实效性的基础与实现408

一、法律规则的实效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408

二、法律规则实效性的基础409

三、法律规则实效性的实现411

第十二章 社会保险法的法典化415

第一节 法典化的目的与意义415

一、法典化的概念415

二、法典化的一般意义416

三、社会保险法法典化的现实要求417

四、法典化的具体意义421

五、法典化的缺陷426

第二节 法典化的条件与要求428

一、习俗与法典化429

二、成文法与法典430

三、理性与法典431

四、体系化与法典432

五、民意与法典434

六、安定性与法典435

第三节 我国社会保险法的立法选择436

参考文献4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