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电视原理与检测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25536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90页
- 文件大小:166MB
- 文件页数:6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数字电视原理与检测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数字电视技术基础1
1.1数字电视系统的构成1
1.2数字电视系统2
1.2.1数字电视广播2
1.2.2移动多媒体广播2
1.2.3网络电视3
1.2.4下一代广播电视网4
1.2.5立体电视6
1.2.6三网融合11
1.2.7物联网12
1.3数字电视演播室视频信号13
1.3.1基色和基准白13
1.3.2色域覆盖率14
1.3.3 y预校正15
1.3.4数字电视演播室视频信号参数16
1.4数字电视演播室音频信号参数20
1.5数字电视图像格式及其变换20
1.5.1图像格式20
1.5.2图像格式变换21
1.5.3 HDTV与SDTV同播中的图像格式22
1.6数字视频信号信源编码基础27
1.6.1数字视频信号信源编码基本原理27
1.6.2 MPEG-2视频信号编码28
1.6.3 H.264视频信号编码33
1.6.4 AVS视频信号编码35
1.7数字音频信号信源编码基础37
1.7.1概述37
1.7.2心理声学模型37
1.7.3临界频带39
1.7.4 MPEG-1音频信号编码39
1.7.5 MPEG-2音频信号编码40
1.7.6杜比AC-3音频信号编码40
1.7.7 DRA音频信号编码41
1.8视音频信号系统层编码基础42
1.8.1系统层概述42
1.8.2系统层同步和节目管理信息编码43
1.8.3码率控制44
1.9数字电视接收器工作原理45
1.9.1调谐和解调部分45
1.9.2解码部分47
1.9.3软件结构48
1.9.4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的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49
第2章 数字电视信道原理与检测技术52
2.1概述52
2.2信道传输特征53
2.2.1大规模衰落54
2.2.2小规模衰落55
2.2.3信号时延扩展56
2.2.4 移动引起的信道时变性57
2.2.5降低衰落影响的方法59
2.2.6 多径信道的产生61
2.3调制方式72
2.3.1数字基带信号72
2.3.2码间串扰72
2.3.3奈奎斯特准则73
2.3.4信号带宽76
2.3.5数字调制77
2.3.6单载波调制和多载波调制80
2.3.7 OFDM多载波调制技术83
2.4地面传输标准90
2.4.1 DVB-T地面传输标准90
2.4.2 ATSC地面传输标准94
2.4.3中国地面标准(DTMB)97
2.4.4 DVB-T2简介101
2.5有线电视传输信道104
2.5.1信道特性104
2.5.2传输系统结构104
2.5.3 DVB-C2标准简介111
2.6卫星电视传输信道113
2.6.1 DVB-S标准简介113
2.6.2 DVB-S2标准简介115
2.6.3 ABS-S标准简介117
2.7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参数要求及检测方法118
2.7.1数字电视测量标准及测量参数118
2.7.2数字电视测试系统120
2.7.3频率范围125
2.7.4频率捕捉范围125
2.7.5接收信号电平126
2.7.6载噪比门限129
2.7.7静态多径接收132
2.7.8动态多径接收135
2.7.9邻频干扰抑制138
2.7.10同频干扰抑制140
2.7.11脉冲干扰抑制141
第3章 数字电视信源解码原理与检测技术144
3.1传送流系统目标解码器(T_STD)144
3.1.1系统时钟频率145
3.1.2传送流系统目标解码器的输入145
3.1.3缓冲146
3.1.4解码与显示146
3.2传送流系统时序模型146
3.2.1时序模型146
3.2.2音频和视频显示同步的实现147
3.2.3解码器中系统时钟的恢复148
3.2.4 PCR抖动148
3.3视频解码过程149
3.3.1视频源数据结构149
3.3.2帧类型150
3.3.3帧重排规则151
3.3.4视频解码过程152
3.3.5视频解码输出154
3.4杜比AC-3音频解码154
3.4.1 AC-3音频帧结构154
3.4.2 AC-3音频解码过程155
3.5解码性能检测161
3.5.1静止图像支持162
3.5.2可变码率基本流162
3.5.3系统时钟恢复162
3.5.4数字音频解码162
3.5.5音视频同步162
第4章 数字电视业务信息与检测技术165
4.1业务信息概述165
4.2业务信息的层次组成165
4.3美国ATSC-PSIP*167+++167
4.3.1 PSIP表的种类167
4.3.2 PSIP的作用168
4.4业务信息语法结构169
4.4.1业务信息表在TS中的数据组成169
4.4.2描述符172
4.5 MPEG-2 PSI的作用174
4.6数字电视的主要业务信息175
4.6.1基本要求175
4.6.2 NIT177
4.6.3 SDT179
4.6.4 EIT180
4.6.5链接描述符181
4.7 EPG184
4.8业务信息要求及检测方法185
4.8.1测试框图和仪器185
4.8.2利用业务信息的频道搜索187
4.8.3业务选择列表188
4.8.4状态条190
4.8.5业务替换191
4.8.6电子节目指南192
4.8.7实时钟193
4.8.8内部时钟194
4.8.9用户参数存储194
4.8.10断电记忆195
4.8.11恢复出厂设置195
4.8.12软件更新195
第5章 移动多媒体广播接收设备原理与检测技术200
5.1概述200
5.2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201
5.2.1国内标准201
5.2.2国外标准206
5.3移动多媒体广播接收设备原理208
5.4移动多媒体广播接收设备性能要求与检测技术209
5.4.1移动多媒体广播接收设备性能要求209
5.4.2移动多媒体广播接收设备检测技术212
第6章 数字电视终端显示器原理与检测技术217
6.1数字电视显示终端设备217
6.1.1概述217
6.1.2 CRT电视218
6.1.3等离子体电视220
6.1.4液晶电视231
6.2数字电视中的色度学246
6.2.1明视觉与暗视觉特性246
6.2.2 1931 CIE-RGB色度坐标系统247
6.2.3 1931 CIE-XYZ色度坐标系统248
6.2.4 1960 CIE-UCS均匀彩色坐标系统250
6.2.5 1964 CIE-UCS均匀颜色空间坐标系统(W*、U*、V*)251
6.2.6 1976 CIE-L*u*v*均匀颜色空间坐标系统252
6.2.7 1976 CIE-L*a*b*颜色空间及其色差公式253
6.3数字电视显示终端亮度、色度测量原理与测量仪器254
6.3.1亮度、色度测量原理254
6.3.2亮度测量中的常用光学单位及计算公式255
6.3.3平板显示器亮度、色度测量仪器原理与校正255
6.3.4光电积分式仪器LumiCam1300简介259
6.3.5分光式仪器PR-650简介262
6.4数字电视显示终端主要性能要求及检测方法263
6.4.1概述263
6.4.2亮度265
6.4.3对比度267
6.4.4色域覆盖率268
6.4.5清晰度270
6.4.6动态清晰度272
6.4.7运动图像显示特性272
6.4.8亮度均匀性和白色色度不均匀性276
6.4.9白平衡误差277
6.4.10可视角277
6.4.11相关色温279
6.4.12像素缺陷281
6.4.13被动待机功耗和能效指数282
6.4.14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288
第7章 数字电视设备接口及视音频信号检测技术290
7.1概述290
7.2数字电视接口290
7.2.1复合视频(CVBS)290
7.2.2 YPBPR模拟分量视频接口291
7.2.3 RGB模拟基色视频接口292
7.2.4模拟音频信号接口294
7.2.5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DMI)295
7.2.6数字高清互动接口(DiiVA)299
7.2.7数字音频接口300
7.3数字电视设备视频性能测试302
7.3.1视频幅度303
7.3.2增益—频率响应304
7.3.3信号幅度非线性失真305
7.3.4微分增益失真306
7.3.5微分相位失真307
7.3.6亮度信号波形失真308
7.3.7 K系数评价309
7.3.8色度—亮度不等性311
7.3.9视频信噪比312
7.3.10眼图测试314
7.4数字电视设备音频性能测试315
7.4.1额定条件315
7.4.2音频输出电平319
7.4.3失真限制的输出功率320
7.4.4音频频率范围321
7.4.5总谐波失真加噪声(THD+N)321
7.4.6信噪比323
7.4.7串音衰减和分离度325
7.4.8数字化检测技术325
7.4.9数字音频接口测量328
第8章 数字电视声性能及检测技术333
8.1概述333
8.2声学基本知识333
8.2.1声压333
8.2.2声压级334
8.2.3声功率和声功率级334
8.2.4声波速度、频率和波长334
8.2.5噪声335
8.2.6倍频程335
8.2.7白噪声、粉红噪声336
8.2.8噪声的相加、相减和本底噪声修正336
8.2.9响度、响度级和等响度曲线338
8.2.10计权声压级——声级(SL)338
8.2.11掩蔽339
8.3声学测量环境339
8.3.1自由声场特性339
8.3.2本底噪声340
8.4主要仪器340
8.4.1测量传声器340
8.4.2声压级校准装置341
8.4.3测量放大器342
8.4.4电平记录仪342
8.4.5数字化测量系统342
8.5声性能指标定义和测量方法343
8.5.1测量条件343
8.5.2最小源电动势输出声压级344
8.5.3声频率响应范围345
8.5.4额定输入时声压总谐波失真346
8.5.5噪声声级347
8.6电视机中扬声器系统348
8.6.1扬声器单元348
8.6.2扬声器系统351
8.6.3电视机扬声器设计原则353
8.7多声道声音特性356
8.7.1电影录音中的多声道356
8.7.2电视广播和接收系统中的多声道357
8.7.3数字电视机多声道声性能测量357
第9章 数字电视电磁兼容性能及检测技术359
9.1概述359
9.2数字电视接收机的骚扰特性360
9.2.1基本测量原理360
9.2.2骚扰限值361
9.2.3骚扰测量方法363
9.3数字电视接收机的抗扰度特性371
9.3.1基本测量原理371
9.3.2判据和性能评价371
9.3.3限值373
9.3.4抗扰度测试方法375
9.4与数字电视接收机相关的其他问题389
9.4.1 PC电视调谐卡389
9.4.2数字电视接收机的非广播功能389
第10章 数字电视安全性能及检测技术391
10.1概述391
10.1.1安全检测的主要内容391
10.1.2名词术语392
10.2数字电视安全设计原理及要求393
10.2.1防止触及带电部件的设计原理及要求393
10.2.2防过高温度的设计原理及要求398
10.2.3防辐射的设计原理及要求402
10.2.4防爆炸的设计原理及要求404
10.2.5防机械危险的设计原理及要求405
10.2.6防火的设计原理及要求406
10.3数字电视安全检测技术410
10.3.1防触电检测技术410
10.3.2防过高温度的检测技术422
10.3.3防辐射的检测技术425
10.3.4防爆炸的检测技术427
10.3.5防机械危险的检测技术428
10.3.6防火的检测技术430
第11章 数字电视环境适应性检测技术435
11.1概述435
11.1.1应用范围435
11.1.2数字电视环境试验的分类435
11.1.3环境试验的意义435
11.1.4环境试验的作用435
11.1.5专业术语和定义436
11.2环境试验检测原理437
11.2.1概述437
11.2.2温度应力的影响437
11.2.3湿度应力影响438
11.2.4温度变化试验影响439
11.2.5低气压试验影响439
11.2.6振动试验影响439
11.3制定环境试验方案应当遵循的原则440
11.3.1性能原则440
11.3.2可证实性原则440
11.3.3从事实出发原则441
11.3.4用户为主原则441
11.4数字电视环境试验检测方法441
11.4.1试验基本要求441
11.4.2选择试验顺序的一般原则442
11.4.3试验方法443
11.4.4不合格判据445
第12章 数字电视可靠性检测技术447
12.1概述447
12.1.1应用范围447
12.1.2专业术语和定义447
12.1.3可靠性要求448
12.1.4对于环境应力的一般考虑448
12.2可靠性关键技术及设计449
12.2.1可靠性试验论证设计449
12.2.2贝叶斯验证试验450
12.2.3可靠性试验方案设计452
12.2.4可靠性试验方案的选择453
12.2.5可靠性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程序456
12.3数字电视可靠性试验方法457
12.3.1试验前说明457
12.3.2试验前信息统计458
12.3.3试验方法458
12.3.4失效判据459
12.3.5失效数的计算459
12.3.6平均失效间隔时间的置信度460
12.4危害度分析461
12.4.1概念461
12.4.2危害度等级461
12.4.3故障模式发生的概率462
12.5数字电视产品寿命规律462
12.5.1产品失效特性与浴盆曲线462
12.5.2早期故障期463
12.5.3使用寿命期463
12.5.4耗损故障期463
12.6开箱检验内容及不合格判据464
12.7常温性能检验内容及不合格判据467
第13章 数字电视视音频检测信号469
13.1数字电视评价和测试技术的特点469
13.1.1主观评价与客观测试469
13.1.2标准符合性测试470
13.1.3传输性能测试471
13.1.4终端设备测试471
13.1.5视频测试471
13.1.6本章主要内容概述471
13.2视频检测信号472
13.2.1概述472
13.2.2行场线性检测信号472
13.2.3视频通道性能检测信号472
13.2.4图像显示性能检测信号476
13.3音频检测信号482
13.3.1单音频信号482
13.3.2音频扫频信号483
13.3.3低频增强声道扫频信号483
13.4系统检测信号483
13.4.1彩条信号483
13.4.2复合测试图484
13.4.3图像格式检测信号490
13.4.4动态视频测试信号490
13.4.5音视频同步性能检测信号491
13.5视音频检测信号的计算机生成496
13.5.1计算机生成的优缺点496
13.5.2定时系统496
13.5.3视频测试信号的计算机生成497
13.5.4视频测试图的建模498
13.5.5音频测试信号的计算机生成499
第14章 数字电视仪器性能检测技术501
14.1码流发生器性能检测和SDI信号参数的测量501
14.1.1码流发生器检测框图501
14.1.2 SDI参数测量501
14.2数字电视调制器的性能检测511
14.2.1对调制器的相关性能要求512
14.2.2数字电视标准解调器检测项目513
14.2.3标准解调器之外的检测方法517
14.3数字电视I/O信号计量参数分析519
14.3.1 I/O参数的分类519
14.3.2 I/O信号计量参数分析521
14.4具有模拟输入/输出数字视频设备参数测量的特殊方法530
14.4.1问题的由来530
14.4.2解决的方法530
14.4.3颤抖信号的定义530
14.4.4信噪比测量532
14.4.5微分增益(DG)和微分相位(DP)的测量535
14.4.6脉冲特性测量537
14.4.7几点说明538
14.4.8亮度非线性测量539
14.4.9增益频率特性测量539
14.4.10新的场期间插入测试信号(ITS)540
14.5数字视频信号的色域检测540
14.5.1数字视频信号色域检测的适用范围540
14.5.2合法信号和有效信号541
14.5.3色域检测的主要方式542
第15章 电子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555
15.1国内外对电子产品中有害物质的要求555
15.1.1欧盟对电子产品中有害物质的要求555
15.1.2中国相关法令556
15.1.3其他国家相关法令558
15.1.4有害物质限量要求最新进展560
15.2有害物质检测流程560
15.3拆分检测单元561
15.3.1拆分原则561
15.3.2拆分的具体方法562
15.4筛选检测技术及原理562
15.4.1定性筛选563
15.4.2定量筛选563
15.4.3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WD-XRF)563
15.4.4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564
15.5有害物质的精确检测技术及原理564
15.5.1试液的制备方法564
15.5.2重金属铅、汞、镉的检测565
15.5.3六价铬的检测570
15.5.4有机物分子的检测571
附录1数字电视相关标准及产品认证576
1数字电视相关标准576
1.1数字电视基础标准576
1.2数字电视产品标准576
1.3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577
1.4数字电视强制性标准578
2数字电视产品认证578
2.1强制性产品认证578
2.2能效标识与认证579
2.3国推污染控制认证581
2.4 CQC自愿性认证581
附录2缩略语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