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模式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模式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0704054.jpg)
- 鲍希奎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ISBN:753435262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91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510页
- 主题词: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中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模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模式研究引发一场变革1
第一节 收获模式研究成果1
一、专家、学者对主动参与模式的评价1
二、探索了一条依托建立新模式开展素质教育的改革之路4
三、新模式的运作创造了先进的管理文化6
四、重建课堂教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开发了先进教育生产力7
五、坚持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滋生了新理论8
六、澄清了“给予学生主体地位”的本质9
七、揭示了“主动发展”的心理学过程9
八、创造了知识与道德共建的综合模式10
九、为主动参与模式的推广,提供了可操作性文件14
十、验证了理论假设14
第二节 反观模式研究过程14
一、实质,是发起一个学习、变革历程14
二、素质教育要以建立模式为依托16
三、教学模式是一个教育思想、方法体系20
四、建立了新的结构关系,形成了共同发展的新的格局22
五、使用教育模式三原理,开发教师创造力23
第三节 顿悟:建立新模式,就是建立学习型组织24
一、基础教育的“动态性复杂”24
二、学校改革的“系统思考”26
三、建立一个基于大教育观之上的“共同愿景”27
四、构建让教师体会到自己生命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28
五、建立新模式就是建立学习型组织28
第二章 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模式的产生30
第一节 背景及所要解决的问题30
一、课题提出背景30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31
第二节 基本策略32
第三节 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与趋势32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32
二、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33
第四节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35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35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35
第五节 课题界定与支撑理论37
一、课题界定37
二、支撑理论38
第六节 理论假设、研究变量与研究目标45
一、理论假设45
二、研究变量46
三、研究目标47
第七节 研究内容设计48
一、创新人才成长环境及教师德育技能研究48
二、学生学习动力机制及其启动方法研究48
三、课堂教学活动要素及参考程序研究48
四、解决问题能力要素与学习策略研究49
五、课外活动策略研究49
六、创设认知情境研究49
七、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研究50
八、课堂教学评价研究50
第八节 研究方法设计50
一、文献研究法50
二、调查法与观察法(在研究全过程中使用)51
三、经验总结法(论证阶段、实施阶段、结题阶段使用)51
四、测量法(实施阶段使用)51
第三章 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模式的操作52
第一节 主动参与模式教学的原则、要求52
一、主动参与模式教学原则52
二、课堂教学要求53
第二节 “主动参与”模式操作要点55
一、准备55
二、导入55
三、自学56
四、互动57
五、评讲57
第三节 课堂教学活动要素表及参考程序58
一、课堂教学活动要素58
二、“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参考程序61
第四节 教师角色的转变64
一、什么是主动参与式64
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打破师道尊严66
三、教师的作用是激励、引导——不再主宰课堂67
四、教师的课前准备——提供优质服务68
五、以自学互动为主要学习形式——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70
第五节 实验课教案设计、评课记分表及教师答辩题71
一、“主动参与模式”实验课教案设计71
二、“主动参与模式”评课记分表73
三、“主动参与模式”教师答辩题74
第四章 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模式的理论内涵77
第一节 关注学生发展的内部动力77
一、内部矛盾运动是个体发展的根本动力77
二、开发学习者的动力系统78
三、动力系统开发的具体要求79
四、成功教育机制的动力学核心82
五、成功教育机制的内化动力学83
六、影响并产生学习动力的因素85
第二节 着眼于师生共同和谐全面的发展87
一、追求和谐88
二、对教师的要求: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的和谐89
三、对学生的要求:学生自身各方面因素的和谐94
四、教学方法使用的和谐95
第三节 强调引导下的自学97
一、引导是为自学服务的97
二、给自学正位98
三、自学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105
第四节 注重学习过程的途径和方法110
一、学习的过程110
二、学习过程的系统分析117
三、研究学习策略的意义121
四、主动参与模式对学习过程的关注126
第五节 让学生尝试成功,产生自信129
一、尝试成功,要以活动为中心130
二、尝试成功需要循序发展135
第五章 主动参与模式的基本特征141
第一节 教,是激励式、情境化、问题化、结构化的教141
一、“教”的特征:激励、引导141
二、措施特征142
三、备课特征143
四、教学原则143
五、课堂教学要求144
第二节 学,是主动参与式的学146
一、主动学习的十条标准146
二、学习模式147
三、学习的规律152
四、正确的学习观念153
第三节 过程,是交流互动式的过程156
一、各个阶段交流互动的特点156
二、互动,是主动参与的重要载体157
三、自学,是互动的基础157
四、在互动中挖掘新的教学资源158
五、评价,是互动的主要激励手段160
六、满足层次性需要是互动的内在动力161
七、教学理解,是互动的方向性环节162
八、互动,体现主动参与模式新的道德观162
九、互动,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162
第四节 课程,是开放式的课程163
一、主动参与模式的开放式课程观163
二、开发“学生本位课程”163
第五节 建构,是着眼于微观层面的建构168
第六节 评价,是鼓励性、过程性的多元评价170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170
二、评价的原则171
三、鼓励性评价的实施172
第六章 主动参与模式的基本观念180
第一节 大教育观:与大生产观、大经济观、大科学观相适应180
一、面向新世纪,培养人才的超前性180
二、人才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是大教育观的具体要求182
三、面向21世纪培养人才具有开放性182
四、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184
第二节 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追求思维涌现184
一、构建主动参与式为了思维涌现184
二、调节情感,驱动思维涌现186
三、用问题和习题引导“涌现”186
四、教师服务于思维涌现187
第三节 发展观:促成“?”和“!”的链接与延伸188
一、从创新教育的“发展观”看“?”和“!”的链接与延伸188
二、创新人才需要有一个“?”头脑189
三、学生应该有解决问题后“!”的体验190
四、利用校本课程促成“?”和“!”的链接与延伸191
五、认识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成分构成,选用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一般教学策略,研究促成“?”和“!”链接与延伸的方法192
第四节 道德观:告别灌输194
一、构建新模式,提供知识和道德自主建构的保障195
二、告别“灌输”是最大的师德196
三、知识和道德的自主建构需要提高教师的创造性“工艺”水平197
四、开发教师的创造力,是学校管理者道德的根本199
第五节 教与学有机结合观199
一、主动参与模式过程研究的方法论依据199
二、教与学有机结合观200
第六节 最佳效益观204
一、什么是教学效益?204
二、最佳效益观的方法论原理205
三、实现最佳效益在教学上的要求207
第七节 个性发展时空观209
第七章 主动参与模式是一种综合模式211
第一节 主动参与模式是主体论的综合模式211
第二节 主动参与模式是认识论的综合模式213
第三节 主动参与模式是价值论的综合模式214
第四节 主动参与模式是方法论的综合模式215
第五节 主动参与模式是知识与道德共建的综合模式217
一、从教的方面看217
二、从学的方面看218
三、从建构的过程看219
四、从学校角度看220
第八章 中学学科教学创新模式221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模式221
一、自读课教学模式221
二、散文教学创新225
三、议论文、说明文教学模式227
四、文言文教学创新230
第二节 中学数学教学创新模式231
一、引疑五步教学模式231
二、新授课教学模式——“导学讨论式”234
第三节 中学英语教学创新模式237
一、“识记、操练、交际”教学模式237
二、三阶段六环节教学模式240
三、高三英语复习“四环节”教学模式241
第四节 中学物理教学创新模式243
物理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243
第五节 中学化学教学创新模式249
一、“激疑、导读、讨论”教学法249
二、化学“激趣、明理、应用、反馈”教学法251
三、启发式程序教学法253
四、化学七环节教学法255
五、化学五环节问题教学模式258
第六节 中学生物教学创新模式258
一、二级自学辅导法258
二、生物四步教学法260
三、生物五步教学法261
四、新授课“三环五步”教学法264
第七节 中学政治教学创新模式267
一、读、讲、议、练、评教学模式268
二、两步七环节教学模式270
三、“知识结构网络化”教学模式274
四、新授课超前自学模式274
第八节 中学历史教学创新模式276
一、多维信息直观示意教学法276
二、历史自学小结式教学法280
三、六环节教学法282
第九节 中学地理教学模式284
一、地理结构教学法284
二、环节教学模式287
三、地理五段式教学模式289
第十节 中学体育、音乐、美术教学模式290
一、体育立体式程序教学法290
二、音乐综合课教学模式293
三、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295
第九章 主动参与模式的教法、学法297
第一节 教法297
一、课堂教学导入方法297
二、激励法299
三、读书提纲引导法301
四、互动学习法304
五、情境法307
六、策略教学法312
七、一周总谱设计法315
八、掌握教学法318
九、个别化教法319
十、角色扮演法320
十一、辩论法321
十二、情感调控法322
十三、评价方法325
十四、读启教学法327
十五、数学尝试练习法331
十六、反馈教学法333
十七、计算机辅助法336
十八、学生全程参与法337
第二节 学习方法与策略340
一、自学方法340
二、注意的策略341
三、读书方法342
四、知觉的策略344
五、记忆的策略345
六、概念学习的策略346
七、规则的学习策略348
八、问题解决的策略351
九、思维创新策略354
十、阅读、写作、外语学习策略359
十一、物理、化学、数学学习策略361
十二、课堂学习策略363
十三、完成作业策略363
十四、考试策略364
十五、寻求帮助的策略365
十六、发散思维方法365
第十章 校本课程及教案举例369
第一节 校本课程举例369
一、人与环境369
二、假如我当地球村村长372
三、“我看项羽”辩论会374
四、新的学习观378
五、祝你成功381
六、感悟、想像、形像演练383
七、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386
八、“人”之说390
九、市场经济与人的生存方式393
十、作文指导课397
第二节 教案举例398
语文课教案398
数学课教案410
英语课教案421
物理课教案442
化学课教案449
生物课教案462
政治课教案471
历史课教案475
地理课教案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