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德育走向与德育接受 现代性德育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德育走向与德育接受 现代性德育研究
  • 高中建,孟利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21345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75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192页
  • 主题词:德育-研究-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德育走向与德育接受 现代性德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我国德育的现实境遇:传统、现代、后现代的交融1

第一节 传统道德教育取向的回归1

一、传统道德的历史命运2

二、传统道德教育的现代运作2

三、传统道德教育的经验借鉴与历史局限性3

第二节 德育的现代化争论5

一、扬长避短说6

二、积极建构说8

第三节 后现代德育思想的浮现11

第二章 我国德育现状调研:以河南省为例15

第一节 青少年道德认知的后现代取向15

一、中小学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15

二、中小学学生对各类教育向度的认可状况20

三、中小学学生对德育课程向度的接受程度21

四、中小学学生对德育活动向度的基本态度22

五、中小学学生对德育教师向度的认知状况23

第二节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前现代态势24

第三节 中小学德育内容设置的现代取向26

第四节 中小学德育方法与途径的现代问题30

第三章 西方道德教育的现代与后现代之路35

第一节 西方道德教育的现代发展35

一、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萌芽期35

二、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停滞期37

三、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复兴期38

四、20世纪80年代至今:发展期41

第二节 西方道德教育的后现代争鸣41

一、后现代思潮的出现42

二、西方后现代道德教育的主要流派43

第三节 西方道德教育的经验借鉴及发展趋向48

一、现代德育的经验价值48

二、后现代道德教育的经验价值50

三、西方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向52

第四章 我国德育走向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辩54

第一节 后现代德育危机55

一、后现代道德观的虚无性55

二、后现代主义缺少道德标准56

三、过于强调道德选择的自主性58

四、否定了道德主体的可能59

第二节 德育的现代性救赎60

一、德育:未竟的现代性60

二、德育的伪现代性与非现代性61

三、现代性德育主张的合理性62

第三节 现代德育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65

第四节 无法实现对现代德育超越的后现代德育71

第五章 我国现代性德育的发展构想72

第一节 现代性德育的引入及研究构思73

一、现代性73

二、中国“现代性”话语及“现代化”研究76

三、现代性德育的引介77

第二节 现代性德育的理念80

一、接受多样性与差异性,建立共通性80

二、强调对话,采取非权威的民主取向81

三、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的融合81

四、重建生活与道德的基础82

第三节 我国现代性德育的原则83

一、时代性:时代发展的需要83

二、超前性:预防和解决社会道德问题的需要84

三、稳定性:德育继承性的需要84

四、全球性:全球化的需要84

五、层次性:德育体系科学化的需要85

六、民族性: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86

七、实践性:德育内容可操作性的需要86

第六章 现代性德育的体系建构88

第一节 现代性德育管理体系的变革88

第二节 学校德育内容的现代性创新91

一、现代性德育内容创新的原则91

二、现代性德育内容创新的依据92

三、现代性德育内容创新的范畴95

第三节 现代德育方法的范式转型104

一、现代性德育方法建构的基本原则104

二、现代性德育方法建构的基本理念105

三、现代性德育方法的建构思路108

四、现代性德育的基本方法110

五、现代性德育方法的实施途径113

第七章 德育接受的话语言说115

第一节 德育接受的理论解读115

一、关于“接受”115

二、德育接受117

第二节 德育接受的结构认知119

一、德育接受主体119

二、德育接受客体119

三、德育接受方法120

四、德育接受过程121

五、德育接受环境122

第三节 德育接受的现实挑战123

一、主体选择性的觉醒123

二、社会实用主义的凸显124

三、实践内生性的出场125

第八章 现代性德育接受机制的认知126

第一节 德育接受机制的内涵界定126

一、特点分析126

二、理论关照128

三、原则把握130

第二节 现代性德育接受机制的结构解读131

一、现代性德育的内化践行机制132

二、具体过程136

第三节 现代性德育接受机制的优化措施138

一、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外部促导139

二、强化主体意识,发挥主体性精神140

三、扩展传播途径,实现中介多元化142

四、协同多方影响,营造优良环境144

第九章 现代性德育接受体系的构思149

第一节 现代性德育接受的目标导向149

一、教化型的目标导向149

二、觉解型的目标导向150

三、实践型的目标导向151

四、效益型的目标导向152

第二节 现代性德育接受的主体特点153

一、人本化153

二、平等化154

三、人文化155

四、反思化155

五、内生化155

第三节 现代性德育接受的客体建构156

一、多元化156

二、动态化157

三、多面化157

第四节 现代性德育接受的过程分析157

一、现代性德育接受过程的图式157

二、现代性德育接受过程的系统160

第五节 现代性德育接受的方法创新161

一、从传统走向现代161

二、从静态走向动态162

三、从一元走向多元163

第六节 现代性德育接受的环境培育164

一、德育理念创新165

二、核心价值观认同165

三、知行实践统一166

四、宣传舆论营造167

参考文献169

后记1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