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0717298.jpg)
- 邓志辉,田锋社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33616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9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199页
- 主题词: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构成1
1.1高职教育的人才定位1
1.2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4
1.3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6
1.4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10
1.5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中的地位11
1.6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12
第2章 机械制造类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研究18
2.1机械制造类企业的发展状况浅析18
2.2机械制造类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20
2.3机械制造类企业的人才需求分析24
2.4机械制造类企业的人才需求与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关系27
第3章 高职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的设置与定位比较30
3.1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一般原则30
3.2高职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的类别与定位32
3.3高职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核心知识与能力比较37
3.4高职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设置优化建议40
第4章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岗位职业标准的开发43
4.1编制说明43
4.2前言45
4.3适用范围46
4.4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岗位职业名称46
4.5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岗位定义46
4.6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岗位工作概要47
4.7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岗位工作职责49
4.8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包括职业Ⅰ级~Ⅳ级)51
4.9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岗位的专业要求52
4.10职业培训及取证61
4.11引用标准及参考文献62
第5章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内涵与定位63
5.1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行业背景63
5.2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岗位与岗位群64
5.3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64
5.4毕业生的工作内容与工作任务66
5.5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体系69
5.6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71
第6章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74
6.1教学模式的定义与内涵74
6.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顶岗实习”教学模式75
6.3以企业为依托,构建“工学交替”教学模式77
6.4以企业需求为依托,构建“订单培养”教学模式85
6.5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构建“学—研结合”教学模式86
第7章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开发88
7.1课程开发的流派与变迁88
7.2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变迁与沿革92
7.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开发96
7.4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开发98
第8章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方案104
8.1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104
8.2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流程108
8.3人才培养模式109
8.4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方案111
第9章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指导方案119
9.1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验实训室设置原则119
9.2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方案121
9.3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验实训项目与实训设备管理132
第10章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指导方案136
10.1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概述136
10.2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140
10.3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师资队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141
10.4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与方法148
10.5高职院校师资管理结构与管理机制155
10.6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作用160
第11章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模式与激励机制研究163
11.1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定位163
11.2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定位165
11.3高职院校科研方向的定位169
11.4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定位171
11.5高职院校科研人才特征174
11.6高职院校科研人才的培养途径176
11.7高职院校科研人员激励机制180
11.8高职院校科研选题186
参考文献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