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活垃圾管理宣传读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活垃圾管理宣传读本
  • 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61553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9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14页
  • 主题词:垃圾处理-卫生管理-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活垃圾管理宣传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和好处1

第一节 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1

1 提升首都的国际地位2

2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

3 推进城乡垃圾管理一体化4

4 培育新型农民5

5 营造人地和谐的宜居环境6

6 促进城乡居民广就业7

第二节 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8

7 垃圾分类益于健康9

8 垃圾分类促使农民得实惠10

9 垃圾焚烧余热可发电11

10 发电的渣灰用以铺路造水泥12

11 餐厨垃圾生成的生物肥可以肥田改土壤13

12 垃圾资源化处理能节省用地14

13 垃圾减量能够减少燃油和运费15

14 垃圾治理能够吸引市民来农村观光旅游16

第二章 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和处理设施建设17

第一节 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建设17

15 居民家庭统一配置分类垃圾桶18

16 社区站点配置公用分类垃圾桶19

17 公园配置赋有特色的公用分类垃圾桶20

18 公共场所配置脚踏式分类垃圾桶21

19 启用再生资源有偿回收机22

20 户用垃圾桶区分看颜色23

21 户用垃圾袋区分看颜色24

22 户用分类垃圾袋与分类垃圾桶对应使用25

23 公用垃圾桶设标志26

24 公用垃圾桶以颜色作为分类标志27

25 公用垃圾桶配分类图案28

第二节 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29

26 村镇配置垃圾专业运输车30

27 村建再生资源回收站31

28 村设灰土倒置点32

29 村建堆肥处理站33

30 村镇分建有害垃圾贮存点34

31 乡镇兴建小型垃圾中转站35

32 乡镇提升改造垃圾楼36

33 社区需建再生资源回收站37

34 餐饮单位自建厨余处理站38

35 有条件的单位可安装厨余垃圾处理机39

第三章 垃圾源头减量与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40

第一节 垃圾源头减量40

36 蔬菜收获时让菜净身41

37 超市实施净菜上市42

38 积极开展“农餐对接”活动43

39 挎小篮或拎布袋购置副食品44

40 倡导单位和个人不用或少用一次性餐具45

41 用清洁能源控制生活垃圾产生46

42 倾倒垃圾实施桶对桶47

43 倾倒垃圾实施桶对车48

44 中转站让生活垃圾减量49

45 会所尽量不备瓶装矿泉水50

46 倡导开会出行带水杯51

47 工地施工防止车辆将泥沙带出场外52

48 生产厂家实施商品简包装53

第二节 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54

49 接人待客适量点餐55

50 在饭店用餐剩余饭菜须打包56

51 吃自助餐时应适量取餐57

52 游览公园须将垃圾投入分类垃圾桶58

53 登山旅游自觉把垃圾带下山59

54 不可向河湖随意扔垃圾60

55 在影剧院不要乱丢瓜果皮61

56 开车、乘车不可往窗外扔杂物62

57 积极使用再生产品63

58 小学生甘当垃圾管理“四大员”64

59 参与“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65

60 参与“垃圾文明一日游”活动66

61 实行绿色办公67

62 开业庆典多送鲜花少放鞭炮68

第四章 垃圾分类投放与垃圾分类收集69

第一节 垃圾分类投放69

63 垃圾分类的要求70

64 学习掌握垃圾分类知识71

65 垃圾分类标准72

66 垃圾分类达标的标准73

67 垃圾分类从源头抓起74

68 公布垃圾分类回收目录75

69 餐厨垃圾回收目录76

70 可回收物回收目录77

71 其它垃圾回收目录78

72 有害垃圾回收目录79

73 城乡居民照目录扔垃圾80

74 投放厨余垃圾需要袋物分离81

第二节 垃圾分类收集82

75 垃圾回收机构的职能分工83

76 确定每日定时巡回收集方式84

77 餐馆厨余垃圾由专业中心统一收集85

78 农户可回收物由村保洁员定期上门收集86

79 农户其它垃圾由村保洁员定时巡回收集87

80 有害垃圾由村保洁员收集88

81 可堆肥物由村保洁员收集89

82 农药废弃包装物由乡镇植保部门收集90

83 村民委员会收的可回收物由回收公司定期上门收集91

84 机关可回收物由回收公司定期上门收集92

85 居民户可回收物可由社区居民委员会收集93

86 社区可回收物可由环保志愿者收集94

第五章 垃圾分类运输与垃圾分类处理95

第一节 垃圾分类运输95

87 企业运输垃圾应持许可证和准运证96

88 用投标方式确定垃圾承运企业97

89 承运厨余垃圾的企业要将经营情况进行公示98

90 垃圾运输防止二次污染99

91 实施垃圾分类运输100

92 餐厨垃圾实施单运输101

93 可回收物实施单运输102

94 其它垃圾实施单运输103

95 炉渣灰土实施单运输104

96 可堆肥物实施单运输105

97 有害垃圾实施单运输106

第二节 垃圾分类处理107

98 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目标108

99 转变垃圾处理方式109

100 企业在餐厨垃圾处理之前实施再分拣110

101 采用资源循环再利用技术处理餐厨垃圾111

102 采用新工艺处理餐厨垃圾112

103 采用资源循环再利用技术处理可回收物113

104 采用分拣加工技术处理其它垃圾114

105 采用卫生填埋技术处理其它垃圾115

106 采用高温焚烧技术处理有害垃圾116

107 采用高温焚烧和卫生填埋技术处理其它垃圾117

108 采用好氧堆肥技术进行堆肥118

109 采用综合处理技术对生活垃圾实施无害化处理119

第六章 创新管理办法,逐步推进垃圾管理市场化、法制化120

第一节 创新管理办法120

110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融入垃圾管理工作中121

111 把垃圾管理纳入基层文明创建活动考核内容122

112 村民委员会与农户签订《生活垃圾管理责任书》123

113 培训“绿袖标”指导员124

114 对“绿袖标”指导员实施企业化管理125

115 加强再生资源回收流动人员管理126

116 垃圾处理需要全程分类127

117 履行垃圾分类流程128

118 农村危险废物的贮存管理129

119 推行餐厨垃圾排放登记制度130

120 管理责任人建立垃圾管理台账131

121 社区站点垃圾桶保持清洁132

122 垃圾站点设置垃圾分类运输公示牌133

第二节 逐步推进垃圾管理市场化、法制化134

123 生活垃圾收费原则135

124 对户产垃圾实施有价收集136

125 对分类垃圾桶检查不合格扣发保洁员当月部分奖金137

126 不再免费发放盛装垃圾塑料袋138

127 村民委员会回收废品价格高139

128 非居民生活垃圾处理实施计量收费140

129 社会单位按规缴纳生活垃圾处理费141

130 居民承担房屋装修产生的垃圾处理费142

131 居民随意丢垃圾则受经济处罚143

132 社会单位、餐饮企业违反垃圾分类收运规定受处罚144

第七章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垃圾管理服务体系145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145

133 坚持政府主导146

134 建立健全领导机构147

135 深入宣传发动148

136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149

137 实施部门联动150

138 制定垃圾分类实施方案151

139 实施分级培训152

140 垃圾分类先行试点153

141 实施典型引路154

142 向户发放明白卡155

143 提高城乡居民环保意识156

第二节 建立健全垃圾管理服务体系157

144 建立区、镇、村、物业四级管理体制158

145 完善垃圾管理体系建设159

146 实行生活垃圾管理责任人制度160

147 乡镇政府行使管理职责161

148 乡镇设置环境巡查员162

149 村民委员会工作职责163

150 村内垃圾实施网格化管理164

151 村设垃圾分类保洁员165

152 社区居民委员会肩负职责166

153 社区设置“绿袖标”指导员167

154 居民楼设置楼门长168

155 完善社区垃圾管理队伍建设169

156 支持再生资源回收流动人员搞回收170

第八章 创建垃圾管理监管机制与激励机制171

第一节 创建垃圾管理监管机制171

157 建立垃圾分类考评制度172

158 对单位成员考核垃圾分类内容173

159 单位垃圾管理考核标准174

160 农村环境治理应达标准175

161 对居民家庭垃圾分类考核标准176

162 对承运垃圾车辆检查内容177

163 对社区垃圾站点检查内容178

164 达标小区垃圾分类持续下降将摘牌179

165 村庄垃圾管理设“四栏”180

166 开通环境卫生投诉举报热线181

第二节 创建垃圾管理激励机制182

167 对完成达标项目的区县市级财政给补助183

168 餐厨垃圾就地处理市级财政给补贴184

169 对生活垃圾分类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奖励185

170 对生活垃圾管理做出突出贡献的管理者给奖励186

171 区县政府对生活垃圾运送正规垃圾填埋场的乡镇给奖励187

172 市政市容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垃圾管理行为的举报人给奖励188

173 乡镇政府设置环境整治专项奖励189

174 乡镇对村庄环境治理实施挂账、销账列清单190

175 城乡结合部、重点小城镇以“干净指数”定排名191

176 村民委员会对垃圾分类达标户给奖励192

177 实行垃圾分类奖罚制度193

178 垃圾分类村民委员会“买单”194

179 保洁员工作绩效与奖金挂钩195

180 对垃圾分类实施年度总结表彰1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