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仁政必自经界始 中国现当代城市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改革若干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仁政必自经界始 中国现当代城市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 范今朝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8480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行政区划-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仁政必自经界始 中国现当代城市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改革若干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0导言1

0.1论题的缘起2

0.2研究的意义5

0.3论证的方法7

0.4框架与内容8

0.5写法的说明10

01权力的空间集聚——城市本质、城乡发展与城市的理论分析12

1.1城市:权力的空间集聚与权力的集聚空间——关于城市与城市化的本质的讨论13

1.1.1重新认识城市的本质13

1.1.1.1城市定义的代表性表述及其分析14

1.1.1.2把握“城市”概念的关键及一个新的界定——评析和新说22

1.1.2重新认识城市化的本质30

1.1.2.1对城市化的有关论述31

1.1.2.2关于城市化的含义界定及城市化的关键所在35

1.2未能归一的路——新视角下城市化道路的再探讨与城市发展史的再审视36

1.2.1城市化的不同道路36

1.2.1.1两条城市化道路37

1.2.1.2不同城市化道路的结果——“附庸城市”与“自治城市”38

1.2.2城市发展史的重新审视40

1.2.2.1现有的成果及分析框架41

1.2.2.2“三次城市革命”说与“三波城市化浪潮论”——一种新的表述和假说45

本章小结53

02权力的空间配置——行政区划的本质及其城市发展与政区演变的互动关系57

2.1行政区划的核心含义及其相关概念、问题辨析57

2.1.1关于“行政区划”的核心含义及其相近、相关概念58

2.1.1.1关于“行政区划”及其相近、相关概念的各种阐发59

2.1.1.2关于“行政区划”、“政区”等的实质和核心含义64

2.1.1.3关于“政区”、“行政区划”等相关概念的新的界定和解说65

2.1.2关于行政区划或政区的一般意义上的起源、发展问题79

2.1.2.1关于“行政区划”的起源——兼论中国行政区划的起源80

2.1.2.2关于“行政区划”的发展——以香港地区为例86

2.2中国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及其制度变迁——对中国行政区划发展史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90

2.2.1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基本状况(夏、商、西周—今)91

2.2.1.1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约前2070—前221)91

2.2.1.2秦至清末(前221—1912) 91

2.2.1.3“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12—今)92

2.2.2中国行政区划的制度变迁93

2.3城市发展与政区演变的互动关系97

2.3.1政区与城市、政区体系与城市体系的同源关系97

2.3.2政区体系与城市体系的互动关系——“同构”与“异构”98

2.3.2.1政区体系与城市体系的同构100

2.3.2.2政区体系与城市体系的异构101

2.3.3城市发展与政区演变的互动关系——兼论中国当代行政区划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03

本章小结105

03方集权与分权——一般类型政区和特殊类型政区的中外比较研究108

3.1行政区划的模式分析与当代世界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109

3.1.1行政区划模式的不同角度分类109

3.1.1.1从自然因素划分的行政区划模式109

3.1.1.2从人文因素划分的行政区划模式110

3.1.2当代世界行政区划的三大模式及其影响111

3.1.2.1英美模式111

3.1.2.2法德模式113

3.1.2.3前苏联模式114

3.2一般类型政区的比较研究116

3.2.1一般类型政区的发展历史与演化趋势116

3.2.1.1中外一般类型政区的发展道路及其指导思想差别117

3.2.1.2一般类型政区的设立、形态及相应地方政府等外在特征的比较121

3.2.2一般类型政区中央与地方及不同层次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124

3.2.2.1纵向、垂直层级政区之间关系124

3.2.2.2横向、水平层级政区之间关系128

3.2.3市制比较129

3.2.3.1城市型政区的起源发展、设置模式和管理方式130

3.2.3.2都会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137

3.3特殊类型政区(民族型政区和其他特殊型政区)的比较研究140

3.3.1民族地区政治制度的选择与民族型政区的设置140

3.3.1.1民族问题及其解决方式的制度选择140

3.3.1.2民族型政区的两种主要形式142

3.3.2其他类型的特殊型政区146

3.3.2.1政治性的特殊型政区147

3.3.2.2行政性、经济性的特殊型政区149

3.3.2.3临时性的或非正式的特殊型政区150

本章小结150

04歧路彷徨与创新之道——中国近现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的行政区划体制的演变与改革154

4.1回应与互动: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与行政区划发展、变革的基本过程155

4.1.1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与“市”制的发展、变革155

4.1.1.1近代中国在外来影响下的城市化历程与“市”制的出现(1840—1949)155

4.1.1.2现代中国国家重构完成后一元权力制约下的城市化历程与“市”制的变异(1949—今)160

4.1.2中国当代行政区划体系的形成、发展与行政管理模式的渊源、特征和局限164

4.1.2.1中国当代行政区划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164

4.1.2.2中国当代行政管理模式的渊源、特征和作用、局限169

4.2矛盾与困境:有关行政区划改革的研究评述及中国当代行政区划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72

4.2.1有关行政区划改革的研究评述172

4.2.1.1 20世纪50年代之前有关行政区划改革研究的简单回顾和评价173

4.2.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行政区划改革研究的基本状况和评价175

4.2.2中国当代行政区划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179

4.2.2.1高层政区层面:国家整合问题尚未完全解决180

4.2.2.2基层政区层面:国民待遇问题(即城乡同等待遇)及居民(聚落)自治问题尚未完全解决182

4.2.2.3各级政区(尤其中层政区)层面:管理效率问题尚未完全解决187

4.3调控与创新: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基本构想196

4.3.1有关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方案及其评述196

4.3.2笔者对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若干构想199

4.3.2.1前提: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200

4.3.2.2目标:分权体制、聚落自治、都市善治——中国政区改革的三大目标202

4.3.2.3实施: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时序、措施和形成的格局210

本章小结214

05政区的文化意蕴与“合法性”意义——行政区划体制与遗产“原真性”的保护和区域历史文化特色的形成218

5.1遗产概念、遗产保护体系及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220

5.1.1遗产概念的含义与发展220

5.1.1.1遗产概念的本来含义及其构成分析220

5.1.1.2作为遗产保护实践对象的遗产的含义和构成222

5.1.2当代世界与中国的遗产保护体系及状况224

5.1.2.1当代世界的遗产保护体系224

5.1.2.2中国目前的遗产保护体系和遗产构成状况224

5.1.3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227

5.2遗产的“地方性”:遗产与基层社区和低级政区的关系229

5.2.1从遗产概念的扩展和“原真性”保护的要求看遗产与政区(社区)的关系230

5.2.1.1从当代世界范围遗产概念的扩展来看230

5.2.1.2从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来看232

5.2.2中国的政区在遗产(文化类遗产)形成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233

5.3“政区”的“合法性”——以“县”在中国政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例235

5.3.1“县”在中国政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合法性”意义分析236

5.3.1.1表象:历史发展与现实态势236

5.3.1.2深层: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237

5.3.2政区的“合法性”与稳定的宪政秩序的确立239

5.4行政区划的调整与遗产“原真性”的保护——以遗产(地)所在政区的更名对区域遗产保护的负面影响为例242

5.4.1具体的行政区划调整对遗产保护的影响分析244

5.4.1.1单纯地名更改(主要体现在政区专名的更改方面),其他要素均不更动244

5.4.1.2政区专名变更的同时,还伴有其他要素的变更247

5.4.2深层的行政区划的制度变迁对遗产保护的影响分析249

5.4.2.1“市”制的内涵转换及其对遗产保护的影响249

5.4.2.2“复合型政区”的广泛推行及其对遗产保护的影响250

5.5行政区划和行政管理体制影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个案分析与深层思考251

5.5.1“申遗热”与“毁灭潮”251

5.5.2“千城一面”谁之过?253

本章小结255

06“浙江模式”及其启示——浙江省探索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行政区划体制的过程及其改革构想258

6.1浙江省行政区划的演变概况与改革开放以来探索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行政区划体制的过程260

6.1.1浙江省行政区划演变概况260

6.1.2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探索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行政区划体制的过程及相关研究概述262

6.1.2.1基础性的资料整理和政区沿革的研究263

6.1.2.2有关行政区划的现实问题和改革的研究264

6.2 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过程和特点266

6.2.1 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过程和阶段划分266

6.2.1.1县级及其以上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过程和阶段266

6.2.1.2县辖政区(乡、民族乡、镇和街道)改革过程分析269

6.2.2浙江省行政区划的现状设置特点与若干具有全国影响的改革举措274

6.2.2.1浙江省行政区划的现状设置特点276

6.2.2.2“浙江经验”与“浙江模式”:浙江省在行政区划改革方面的若干独特之处及其影响281

6.3行政区划体制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所起到的作用和存在问题分析286

6.3.1行政区划体制的改革对浙江省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287

6.3.2行政区划的调整和改革与完整意义的城市化的不相适应之处299

6.4适应新时期科学发展观要求,构筑城乡一体的地方治理格局——未来浙江省行政区划的改革构想305

6.4.1关于新时期科学发展观要求下的行政区划适宜模式的思考305

6.4.2未来浙江省行政区划改革的思路和步骤307

6.4.2.1未来浙江省行政区划改革的若干思路307

6.4.2.2未来浙江省行政区划改革的基本步骤308

本章小结311

07“仁政必自经界始”——简短的结论及对行政区划问题实质与改革关键的深层思考314

7.1简短的结论:城市及城市化的本质与中国行政区划的改革路径315

7.2中国当代行政区划问题的实质与根源——“法治”的缺失与“地方产权”(尤其是土地产权)的模糊320

7.2.1地方治理结构紊乱与法规缺失导致行政区划体系混乱且变动无常321

7.2.2个人产权、集体产权乃至地方产权(尤其是地权)的模糊、缺失是行政区划频繁调整的内在冲动和根源所在322

7.3城市和城市化的“制度”之维与城乡统筹发展的“权利”供给——“聚落自治”的重要意义327

7.3.1城市化的制度之维及其缺失的后果327

7.3.2聚落自治的重要性与实现的前提328

7.4“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城乡统筹发展呼唤适宜的政治、经济体制和行政区划体制的改革330

参考文献335

后记3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