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晚清新旧学派思想之论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晚清新旧学派思想之论争](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0075787.jpg)
- 林庆彰主编;赖温如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78986652825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01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晚清新旧学派思想之论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1
第二节 研究重点及范围3
一、研究重点3
二、研究范围4
(一)《翼教丛编》简介4
(二)文献资料的范围5
(三)新、旧学派论争的时代断限6
第三节 研究方法、目的及困难7
一、研究方法7
二、研究目的8
三、研究困难9
第二章 晚清思想转变之分析11
第一节 清代学术发展与经世学风的盛行11
一、汉学的兴盛及其经世意义12
二、宋学的兴衰及其经世作用13
三、汉、宋学的合流趋势15
四、今文经学的承先启后16
第二节 外患刺激下的思想转变18
一、洋务派19
二、维新思想的先驱——改良派21
三、维新派22
四、旧学派24
五、维新与守旧的冲突24
第三节「中体西用」说的提出与影响25
一、「中体西用」说的提出25
二、「中体西用」说的影响29
结语30
第三章 学术思想之论争33
第一节 哲学思想的论争33
一、论「理」与「气」33
(一)康有为的「理」、「气」观33
(二)朱一新的辩驳34
二、论人性35
(一)康有为的「人性论」35
(二)朱一新的辩驳37
(三)叶德辉的批驳39
三、论「仁」39
(一)康有为论「仁」39
(二)旧学派的批驳41
第二节 刘歆伪经说及相关问题的论争42
一、刘歆与古文经42
(一)今古文之争42
(二)刘歆对古文经的贡献43
二、康有为的「刘歆伪经」说45
三、旧学派对康有为伪经说的辩驳46
(一)朱一新的辩驳46
(二)洪良品的辩驳50
(三)叶德辉的辩驳54
第三节 孔子改制说及相关问题的论争57
一、孔子与六经57
二、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说58
三、旧学派对孔子改制说的辩驳61
(一)朱一新的辩驳61
(二)叶德辉的批驳63
第四节 对汉学与宋学的论争64
一、新学派的观点65
二、旧学派的观点67
结语70
第四章 政治思想之论争73
第一节 变法思想的论辩73
一、新学派的变法思想74
(一)变易思想74
(二)变法的主张76
二、旧学派对变法思想的态度77
(一)可变与不可变的权衡77
(二)法祖的观念79
(三)「人」的改造重于「法」的变革80
第二节 三世进化思想的论辩82
一、新学派的三世进化思想82
(一)康有为的三世进化思想82
(二)梁启超的三世进化思想85
二、旧学派对三世进化思想的批驳86
第三节 君权思想的论辩——从韩愈〈原道〉篇谈起88
一、韩愈〈原道〉篇的君权思想88
二、严复〈闢韩〉篇的反君权思想90
三、屠仁守〈辨闢韩书〉的君权思想91
第四节 民权思想的论辩93
一、新学派的民权思想93
二、旧学派的反民权思想97
(一)以名教纲常反民权思想97
(二)对民权思想的曲解100
第五节 设置议院的争议104
一、新学派对设置议院的主张104
二、旧学派对设置议院的质疑107
结语109
第五章 教育思想之论争113
第一节 教育理念的差异113
一、新学派的教育理念113
(一)康有为的教育理念113
(二)梁启超的教育理念115
二、旧学派的教育理念117
(一)王先谦的教育理念117
(二)湖南士绅的教育理念119
(三)张之洞的教育理念120
第二节 幼学教育的论争122
一、梁启超的幼学教育观122
二、叶德辉对梁启超幼学教育观的批驳126
第三节 科举主张的差异128
一、新学派科举改革的主张129
(一)严复开民智、废八股的主张129
(二)康有为以策论代时文的主张130
(三)梁启超变革科举方式的主张131
二、旧学派的科举主张133
(一)张之洞兼纳中西学的主张133
(二)王先谦以策论代时文的主张134
(三)其他旧学派务本与致用的主张135
第四节 对中、西学的态度137
一、新学派的中、西学观137
二、旧学派的中、西学观139
(一)对西学的误解139
(二)高傲封闭的态度140
(三)反对以西学变法142
(四)采西学的致用143
(五)强调「道」与「器」之分144
结语147
第六章 保种与保教之论争149
第一节 新学派的保种思想149
一、新学派的保种论150
二、合种之说152
(一)易鼐的合种说152
(二)唐常才的通种说154
(三)梁启超的进种说155
第二节 旧学派的保种思想157
一、对合种、进种说的反驳157
二、强调夷、夏之辨159
第三节 新学派的孔教观与保教思想160
一、孔学成孔教的理论依据160
(一)孔教成立的历史渊源160
(二)孔学兼具「人道」与「神道」161
(三)孔学的宗教特质162
二、孔教的思想内容163
三、保教思想165
(一)倡孔教以保教165
(二)抗衡西教以保教167
(三)通教以保教169
第四节 旧学派保教的原因及保教思想170
一、保教原因170
(一)以孔教维护传统文化170
(二)以孔教巩固君权172
二、旧学派的保教思想173
(一)以孔教改变西教173
(二)恢复孔教的原貌174
结语176
第七章 结论179
第一节 新学派思想的评析180
一、开拓思想的新局180
二、新学派思想的影响181
三、新学派思想的局限182
第二节 旧学派思想的评析185
一、保守主义非顽固主义185
二、旧学派思想的特色186
三、旧学派思想的局限187
第三节新、旧学派的相离与相即189
一、以爱国与尊君为前提189
二、对传统学术的尊重190
三、援用西学以保中学191
参考书目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