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村财政与金融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村财政与金融](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0732636.jpg)
- 邱成学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2580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424页
- 主题词:农村-财政-基本知识-中国;农村金融-基本知识-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农村财政与金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财政篇1
1 农村财政概述1
1.1 财政与农村财政1
1.1.1 财政概述1
1.1.2 政府收支分类2
1.1.3 农村财政的理论界定4
1.2 农村财政收入5
1.2.1 政府收入分类5
1.2.2 农村财政收入分类6
1.3 农村财政支出7
1.3.1 政府支出分类7
1.3.2 农村财政支出分类11
1.4 财政支农资金18
1.4.1 财政支农资金概述18
1.4.2 财政支农资金的种类19
1.4.3 财政支农资金的发展现状22
1.4.4 当前“三农”及“三农”财政政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6
1.4.5 财政支农的改进措施27
1.4.6 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使用28
1.4.7 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监督29
1.5 我国的财政与税务机构设置29
1.5.1 财政机构设置30
1.5.2 税务机构设置39
2 农村财政管理41
2.1 财政管理体制概述41
2.1.1 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41
2.1.2 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则42
2.1.3 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42
2.1.4 财政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42
2.2 政府预算管理43
2.2.1 政府预算概述43
2.2.2 预算收支范围53
2.2.3 预算编制54
2.2.4 预算执行58
2.2.5 预算调整61
2.2.6 政府决算62
2.3 预算外资金管理65
2.3.1 预算外资金概述65
2.3.2 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原则与制度70
2.4 乡镇财政管理76
2.4.1 乡镇财政管理的基本任务76
2.4.2 乡镇财政的收支范围76
2.4.3 乡镇财政管理体制78
2.4.4 乡镇财政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81
2.4.5 预算法中对乡镇财政的规定83
3 农村税收84
3.1 税收概述84
3.1.1 税收的含义84
3.1.2 税收的特征84
3.1.3 税收的产生和发展84
3.1.4 税与费的区别85
3.1.5 税收的本质86
3.1.6 税收的职能86
3.1.7 税收原则86
3.1.8 国税与地税87
3.2 我国税收制度的要素结构87
3.2.1 税收体系——我国税收制度的模式87
3.2.2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87
3.3 农村税收的种类90
3.3.1 流转税90
3.3.2 所得税103
3.3.3 资源税111
3.3.4 财产税119
3.3.5 行为税126
3.3.6 农业税132
4 农税征管136
4.1 税金计算136
4.1.1 比例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136
4.1.2 累进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136
4.1.3 定额税率应纳税额的计算139
4.2 税收征管140
4.2.1 税收征管概述140
4.2.2 税务管理150
4.2.3 违反税收征管法的法律责任162
4.2.4 税务代理165
4.3 农村税制改革167
4.3.1 30年税制改革经历的三个阶段168
4.3.2 30年税制改革经历的六大变革169
5 农村财政政策173
5.1 财政政策概述173
5.1.1 财政政策的含义和种类173
5.1.2 财政政策的目标、工具、功能176
5.1.3 财政政策的调节方式180
5.1.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180
5.1.5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模式181
5.2 财政农业支持182
5.2.1 财政农业支持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183
5.2.2 我国财政农业支持存在的突出问题185
5.2.3 我国财政农业支持的原则187
5.2.4 近年来中央对发展“三农”事业的政策188
5.2.5 财政农业支持的范围及效率190
5.3 农村教育192
5.3.1 农村教育的类型及其经费投入机制192
5.3.2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195
5.4 农村公共卫生197
5.4.1 农村公共卫生的基本理论197
5.4.2 农村公共卫生的状况及成因198
5.4.3 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199
5.4.4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
5.5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203
5.5.1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203
5.5.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4
5.5.3 农村社会救济(助)制度206
金融篇210
6 农村金融概论210
6.1 金融与农村金融210
6.1.1 金融概述210
6.1.2 农村金融概述212
6.2 农村金融体系216
6.2.1 农业政策性金融216
6.2.2 合作金融217
6.2.3 商业金融219
6.2.4 三者之间的关系220
6.3 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220
6.3.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大发展时期(1950—1957)220
6.3.2 人民公社化后长达20年的大波折时期(1958—1978)221
6.3.3 改革开放后的恢复、改革、攻坚时期(1979—现在)222
6.4 农村货币流通227
6.4.1 农村货币流通的特点227
6.4.2 农村货币流通的衡量与调节229
6.5 农业资金与农业信贷资金233
6.5.1 农业资金的含义和特殊性233
6.5.2 农业信贷资金的含义和作用234
6.6 农村金融机构体系235
6.6.1 农村金融体系中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36
6.6.2 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237
6.6.3 农村金融体系中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241
6.6.4 农村金融体系中的新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46
6.6.5 试点中的小额贷款组织——小额贷款公司248
6.6.6 试点中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贷款子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252
7 农村金融业务257
7.1 中国农业银行的农村金融业务257
7.1.1 存款业务257
7.1.2 贷款业务262
7.1.3 中间业务266
7.2 农村信用社业务271
7.2.1 负债业务271
7.2.2 资产业务272
7.2.3 资产负债联合管理276
7.2.4 中间业务276
7.3 农业发展银行业务278
7.3.1 农发行的资金来源业务278
7.3.2 农发行的贷款业务278
7.3.3 农发行的中间业务279
7.4 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280
7.4.1 村镇银行业务280
7.4.2 贷款公司业务280
7.4.3 农村资金互助社业务280
7.5 利息与利率281
7.5.1 利息281
7.5.2 利率282
8 农村融资工具286
8.1 货币证券——票据286
8.1.1 票据概述286
8.1.2 汇票288
8.1.3 本票290
8.1.4 支票292
8.1.5 票据贴现295
8.2 资本证券——股票、债券、投资基金297
8.2.1 股权证券——股票297
8.2.2 债权证券——债券305
8.2.3 信托契约证券——投资基金321
8.3 证券市场中介机构329
8.3.1 证券经营机构329
8.3.2 证券服务机构340
8.4 证券监管机构342
8.4.1 自律性组织342
8.4.2 政府证券监管机构342
9 农业保险344
9.1 保险概述344
9.1.1 保险的含义及保险体现的经济关系、法律关系344
9.1.2 保险的要素与分类345
9.1.3 保险的功能与原则346
9.1.4 中国保险业的历史、现状与前瞻348
9.2 保险合同349
9.2.1 保险合同的含义与特点349
9.2.2 保险合同的法律关系350
9.2.3 保险合同的订立、变更、转让、无效和终止352
9.2.4 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354
9.2.5 保险合同争议处理的方式354
9.3 保险业务流程355
9.3.1 保险展业355
9.3.2 保险承保355
9.3.3 保险理赔356
9.4 农业保险实务357
9.4.1 农业保险概述357
9.4.2 农业保险的主要内容361
9.4.3 我国农业保险的组织形式369
9.4.4 我国农业保险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373
10 农村涉外金融业务377
10.1 国际收支377
10.1.1 国际收支的含义377
10.1.2 国际收支平衡表378
10.1.3 国际收支的调节380
10.1.4 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381
10.2 外汇与汇率387
10.2.1 外汇的含义与种类387
10.2.2 外汇汇率389
10.2.3 汇率变动的经济分析392
10.2.4 汇率制度与外汇管理394
10.2.5 人民币汇率制度与我国的外汇管理396
10.3 利用外资402
10.3.1 利用外资的意义与原则402
10.3.2 利用外资的形式403
10.3.3 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现状408
参考文献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