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选》诠释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选》诠释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0741852.jpg)
- 冯淑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9068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17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选》诠释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历代《文选》诠释的概况、特色及其原因5
第一节 隋唐《文选》诠释——基础性诠释阶段6
一 隋唐《文选》诠释概况及特色6
二 唐朝《文选》诠释兴盛的原因7
第二节 宋元《文选》诠释——文学性诠释蕴育阶段16
一 宋元《文选》诠释概况及特色16
二 宋元选学衰微及选藻、评析类著作出现的原因21
第三节 明朝《文选》诠释——文学性诠释阶段25
一 明朝《文选》诠释概况及特色25
二 明朝《文选》评点、删注类著作兴盛的原因26
第四节 清朝《文选》诠释——考据类诠释兴盛阶段29
一 清朝《文选》诠释概况及特色29
二 清代选学全面复兴及考据类诠释兴盛的原因31
第二章《文选》诠释体系研究(上)36
第一节 历代《文选》诠释体系概述36
一 《文选》诠释中的单一性诠释体系37
二 《文选》诠释中的复合性诠释体系39
第二节《文选》正文诠释体系41
一 训释《文选》字词音义的诠释著作41
二 分类汇编《文选》佳词丽句的诠释著作51
三 追溯《文选》诗文源流的诠释著作57
四 评论《文选》诗文的诠释著作60
第三节 《文选》李善注诠释体系64
一 对《文选》李善注删繁就简的诠释著作64
二 考辨订补《文选》李善注的诠释著作66
三 校勘《文选》李善注的诠释著作72
四 补正《文选》李善注的诠释著作76
五 集解《文选》李善注的诠释著作77
六 对李善注编撰雅书体工具书的诠释著作79
第四节 六臣注《文选》诠释体系80
一 补充六臣注《文选》的诠释著作80
二 削删六臣注《文选》的诠释著作83
第三章 《文选》诠释体系研究(下)84
第一节 《文选》正文及李善注诠释体系84
一 整理《文选》正文及李善注的诠释著作85
二 疏证《文选》正文及李善注的诠释著作88
三 评点考辨《文选》正文及李善注的诠释著作92
四 训诂《文选》正文及李善注音义、典故的诠释著作94
五 考辨订正《文选》正文及李善注的诠释著作96
六 研究《文选》正文及李善注古今字的诠释著作100
第二节 《文选》正文及六臣注诠释体系101
一 删注评点《文选》正文及六臣注的诠释著作102
二 纂集《文选》正文及六臣注删注评点内容的诠释著作108
三 融会发明《文选》正文及六臣注评释内容的诠释著作111
第四章《文选》诠释体式研究118
第一节 历代《文选》诠释体式概论118
第二节 基础性诠释体式及其功效119
一 集解体120
二 注体124
三 疏注体125
四 音体127
五 补注体127
六 删注体131
七 类辑体135
八 音义体136
九 纂集体136
十 雅书体138
十一 章句体142
第三节 文学性诠释体式及其功效143
一 文学性诠释体式中的单一性诠释体式143
二 文学性诠释体式中的综合性诠释体式148
第四节 考辨订补类诠释体式及其功效157
一 考辨订补类诠释体式中的单一性诠释体式157
二 考辨订补类诠释体式中的综合性诠释体式164
第五章 历代《文选》诠释中文献诠释方法研究(上)166
第一节 引文为释法167
一 李善对引文为释法的发展167
二 李善引文为释法体现出的诠释理念及影响169
第二节 疏证训义法173
一 疏通训义法174
二 疏证通假字法177
第三节 拾遗补阙法179
一 拾遗补阙法及其在李善注中的运用179
二 历代《文选》诠释著作对李善注的补遗183
三 历代《文选》诠释著作对李善收录旧注及五臣注的补遗189
第四节 考辨疑误法191
一 历代《文选》诠释著作对《文选》正文及相关文献的考辨191
二 历代《文选》诠释著作对李善注的考辨194
三 历代《文选》诠释著作对五臣注及其他选学诠释的考辨198
第五节 校勘讹误法201
一 校勘讹误法在历代《文选》诠释中的运用201
二 《文选》诠释中所常用的四种校勘法208
第六节 揭示意旨法211
第六章 历代《文选》诠释中文献诠释方法研究(下)218
第一节 节略为注法218
第二节 分类编纂法225
一 对《文选》篇章撰人的汇纂225
二 对李善注征引书目的汇纂226
三 对李善注收录旧注的汇纂227
四 对李善注中订误内容的汇纂227
五 对李善增补《文选》中阙脱内容的汇纂228
六 对李善辩论《文选》有关问题的汇辑228
七 对李善诠释《文选》中“未详”内容的汇辑229
八 历代儒者评论《文选》及选注内容的汇辑229
第三节 汇证法231
一 校勘讹误内容的汇证234
二 考辨疑误内容的汇证234
三 拾遗补阙内容的汇证235
第四节 汇证法在清代《文选》诠释著作中的不同表现237
一 孙志祖《文选考异》、《文选李注补正》237
二 张云璈《选学胶言》239
三 梁章钜《文选旁证》240
四 朱珔《文选集释》241
第七章 历代《文选》文学诠释研究(上)244
第一节 历代《文选》诠释中文学性诠释方面之一——源流追溯244
一 唐宋时期——源流追溯诠释的开启阶段245
二 元明至清前期——源流追溯诠释的蕴育阶段249
三 晚清时期——源流追溯诠释的成熟阶段252
第二节 历代《文选》诠释中文学性诠释方面之二——佳词丽句汇纂257
一 选藻类257
二 选句类260
第三节 历代《文选》诠释中文学性诠释方面之三——总论有关内容261
一 总论诗歌缘起262
二 总论某一个朝代或是几个朝代的诗歌262
三 总论古今诗歌264
四 总论诗体源流264
五 总论某一诗体265
六 总论诗人成就地位、风格源流等265
第八章 历代《文选》文学诠释研究(下)267
第一节《文选》诗文艺术手法分析研究267
一 章法结构分析269
二 文法、笔法、修辞等艺术手法分析271
三 指点瑕疵273
第二节 代表诠释著作的《文选》艺术手法赏评研究274
第三节《文选》诗文艺术风格评析研究280
第四节《文选》诗文佳词丽句点评及圈点研究283
一 佳词丽句点评283
二 圈点286
第五节 较量《文选》诗文同异内容研究289
第六节《文选》诗文的重新删选及编排研究293
第七节《文选》诗文评点中杂议内容研究299
第八节《文选》诗文评点形式研究303
一 眉评304
二 文末总评305
三 夹评305
结语310
主要参考文献311
后记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