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方创琳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0643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城市群-发展-研究报告-中国-2010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识别标准与结构体系1
第一节 城市群的基本内涵与重要意义1
一、关于城市群的重大纷争与初成共识1
二、城市群的基本内涵:十大共同体与六个一体化4
三、城市群建设的重要意义8
第二节 城市群空间范围的识别标准与基本判定11
一、城市群空间范围的四次拓展过程11
二、城市群空间范围识别标准的几种方案13
三、城市群空间范围识别标准的基本判断16
四、基于识别标准的中国城市群的基本判定17
第三节 城市群的组成类型与结构体系21
一、城市群的组成类型21
二、城市群的结构体系23
主要参考文献26
第二章 国际经验与中国借鉴27
第一节 国际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群27
一、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30
二、北美五大湖城市群30
三、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30
四、欧洲西北部城市群31
五、英国伦敦城市群31
六、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1
第二节 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基本特点32
一、集中发育在自然条件和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带32
二、发挥着全球及国家中枢的重要职能33
三、具有完整的城市等级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34
四、具有合理的国际分工协作体系34
五、具有高度发达的基础设施网络35
六、与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密切相关36
第三节 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政府协调机制37
一、美国城市群发展的政府协调机制37
二、日本城市群发展的政府协调机制40
三、英国城市群发展的政府协调机制41
四、法国城市群发展的政府协调机制42
五、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政府协调机制43
第四节 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对中国城市群发育的借鉴45
一、抓住全球产业与经济重心转移机遇,快速融入国际化45
二、建立统一的权力机构,推动城市群健康发展46
三、深化区域一体化建设,推动城市群向高级阶段迈进46
四、编制科学的区域规划,指导城市群科学发展47
五、营造良好的民主基调,为城市群公共事务决策提供基本保障48
六、建设高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城市群发育创造条件49
七、注重城乡统筹,推动城市群实现可持续发展51
八、适度的行政区划调整是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临时性“权宜之计”52
主要参考文献53
第三章 发展历程与驱动因素55
第一节 总体发展历程55
一、20世纪80年代发育萌芽阶段:起源于区域经济合作56
二、20世纪90年代快速成长阶段:得益于开发区建设和产业集聚60
三、21世纪前10年持续发展阶段:归功于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双战略的实施61
第二节 政策作用路径64
一、宏观调控政策的导向作用64
二、重点区域政策的倾向作用72
三、政策作用的正负效应76
第三节 新型驱动因素77
一、经济全球化因素77
二、信息化因素79
三、新型工业化因素81
四、交通快速化因素82
五、知识化与文化因素86
主要参考文献88
第四章 发育现状与存在问题89
第一节 城市群发育的现状特点89
一、高密度集聚:形成了强大的吸管效应89
二、高速度成长:拉动国家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92
三、高强度运转:释放了超负荷的巨大能量与污染95
第二节 城市群发育现状的空间差异性分析98
一、城市群经济总量的空间差异分析98
二、城市群对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及经济地位的空间差异分析100
三、城市群经济结构的空间差异分析103
四、城市群信息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分析104
五、城市群外向型经济发展与内部集聚程度的空间差异性分析106
六、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空间差异分析107
七、城市群环境污染程度的空间差异分析111
八、东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育的空间差异分析112
第三节 城市群发育水平的综合计算与不平衡性分析114
一、城市群发育程度的计算与不平衡性分析114
二、城市群紧凑程度的计算与不平衡性分析119
三、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计算与不平衡性分析123
四、城市群空间结构稳定度的计算与不平衡性分析126
五、城市群发育水平的综合计算与不平衡性分析128
第四节 城市群发育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131
一、城市群形成发育过程中存在的“四低”问题131
二、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四过”问题132
三、城市群建设中存在的“四不顾”问题135
四、城市群规划与实施中存在的“五缺失”问题139
主要参考文献141
第五章 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143
第一节 战略方针与基本原则143
一、战略方针143
二、建设原则143
第二节 战略目标145
一、总体目标145
二、阶段性建设目标150
第三节 战略思路153
一、实施产业集聚战略,建设城市群现代产业聚集区与高端产业集聚基地154
二、实施高度一体化战略,把城市群建成互惠互利互律的国家利益共同体156
三、实施城乡统筹战略,逐步实现农民市民化和城乡现代化160
四、实施空间紧凑战略,建设精明增长的高密度、高效率和节约型城市群162
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示范区163
第四节 战略布局165
一、点域格局:将最终培育形成23大城市群165
二、轴域格局:将形成“π”形城市群连绵带167
三、面域格局:将形成六大城市群集聚区169
第五节 战略路径171
一、城市群发展与国情协调的适度路径172
二、城市群发展与空间协调的整合路径173
三、城市群发展与功能区结合的差异化路径175
主要参考文献177
第六章 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179
第一节 东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179
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国家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世界级城市群179
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亚太地区最具竞争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182
三、京津冀城市群:国家创新能力最强的超大城市群184
四、山东半岛城市群:国家及黄河流域快速成长的半岛城市群186
五、辽东半岛城市群: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城市群188
六、海峡西岸城市群:国家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海岸型城市群190
第二节 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192
一、长株潭城市群: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93
二、武汉城市群: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95
三、哈大长城市群:中国面向东北亚合作的前卫城市群197
四、中原城市群:国家中部崛起的战略城市群199
五、江淮城市群: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的门户城市群201
六、环鄱阳湖城市群:国家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的生态型城市群203
七、晋中城市群:国家能源基地中成长的节点城市群205
第三节 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207
一、成渝城市群:国家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7
二、南北钦防城市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海湾型城市群210
三、关中城市群:中国新亚欧大陆桥中段重要的节点城市群212
四、天山北坡城市群:中国面向中亚五国合作的陆桥型城市群213
五、兰白西城市群:黄河上游多民族地区的核心城市群215
六、滇中城市群:中国面向东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城市群217
七、黔中城市群: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节点城市群219
八、呼包鄂城市群:黄河流域极具成长潜力的节点城市群220
九、银川平原城市群:中国面向伊斯兰国家合作的特色城市群222
十、酒嘉玉城市群:国家航天基地建设的重要城市群224
主要参考文献226
第七章 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227
第一节 政策保障机制227
一、组织协调政策保障机制——权力228
二、公共财政政策保障机制——财力233
三、法律法规政策保障机制——法力235
四、资源环境政策保障机制——可持续发展能力238
第二节 对策措施与建议239
一、强化市场机制在城市群形成发育中的主导作用239
二、继续把城市群建成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核心区与推进城镇化的主体空间241
三、依托高铁、高速公路与空中快线等快速交通轴,完善城市群快速交通系统243
四、构建与全球供应链密切关联的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247
五、出台城市群规划技术导则,引导城市群科学规划249
六、规范统计标准数据,编制并出版《中国城市群统计年鉴》250
主要参考文献251
后记252